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華為能,你也能:IPD重構產品研發(第2版)
- 劉勁松
- 11字
- 2025-03-17 18:19:54
第1章
如何學習標桿企業
引言:IBM、蘋果與華為
2014年,我用iPhone打電話,用iPad看電子書,用蘋果電腦寫本書的第一版。當時,我大膽預測華為將超過蘋果和IBM。之所以說“大膽預測”,是因為當時華為的年收入只有IBM的三分之一,華為的終端產品和蘋果并不構成真正競爭。九年后,2023年,我用華為手機打電話,用華為MatePad看電子書,用華為電腦寫本書,還戴著華為智能手表跑步。2019年,華為營業收入與IBM持平,2020年遠超IBM。如果不是美國在2019年開始對華為進行制裁,華為在營業收入上接近甚至超過蘋果并非不可能。
這些變化是如何產生的?背后的原因之一,就是華為持之以恒地向標桿學習如何管理企業,用任正非的話說,就是虛心向西方公司學習管理,包括學習的方法。
2013年11月25日,華為總裁任正非在法國巴黎接受媒體聯合采訪,講述華為創業和發展的歷程,有段對話令人印象深刻。
《世界報》經濟評論員菲利普·埃斯坎德(Philippe Escande)說:“很多和您同一代的創業家以美國的韋爾奇為管理典范,您是否受到他的影響?”
任正非說:“我沒有受到他的任何影響,因為我不了解韋爾奇。我們學的方法是IBM的。IBM教會了我們怎么爬樹,我們爬到樹上就摘到了蘋果。我們的老師主要是IBM。”
這段簡單的對話,談到通用電氣和IBM,也讓人聯想到蘋果公司。雖然這段話中的“蘋果”并沒有特指史蒂夫·喬布斯(Steve Jobs)創立的美國蘋果公司,但在今天的時代背景下,我們還是不由自主地把它們聯系起來,因為華為在消費電子領域,已經成為蘋果的全球競爭對手。
美國著名企業管理大師、領導力專家沃倫·本尼斯(Warren Bennis)曾說:“真正深刻和原創性的洞見只能在研究榜樣的過程中發現。”喬布斯在《連線》雜志(WIRED)的一次采訪中說:“創造力就是連接……連接生命中的各種體驗,然后把它們組合成一種新的東西。”
華為過去20多年的實踐,為我們指明了一條如何學習的有效路徑。這條路就是,在一定方法論的指導下,持之以恒地模仿、跟隨、固化、優化一套經過驗證的管理體系,再結合企業特點不斷向深度發展,然后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