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任命趙遠明
- 我崇禎,為什么不能造自己的反
- 醋溜鯤鵬
- 2235字
- 2025-08-22 23:58:47
起初,商議官員任職一事還顯得拘謹而克制。
吏部尚書李遇知出列,按照慣例開始逐一唱名。
接著百官開始討論某個舉薦人選是否適合某個空缺職位,品級是否合適,資歷是否足夠。
“陛下,臣以為宛平縣典史馮吉雖查案有功,然典史乃未入流之吏,驟遷為正七品監察御史恐資歷不足,難以服眾,或可先任從七品都事…”一位吏部侍郎小心翼翼地提出異議。
“臣附議,官員升遷自有法度,豈可逾越太過?”立刻有幾位官員出聲附和。
“荒謬。”李邦華立刻出列反駁。
“馮吉于宛平任上頂住上官壓力,查清通州衛指揮使侵占軍屯田千畝大案,證據確鑿,條理清晰。”
“此等忠直干才豈能因區區品級資歷所困,非常之時,當行非常之法,望陛下明鑒。”
“李總憲此言差矣,法度乃國之根基,若人人破格,則法度蕩然無存,今日可破格提拔典史,明日是否可擢升白丁?”
“長此以往,朝廷體統何在?”另一位老臣顫巍巍出列反對。
爭論如同投入油鍋的水滴,瞬間引爆皇極殿。
圍繞著每一個職位的安排,每一個人員的任用,支持者與反對者立刻涇渭分明。
支持者多以“實務急需”、“非常之時”為理由,而反對者則死死抱住“祖宗法度”、“資歷品級”不放。
聲音越來越大,言辭越來越激烈。
大殿之上,很快充滿了爭吵聲、辯論聲、以及各種引經據典聲。
范景文舉薦的那些技術官僚成為了爭議的焦點。
反對者認為工巧乃末技,豈能因擅長水利、算學、甚至番薯種植就授予實權官職?
這簡直是褻瀆斯文,敗壞綱常。
“陛下,萬萬不可,讓一介擅種番薯之農夫,掌管一縣農政,豈不讓天下士人恥笑。”一位翰林學士痛心疾首。
“恥笑?”范景文氣得胡子發抖,據理力爭道:
“若無此等‘農夫’,軍中糧秣從何而來,饑民何以果腹,空談道德文章能讓地里長出莊稼嗎?”
“陛下,實務之才,關乎國本。”
爭吵愈演愈烈,幾乎到了面紅耳赤的地步。
張世澤等勛貴大多沉默旁觀,文官集團內部卻已分裂成數派吵得不可開交。
朱明高坐御座之上,面無表情地聽著,看著。
他既不制止,也不表態,仿佛在看一場與己無關的鬧劇。
然而就在所有人都沉浸于職位爭奪的唇槍舌劍之時。
朱明微微側過頭,對身旁的王承恩極其輕微地頷首示意。
王承恩立刻心領神會,上前一步,運足中氣,那尖利的嗓音如同冷水潑入沸油,瞬間壓過了所有的爭吵:
“肅靜,宣陛下特旨!”
聽聞此言,所有爭吵聲戛然而止。
只不過百官有些愕然,紛紛抬頭望向御座,不明所以。
特旨?在這個時候?
在無數道驚疑不定的目光注視下,一個身影從大殿側后方緩步走出。
來人一身漿洗得發白的青色儒衫,身形清瘦,唯有一雙眼睛深邃沉靜。
他步伐從容,對兩側投來的無數道目光視若無睹,徑直走到御階之下。
撩袍,跪倒,動作流暢自然,沒有絲毫滯澀。
“草民趙遠明,叩見陛下,吾皇萬歲。”
趙遠明的聲音平和清朗,不高不低,卻奇異地傳遍了大殿。
趙遠明,這是誰?
滿朝文武面面相覷,竟無人識得此人。
然看其衣著打扮,分明是個無功名的布衣白丁。
他怎會出現在這皇極殿上?
陛下又要宣什么特旨?
與此同時,王承恩展開一卷明黃綾緞,朗聲宣讀: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咨爾趙遠明才識宏博,洞悉時務,忠貞體國,朕心甚慰。”
“值此朝廷用人之際,朕求賢若渴,特旨簡拔。”
“擢升趙遠明為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六部侍郎,賞穿緋袍,秩正三品。”
“另特賜東閣大學士,入內閣參預機務。”
“望爾恪盡職守,勤勉王事,匡扶社稷,不負朕望。”
“欽此!”
旨意宣讀完,整個皇極殿內陷入了寂靜,一種絕對的寂靜。
所有人都僵在原地,仿佛被一道無形的天雷劈中,從頭到腳一片麻木。
每個人的臉上都寫滿了難以置信的震驚,以及一種近乎瘋狂的錯愕。
六…六部侍郎?
一人身兼六部副貳之職?
這…這大明開國二百余年,何曾有過如此荒唐的任命。
要知侍郎已是部堂高官,掌一部實權。
六部侍郎,這權力簡直凌駕于任何一位尚書之上,甚至堪比內閣首輔。
更何況還加封東閣大學士,入內閣。
這趙遠明是何方神圣?從何處冒出來的?
一介布衣,無名無姓,無尺寸之功于朝,無顯赫之望于野。
他憑什么?
就憑皇帝一句“才識宏博,洞悉時務”?
瘋了,皇帝一定是瘋了。
短暫的死寂之后,大殿內出現了巨大的嘩然。
“陛下,不可,萬萬不可啊!”吏部尚書李遇知第一個撲倒在地,聲音凄厲如同杜鵑啼血。
“六部侍郎乃國之重器,豈能集于一人之身,此乃取禍之道,亙古未聞啊,陛下!”
“陛下,臣冒死進諫,此任命違背祖制,淆亂朝綱,臣等萬萬不敢奉詔。”左副都御史施邦耀緊隨其后,重重叩首。
“陛下,此人來歷不明,寸功未立,驟登如此高位,何以服眾?何以安天下士人之心?”
“懇請陛下收回成命。”翰林院掌院學士涕淚交加。
“荒謬,荒唐,此等亂命,臣等寧死不敢從。”
“請陛下收回成命。”
……
大殿內的眾臣嘩啦啦跪倒了一大片。
無論是之前爭吵的哪一派,此刻幾乎全部聯合了起來。
反對的聲浪如同海嘯,席卷了整個皇極殿。
就連英國公張世澤、范景文、李邦華等人也徹底愣在當場。
被這完全超出想象的任命震得心神失守,一時不知該作何反應。
范景文看著跪在御階下那個青衫身影,腦中飛快閃過自己所知的所有才俊名字,卻無一能與眼前之人對上號。
陛下這究竟是何意?
面對下方如同沸騰般的反對浪潮,朱明面色絲毫不變。
他甚至沒去看那些跪地哭諫的臣子,他的目光只是平靜地落在趙遠明身上。
趙遠明在如山般的反對聲浪中緩緩抬起頭,迎向皇帝的目光。
他的眼神依舊深邃平靜,沒有任何受寵若驚,也沒有絲毫惶恐不安。
仿佛那道足以掀起滔天巨浪的旨意,于他而言不過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他再次俯身,叩首。
清朗的聲音清晰地壓過了所有的嘈雜與反對,只有一句話:
“臣,趙遠明,領旨謝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