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4
- 宋朝人和事
- 其易果
- 2055字
- 2025-03-15 14:30:31
難道自己當初將錯就錯的路走錯了?還是私自出來闖蕩的路錯了?如何讓我遇見你,在我最拼博的時刻?
真不能信邪!趙匡胤滿心疑惑,腳步卻未曾停下,就這么思索著,前行著。說來也巧,就在他不經意間抬頭望去時,還真瞧見了一幅奇特的景象——在那層層巒疊嶂的山峰之上,一面印著“郭”字的大旗獵獵作響。“可能意味著前方有郭姓的軍隊或者勢力了。”趙匡胤甭提多興奮了。
至于為什么趙匡胤見到“郭”字不避開,還興奮,還準備投奔于他。
據史料記載,是因為趙匡胤離家出走后因盤纏不夠,借宿在寺廟的時候,寺廟的老僧人給他贈言“遇郭乃安”。
和所有不解趙匡胤離家出走的人一樣,郭威對于趙匡胤的投奔也一頭霧水。按理說趙匡胤本可以依靠趙弘殷的勢力,為自己的前途鋪出一條星光大道。
郭威便問趙匡胤:“你的父親和我同在軍中效力,他現在正在鳳翔報效,你為什么不跟隨你的父親去那里,反而來到我這里投軍呢?”
“我是偷偷溜出來的,去父親那,仗還沒打,估計就先被父親打一頓了。”趙匡胤也不避諱。
郭威上下打量了趙匡胤一番,用現在的話就是面試了。雖說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但是人都是感觀動物,要不也不會有“靠顏值吃飯”這種說法。總之,趙匡胤還沒開始實力演試,單靠外貌就很符合郭威的胃口了。
看來顏值很重要,有時候確實能在不經意間發揮出意想不到的作用,成為很多場合的敲門磚。
面試過關。年輕的趙匡胤進入了自己職場。
很快,趙匡胤職場的第一步也來了。這要從劉知遠說起,他立劉承祐為接班人,并為他選定了宰相蘇逢吉、樞密使楊邠、禁軍統帥史肇弘、三司使王章和樞密使郭威五位顧命大臣。
蘇逢吉,司法領域的資深人士,以嚴苛和嗜殺著稱,常因小事而對他人施以極刑,甚至團滅整個家族。
史弘肇,負責首都汴梁的安全事務,其手段同樣直接而殘酷,即使是輕微的違法行為也難逃其嚴懲。
三司使王章掌管天下財稅。但是專權謀求錢財,盤剝百姓過份。
楊邠與郭威則是軍事領域的重量級人物,分別擔任樞密使和副使的職位。
蘇逢吉和史弘肇關系不好,史弘肇與郭威關系好,所以蘇逢吉與郭威關系也不太好,楊邠和包括皇帝在內的所有人關系都不好。這五個人,有兩個是脾氣剛烈,處理政務嚴酷,造成濫殺,一個假公濟私,嚴用刑法,一個情商為零。這五人不團結,相互攻訐,各自專權根本就無法合力去輔助好皇帝。
后漢開國皇帝劉知遠去逝后,劉承祐繼位,任郭威為樞密使。不久,李守貞、趙思綰、王景崇叛亂了。這三個人各自掌控著一方重鎮,反叛起來可不是好對付的。
劉承祐派出自己的寵臣白文珂、郭從義、常思等分別討伐,久而無功。
正愁不知道怎么干掉郭威的時候,機會來了。河中節度使李守貞造反,劉承祐就想好了兩全其美的方案:派郭威前去平叛,能取勝自己也不虧,若不能勝,可以以平叛不力殺掉郭威。
當時的郭威還沒感覺到殺氣已經纏上他,一切還是按部就班。
你猜郭威怎么回答。
郭威說:“臣不敢請,亦不敢辭,惟陛下命。”
不愧是職場老手啊!
就是說,他既不主動請求,也不拒絕,完全遵從陛下的旨意。
這樣的下屬多好啊!不是讓領導做判斷題,做填空題,更不是做問答題,而是讓領導做選擇題,主打一個“你的地盤你做主!”可是不是每個領導都會珍惜好的下屬,不珍惜也就算了,還可能給反剿!郭威就這么悲催!也許這就是大家說的功高震主吧,這是后來發生的。
劉承祐為了能打敗李守貞,就加給郭威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的頭銜,讓他負責監督所有將領去征討三個叛變的藩鎮。
這三個叛變的藩鎮就是河中(今山西永濟西南蒲州)節度使李守貞、永興(今陜西西安)節度使趙思綰、鳳翔(今陜西省鳳翔)節度使王景崇所控制的地區。
李守貞、趙思綰、王景崇為什么會叛變?不外乎權利的使然,權力分配不勻,能干活的就要使勁干,沒看到提拔的希望;利益沖突,憑什么給你分多點財和物;再者就是生命受到威脅,分分鐘鐘會斃命,為了自保,就不得不叛變了。三人各自符合上面的一條,自然而然地叛變了,各懷心思地湊一起抱團取暖,以壯大勢力對抗后漢。
他們仨肯定認為,叛變一詞在當時不算貶義,因為他們覺得“叛變”一詞依附于效忠主體,而當時的實際情況是當朝已經失去民心,宏觀環境下的效忠主體已經眾叛親離了,這樣一來,在分崩離析之際另擇明主也是情有可原。
道不同不相為謀。反正那個時候,只要自己覺得有理,手中有兵權的,有能力的,可以獨家“叛變”;“道”相同的,可以聚眾“叛變”。
接活了接活了!
郭威開始鏖戰李守貞了。最開心的莫過于趙匡胤了。他跟著郭威一路行軍,到達了河中。本以為可以磨刀霍霍向豬羊,豈知是無驚無險又到五點。
郭威并沒有像趙匡胤想像的那樣,一上來就立刻開足馬力攻城,試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拿下河中。畢竟之前白文珂、郭從義、常思等已分別討伐,久而無功。里面肯定不是強攻能拿下的。這城池的防御,可能比我們現在的“防火墻”還要堅固,不是簡單粗暴就能破解的。
郭威也沒有訓斥和懲罰久攻不下的白文珂等人,大寫的“善解人意”四個字啊!領導的藝術不在于發號施令,而在于如何讓下屬心甘情愿地成為做牛做馬。不得不說趙匡胤選對了領導!原來好領導,真的可以改變世界,哪怕是在那個充滿硝煙與戰火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