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12章 便思己過

乾清宮暖閣內,地龍燒得正旺,龍涎香在鎏金獸首香爐中裊裊盤旋。

朱明褪去了沉重的朝服,只著一身玄色常袍,憑窗而立。

窗外的天色灰蒙,將他略顯單薄的身影映襯得愈發孤峭。

今日早朝的場景在他腦中一幕幕回放,每一個細節都清晰得刺眼。

李遇知那絕望悲鳴的老臉,施邦耀那尖銳刺耳的指控,還有那群官員雖然色厲內荏卻依舊頑固地抱守著“祖宗法度”不肯松口的模樣……

這一切,還是經歷了一輪血腥清洗后的場面。

朱明幾乎不敢想象,若是沒有之前西市口那顆顆落地的人頭,沒有詔獄里那些哀嚎求饒的貪官作為震懾。

今日的皇極殿,又會是怎樣一番群情洶洶的景象?

恐怕這群大臣就不是爭論,而是直接逼宮了。

“呵…”朱明發出一聲意味不明的輕笑。

初來乍到時,他面對的是一個爛到流膿的攤子。

朝堂之上,勛貴、文官、宦官幾股勢力盤根錯節,互相傾軋又共同蛀空著這個帝國。

每一次議政都像是在泥潭中掙扎,每一個看似利國的決策,最終都會在無窮無盡的扯皮、推諉中流產。

最終不知怎么就變成壓垮駱駝的又一根稻草。

因此朱明穿越過來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借著王承恩和駱養性這兩把刀,以雷霆萬鈞之勢清洗內廷宦官。

這一步看似血腥,實則必要至極。

魏忠賢的殷鑒不遠,崇禎原主就是被文官和太監聯手忽悠瘸的。

現在斷了太監與外界大臣的勾結渠道,至少能保證紫禁城內部相對干凈。

朱明睡覺也能安穩幾分,不用擔心哪天在睡夢中被哪個收了錢的太監或宮女勒死或毒死。

而他之所以敢對朝堂舉起屠刀的另一個關鍵因素就在于時間節點。

崇禎十七年,這個時間點很致命,卻也帶來了一絲畸形的“便利”。

李自成的大軍已在西北成型,屢敗官軍;關外大清虎視眈眈,屢次破關入塞劫掠。

連年的戰爭,早已將大明的京營耗得名存實亡。

因此北京城內真正能威脅皇權的軍事力量,反而處在一個奇特的真空期。

京營廢弛已久,勛貴們雖然地位尊崇,家里養著些看家護院的私兵死士,但能拉出來攻打皇城的軍隊幾乎不存在。

歷史上李自成破北京時,根本就沒遇到像樣的抵抗。

這意味著那些被他觸及核心利益的勛貴大臣就算恨他入骨,想要造反。

可他們手里也沒多少硬牌,最多只能搞點暗殺之類的陰私勾當。

除此之外,他們剩下的最大武器就是盤根錯節的關系網、操控輿論的話語權、以及用“規矩”和“程序”來綁架皇帝。

只是朱明恰恰不按他們的規矩出牌,他直接掀了桌子,亮出了屠刀。

因此他們賴以生存的體系瞬間失效,自然只能引頸就戮。

若是在萬歷、天啟年間,皇帝敢這么干,恐怕立刻就是各地兵變、“清君側”的旗號打起來了。

“但還是不能殺得太狠?。 ?

朱明揉著發脹的太陽穴,嘴里喃喃自語。

這就是最大的矛盾所在。

他知道很多人該殺,很多人藏得更深,但他不得不停下揮下的屠刀。

為什么?

因為朝廷要運轉,政令要實施。

光靠殺人是解決不了問題的。

他朱明可以命令凈軍去抓人、殺人。

但他難道還能讓凈軍去收稅、去治河、去審案、去管理成千上萬的胥吏和百姓嗎?

不可能!

他最終還是要依賴這套官僚體系。

皇帝本質上是天下最大的勛貴,是這套體系的頭子。

若是把整個官僚和勛貴集團徹底逼反,那根本不需要李自成或多爾袞動手,大明自己就能分崩離析。

各地鎮守武將、藩王、豪強立刻就能打出各種旗號割據自立。

那時他朱明就是真正的孤家寡人,死無葬身之地,除了投降大清,已經沒有別的活路了。

哪怕沒有軍隊造反,各地官員只需消極怠工、陽奉陰違、甚至暗中資助流寇或勾連清廷,就足以讓本就搖搖欲墜的大明崩潰。

到時候朱明面對的就不只是李自成和多爾袞了,還得加上一個由內部勛貴官僚組成的反對集團。

所以,他只能選擇性地殺。

挑那些罪證確鑿、民憤極大、而且職位暫時有替代的官員開刀。

對于那些貪腐不算嚴重、或其位置暫時無人能替代的他只能暫時捏著鼻子忍了,甚至還要稍加安撫。

朱明他現在太缺人了!

每一個熟悉政務流程的官員都是寶貴的資源。

“但愿經過這一輪清洗,能讓他們稍微清醒一點。”朱明心中暗道。

他的要求真的不高。

他不指望這群官僚一下子變得清廉如水、效率超高。

因為那是不切實際的幻想。

朱明只希望現在撥下去一萬兩銀子能有八千兩真正用到實處。

比如購買軍械、發放糧餉、賑濟災民等等。

剩下的兩千兩,如果只是被各級官吏經手時層層“漂沒”。

他暫時可以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就當是高薪養廉了。

但如果誰敢超過這個底線,或者把手伸向那八千兩,那就別怪他的鍘刀再次落下。

“人才,最關鍵還是人才…”

朱明睜開眼,目光落在御案上那厚厚幾沓由范景文、李邦華等人舉薦的名單上。

只有建立起足夠可靠的后備人才庫,讓每一個位置都有兩個、三個甚至更多潛在的替代者。

朱明才能真正擁有對現有官僚體系動大手術的底氣和資本。

那時再也不需要如此小心翼翼地權衡,他可以更徹底地掃清積弊。

想到人才,他不禁想起早朝上那些激烈反對的聲音。

諷刺的是跳得最兇的李遇知、施邦耀等人,偏偏在歷史上都是在北京城破后殉國而死的忠臣。

他們忠于大明嗎?

大概率是忠的,或許還忠于他這個皇帝。

但他們更忠于自己心中的那套“道統”、“規矩”,以及“士大夫與皇帝共治天下”的理想藍圖。

當皇帝的做法符合他們的理念時,他們是肱骨良臣。

可一旦皇帝試圖打破常規,觸及他們心中那不可動搖的“祖宗法度”時。

即使明知會觸怒皇帝,甚至可能掉腦袋,他們依然會站出來激烈反對。

“真他娘的個個都是千年的老狐貍?!敝烀魅滩蛔〉吐暳R了一句。

主站蜘蛛池模板: 承德县| 台山市| 龙口市| 吕梁市| 宁阳县| 扎兰屯市| 淮安市| 托克托县| 鲜城| 旬阳县| 汕头市| 罗平县| 宾川县| 井冈山市| 丹江口市| 孝昌县| 金堂县| 新竹县| 东莞市| 汾西县| 将乐县| 磐石市| 通道| 轮台县| 望城县| 洞口县| 醴陵市| 潢川县| 大冶市| 垣曲县| 永年县| 台北县| 长治市| 弋阳县| 葵青区| 涟水县| 定日县| 桦甸市| 吉首市| 林西县| 垫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