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徐天德
- 我崇禎,為什么不能造自己的反
- 醋溜鯤鵬
- 2842字
- 2025-08-19 23:55:52
申時正,紫禁城內的一處大殿廣場已經開始擺放桌椅碗筷,為晚上的宴席做準備。
乾清宮東暖閣內,朱明斜倚在鋪著厚厚貂裘的軟榻上,手中正拿著一份奏折。
一旁軟塌的案幾上還攤開著幾份奏疏,是關于漕糧轉運和宣府鎮軍餉的急報。
輕微的腳步聲自殿外響起,王承恩弓著身子進來,低聲道:“陛下,李若璉在外求見。”
“宣。”朱明放下手中的奏疏,目光投向殿門。
李若璉一身風塵仆仆似乎剛從外面辦差回來,眉眼間帶著一絲疲憊,但腰桿挺得筆直,步伐沉穩有力。
他快步走入暖閣,在御榻前數步處單膝跪地:“臣李若璉,叩見皇上,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平身,何事?”
“回皇上,關于遴選三百凈軍精銳前往太原之事,臣已遴選完畢,另外統領之位,臣亦有人選。”
朱明目光微凝:“講。”
“臣今日對凈軍七百三十二人進行了詳加考核,觀其膽略、心性、機變、忠誠。”李若璉語速平穩,條理清晰。
“最終,臣斗膽舉薦一人為此次太原之行三百人之統領,此人現為凈軍百戶——徐天德。”
“徐天德?”
朱明重復了一遍這個名字,腦海中迅速搜索著相關的記憶碎片,卻一無所獲。
“此何許人也?”
李若璉似乎料到皇帝會有此問,立刻回道:“此人乃中山王徐達之旁系遠支玄孫。”
“勛貴之后…”朱明緩緩開口,聲音已恢復了幾分往日的清冷。
“朕記得凈軍遴選第一條,便是身家清白,與舊勛貴、文官集團牽扯越少越好。”
“此人是徐達之后,雖是旁系,可這身份未免有些惹眼。”
朱明沒有直接否定,而是將問題拋了回去,他要聽李若璉的解釋。
因為他信任李若璉的忠誠和能力,更相信他絕非因私廢公之人。
李若璉似乎早已料到皇帝會有此問,躬身回道:“陛下明鑒,凈軍遴選,首重根腳清白,忠心不二,此鐵律絕不可違。”
“徐天德雖出身中山王一脈,然其祖上數代早已遠離中樞,居于京郊。”
“其父曾任宛平縣丞,清廉剛直,然崇禎十一年因核查衛所屯田案得罪上官,郁郁而終,至此家道中落。”
“徐天德早年也曾讀書,后因家貧投入勇衛營,積功升至總旗,凈軍初立時,臣觀其履歷清白,且于勇衛營中素有智囊之稱。”
“雖武力尋常,然心思縝密,通文墨,曉律令,尤擅統籌調度,遂將其調入凈軍,擢為百戶。”
“哦,智囊,武力尋常?”朱明語氣平淡,聽不出喜怒。
“可朕要的是去太原抄家拿人,面對的可能是一藩之王的私兵護衛,甚至是狗急跳墻的亡命之徒。”
“一個武力尋常的智囊如何能鎮得住場面?”
李若璉似乎早已準備好答案,不慌不忙道:“皇上明鑒,正因太原之行干系重大,非匹夫之勇可濟事。”
“晉王盤踞山西多年,根深蒂固,王府之內規矩森嚴,關系盤根錯節,此行非但要動刀兵,更需查賬目、核田畝、辨真偽、應對地方官紳,乃至可能需要與晉王周旋,此非一味沖殺之悍將所能為。”
他抬起頭,目光坦誠而堅定:“徐天德或不能陣前斬將奪旗,然其心思之縝密遠超同儕。”
“臣曾試之以難題:若遇王府私兵假扮流民沖擊,如何分辨彈壓?若遇地方官陽奉陰違,軟拖硬抗,如何破局?若抄沒之物中夾藏前朝禁物或與朝中重臣往來密信,如何處置?”
