郭威先帶領(lǐng)人馬,抵達河中,輕裝簡騎地圍著河中城轉(zhuǎn)了一圈。也就是先來個調(diào)研,再制定方案,然后實施,頗有我們現(xiàn)代的味道。就像我們現(xiàn)在常說的,“磨刀不誤砍柴工”,郭威這是在“磨劍不誤砍城工”。
直接剛正面那是找虐,那是以戰(zhàn)具的毀壞和可怕的士兵傷亡人數(shù)來換取的,不可取。他決定換套路,與其我主動去攻,去承擔損耗,為什么不讓對方來攻我,讓對方來承受損失?也就是說,有沒有什么辦法讓躲在城里裝孫子的李守貞主動跑出來打我呢?
李守貞深信“高筑墻、廣積糧”的戰(zhàn)略,不惜投入巨資來加固城墻,加深護城河,并強化了眾多防御工事。簡言之,他竭盡所能地提升河中城的防御能力,使其變得堅如磐石,難以攻破。
這位老兄心里的小算盤打得挺響,他就想著靠這個固若金湯的地方硬扛到底。他不知道,戰(zhàn)爭戰(zhàn)爭,一定要爭,爭就要進攻,除非是等外援,等外援來也同樣要進攻,只有防守沒有進攻,肯定以失敗告終。郭威準確洞察了李守貞死守無援的心理,一個萬全之策根本不用AI就生成了。
趙匡胤納悶還沒動作之時,郭威召集全員開會了,一幕精心策劃的戰(zhàn)略布局徐徐展開。
“諸位聽好了,咱們這次要玩點不一樣的。”
郭威下達了第一道命令:常思到河中城南搭個寨子,白文珂到河中城西搭寨子,我領(lǐng)中軍到河中城東搭寨。大家各就各位!
“咦?那城北呢?留白嗎?”
“大帥是不是漏了?”
“估計有人去了吧?”
“沒有,絕對沒有!”
......
將士們對郭威的布陣議論紛紛。全軍除了郭威,都莫名其妙。
同時,郭威還征調(diào)周邊五縣百姓近三萬人,在三寨和河中城之間筑起互相連接的小型堡壘,來保護新建的營寨。一場前所未有的“筑寨建堡行動”拉開了序幕。
命令一出,全軍嘩然。大伙不理解。
“這是打仗嗎?”
“不敢打就退兵吧。之前都打不下來了,現(xiàn)在筑個堡壘就能贏?”
“拖時間而已吧!”
嘿嘿,這位仁兄還猜對了一半。
趙匡胤很識趣,他默不作聲,靜靜地觀察。畢竟領(lǐng)導(dǎo)想出的方法肯定有他的理由,況且人家是身經(jīng)百戰(zhàn)出來的,能打一次勝仗是僥幸,基本上次次打勝仗,且四肢齊全,活生生地凱旋歸來就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了。再說,郭威可是歷經(jīng)李繼韜(唐)、李存勖(后唐)、石敬瑭(后晉)、劉知遠(后漢)四朝的人,每一朝都能獲得重用,不簡單啊!
面對質(zhì)疑,郭威不動聲色,他的沉默震耳欲聾。
一天夜里,久困城中絕不露頭的李守貞率軍搞突然襲擊,沒有準備的后漢軍陷入了一片混亂,堡壘失守,慌亂中只得放棄了陣地,向新筑的營寨里撤退。
夜幕下,后漢軍的士兵們在新筑的營寨中重新集結(jié)。當他們踏出營寨,準備迎戰(zhàn)時,卻沒有了硝煙彌漫,也沒有了刀光劍影,只有一片死寂,敵人如同“消失的他”,也不見了。
這種被戲弄的感覺,再加上這些日子以來不斷積壓的郁悶,讓這些火氣旺盛的大兵們?nèi)缤稽c燃的火藥桶,隨時都有可能爆發(fā)。
本以為郭威該發(fā)威放大招了,哪知道他的策略卻出人意料地冷靜。淡定哥啊!
第二條命令:那些征調(diào)來的農(nóng)民工們得重新勞動,把剛剛被毀的堡壘再修筑起來;而他們當兵的也別想閑著,該干嘛干嘛去!
看起來這場戰(zhàn)爭的C位屬于這些勤勞的農(nóng)民工,而他們這些當兵的,只不過是這些農(nóng)民工的保鏢。
士兵們都怨聲載道,“這郭威是不是不敢和別人干架呀?”
“就是呀,不敢去我去!”
“老了,不中用了!威不起來了!”
“縮頭烏龜?shù)墓 ?
有人的地方就有嘴巴,有嘴巴的地方都有江湖,有耳朵的地方都聽得到士兵們的抱怨,但郭威的心中自有丘壑。他知道,戰(zhàn)場上的勝利從來不是靠匹夫之勇。戰(zhàn)爭勝利的最高境界是以最少的流血犧牲,換取最大的勝利。用十萬人打人家一萬人,死了九萬,人家死了一千。這種勝利有用嗎?我看很快就打沒人了。
面對士兵們的質(zhì)疑和不滿,郭威依然選擇沉默。
就這樣,之后,只要堡壘出現(xiàn),李守貞就會心急火燎,不計利害地率隊出城,不管用什么樣的代價,都一定要把堡壘毀了,然后他才帶著人馬逃回城。
拆了修、修了拆、拆了再修、修了再拆,就這樣單曲循環(huán),持續(xù)了接近整整一年。
時辰已到。
郭威終于下達了第三條命令,命全體士兵進攻河中城。這條命令宛如春天里的第一聲雷響,在沉寂已久的戰(zhàn)場震耳欲聾地響起,宣告了全面攻勢的開始。
按耐已久的趙匡胤熱血沸騰,跟隨著大軍,如洪流般向前推進。他披堅執(zhí)銳,所向有功。趙匡胤靠著一桿長槍就這么來來回回的行走在李守貞的軍陣中。
可沒過多久趙匡胤的長槍就被李守貞的手下猛將張巡砍斷了!他正暗自竊喜,準備上前捉拿,看來他還不知道趙匡胤的長槍被他砍斷之后,是可以當短棍使的。我們今天的雙截棍就是源于趙匡胤的盤龍棍。關(guān)于趙匡胤的盤龍棍,還是有故事的棍,有興趣的可以去查一下百度。
幾個回合下來,趙匡胤一棍擊中了對手的要害,結(jié)束了這場激烈的對決。趙匡胤作戰(zhàn)勇猛又武藝高強,贏得了郭威的賞識。
在三面強攻、北面放行的情況下,河中城被一舉拿下。出乎郭威的意料,李守貞并沒有逃到城北,而是貫徹了自己絕不投降的宗旨,也算是一條硬漢,城破后,李守貞攜手家人用火海筑起了最后的舞臺,節(jié)度使投降了。
李守貞敗死后,河中被平定,郭威被授予鄴都留守,在今天的邯鄲和安陽。趙匡胤跟隨郭威打了平生第一仗。郭威把趙匡胤留在了身邊,給予了優(yōu)厚的待遇。這一年,趙匡胤只有二十二歲。就這么一場仗,趙匡胤直接傍上了郭威這棵大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