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生思維導圖:受益一生的學習力訓練
- 沈紅亮
- 1017字
- 2025-03-28 12:59:09
思維導圖 常見問題解答
Q1 為什么會有不一樣的思維導圖?
目前,國內被稱為“思維導圖”的工具主要有兩種,一種是美國的大衛·海勒(David Hyerle)博士提出的思維圖示(Thinking Maps),另一種是英國的東尼·博贊(Tony Buzan)先生提出的思維導圖(Mind Map),即本書介紹的工具。
為了區分兩者,我們將兩者分別稱為美式思維導圖和思維導圖(英式思維導圖)。
美式思維導圖(Thinking Maps)

我們統一一下概念,本書中提到的“八大思維圖示”和“美式思維導圖”,均指大衛·海勒博士提出的思維圖示。
大衛·海勒博士說,思維圖示是用來建構知識體系、提升思維能力和學習能力的工具。
1988年,大衛·海勒博士從若干圖示中精心篩選了8個思維圖示,正式推出“八大思維圖示”。到2004年,在美國,從幼兒園到大學,至少有4000所學校在使用這些思維圖示進行教學。
這8個具有特定形式和用途的思維可視化工具,分別是圓圈圖、氣泡圖、雙氣泡圖、樹形圖、括號圖、流程圖、復流程圖、橋形圖。
這8個思維可視化工具,從簡單到復雜,由靜態到動態,能夠有效地幫助孩子將隱性的思維顯性化,增加其思考的深度和廣度,助其思考得更有條理。在學習和生活中,它們發揮著巨大的作用。我參與撰寫的、于2021年出版的《八大邏輯圖:快速提升孩子思考力》,主要講述的就是思維圖示相關內容。
思維導圖(Mind Map)

思維導圖,在中國大陸叫思維導圖,在中國臺灣叫心智圖。
思維導圖,由英國的東尼·博贊先生于20世紀70年代提出,被譽為“大腦的瑞士軍刀”,是進行思維整理和思維激發的可視化思維工具,是呈現樹狀結構和網狀脈絡的思維圖譜。
思維導圖是能夠幫助使用者快速整理信息、激發大腦,從而高效進行預習、做筆記、復習、制訂計劃的工具,由中心圖像、線條、關鍵詞、圖標、顏色和結構六大核心要素組成,具有視覺圖像化、邏輯結構化、內容關鍵化的特點。無論是在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創意等方面,還是在提高孩子的記憶力、學習效率等方面,思維導圖都有巨大的作用。
可以說,思維導圖是幫助使用者進行非線性思考和系統思考的利器,能夠在學習和生活中發揮巨大的作用。目前,國內越來越多的家長和老師開始重視思維導圖的作用,而在新加坡等國家,思維導圖的學習與應用相關課程已是小學階段的必修課。
對思維導圖頗有研究的孫易新博士將思維導圖法分為廣義思維導圖法和狹義思維導圖法,廣義思維導圖法指用各種圖像、圖表來呈現心智程序或記錄知識的方法,其工具包括但不限于八大思維圖示、思維導圖、概念圖、魚骨圖等;狹義思維導圖法指以東尼·博贊先生的思維導圖為唯一工具的思考、學習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