“面對這些難題,此人一一說出應對之策,條理分明,思慮周詳,既合律法,又暗合權變,老成謀國之風,不似百戶。”
“且其對皇上新政‘永佃’、‘平準’諸策理解頗深,言談間極為推崇,忠心可鑒,此乃臣舉薦其為首之緣由。”
“至于武力,臣以為可另選一猛將為副,剛柔并濟,方可萬全。”
朱明聽著,眼中閃過一絲感興趣。
一個懂得規則、善于利用規則、并且對新政有認同感的人才,確實比一個只知道砍殺的莽夫更適合去執行抄家這種精細活。
尤其對手是盤踞地方的藩王。
“既如此,李卿你心中副統領的人選呢?”朱明問道:“總需一員猛將,為他披荊斬棘,鎮懾宵小。”
“臣舉薦石大柱。”李若璉毫不猶豫。
“石大柱勇冠三軍,忠誠無二,于凈軍中新立大功,將士信服。”
“由其擔任副統領沖鋒陷陣,彈壓不軌,可補徐天德武力之短,二人一智一勇相輔相成,必能克竟全功。”
石大柱。
朱明腦海中立刻浮現出那個在刑場悍不畏死的巨漢身影,確實是一把無堅不摧的利刃。
“石大柱現任何職?”
“回皇上,現為凈軍總旗。”
“傳朕旨意,擢升石大柱為凈軍百戶,暫代此次太原之行三百凈軍副統領之職。”
朱明頓了頓:“那個徐天德現在何處,朕要見見。”
雖然朱明極其信任李若璉,但此番查抄晉王府之事過于重大。
稍有不慎,便有可能引起藩王之亂,因此他必須確認好每個環節。
“徐百戶此刻正在宮門外候旨。”李若璉立刻回道。
“宣。”
片刻之后,一個身形并不算高大的年輕軍官,步履沉穩地走進暖閣。
他穿著一身漿洗得干凈的凈軍制式棉甲,眉眼間帶著讀書人的神韻,卻又混合著行伍之人的干練。
他來到御榻前,依足禮數,單膝跪地:“末將凈軍百戶徐天德,叩見皇上,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抬起頭來。”朱明淡淡道。
徐天德依言抬頭,目光垂視地面,不敢直視天顏,但那份沉穩氣度已非尋常武夫可比。
“李若璉舉薦你統領三百凈軍前往太原查抄晉王府。”朱明的目光落在徐天德身上。
“你可知此行何為?難在何處?”
對此,徐天德似乎早已深思熟慮,聞言并無絲毫慌亂。
“回皇上,此行乃奉天執法查抄逆產,清丈田畝,并落實皇上永佃于民之新政。”
“難處有三:其一,晉王乃太祖血脈,世襲藩王,名位尊崇,王府規制森嚴,稍有逾越,便易授人以柄,引發物議甚至地方動蕩。”
“其二,山西官場盤根錯節,恐多有與晉王府利益勾連者,必會明里暗里阻撓設障。”
“其三,查抄非劫掠,需厘清財產,登記造冊,分辨哪些是王府逾制僭越之物,哪些是普通用度,哪些是巧取豪奪之民脂民膏,需通曉律例,心細如發,方可不枉不縱,不負圣恩。”
回答條理清晰,直指核心,不僅看到了武力層面的問題,更深諳政治和法律層面的風險。
朱明心中暗暗點頭。
“若遇王府私兵抵抗或地方衛所官兵假借維持秩序,行阻攔之實,如何處之?”朱明拋出更尖銳的問題。
“持圣旨,明正典刑。”徐天德毫不猶豫,聲音帶上了一絲鐵血之氣。
“首惡立斬,脅從繳械囚禁,若遇官兵阻攔,先示圣旨,言明奉旨辦差,抗旨者同逆。”
“若其仍不退則視為晉王同黨以謀逆論處,格殺勿論,非常之時,行非常之法,一切以完成圣命為要,事后若有彈劾,末將一力承擔。”
他深知皇帝需要的是什么,不是縮手縮腳的官僚,而是能打破僵局、敢于任事的利刃。
聽聞此言,朱明眼中終于掠過一絲滿意的神色。
很好!
有原則,有底線,但更懂得變通和決斷,關鍵時刻敢下狠手。
這正是他需要的人。
“若抄出晉王與朝中某些重臣…甚至與…”朱明目光幽深,“逆賊某些勢力往來的書信又當如何?”
聞此,徐天德瞳孔微微一縮,但他瞬間明白皇帝話語中的深意。
思索片刻,他深吸一口氣,斬釘截鐵道:“無論涉及何人一律封存,編號造冊,由末將親自保管,直呈御前。”
“途中若有失,末將提頭來見。”
言辭滴水不漏。
既有決斷,又知分寸。
朱明沉默了,暖閣內只剩下炭火偶爾的噼啪聲。
良久,他緩緩開口:“徐天德。”
“末將在。”
“朕命你為欽差特使,統領三百凈軍,明日一早前往太原,查抄晉王府一應違制、逆產。”
“清丈其所有田畝,登記造冊,遇事可臨機決斷,先斬后奏。”
“末將領旨,定不負皇上重托。”徐天德以頭搶地,聲音因激動而微微發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