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會計評論(第20卷·第1期)
- 王立彥等主編
- 809字
- 2025-03-28 18:16:11
三、 研 究 設 計
(一) 研究方法
本文基于單案例開展研究,原因有三:第一,本文探討了“生態平臺企業如何通過共贏增值表這一價值管理工具來衡量和管理價值創造行為”,屬于“怎么樣”類型的問題范疇,案例研究方法對探討這類問題有明顯優勢(Yin, 2009);第二,本文的研究對象是企業在管理實踐中創新迭代得出的新型管理工具,案例研究通過豐富且深入的描述分析、提煉洞察,能更好地理解案例中組織和個人的行為(Eisenhardt and Graebner,2007);第三,企業管理創新的最新資料大多是非公開的,可得性受限,只能采用案例研究相關的問題。
(二) 案例選擇
依據Eisenhardt and Graebner(2007)的抽樣原則,本文選取海爾集團的共贏增值表作為研究對象,原因有三:第一,典型性和代表性。海爾集團是傳統制造業企業向生態平臺企業轉型的杰出典范,對傳統企業的戰略轉型和管理變革具有借鑒意義。第二,新奇性和先進性。為適應物聯網生態系統的發展,海爾提出了共贏增值表這一新型價值管理工具,并不斷實踐和優化,取得了顯著的成效,既有理論上的創新也有管理實踐上的參考價值。第三,資料可得性高。海爾集團的管理經驗一直以來備受社會和學術界的關注,二手素材豐富、資料翔實;本文作者赴海爾進行實地調研,獲得了充足的一手調研資料,有助于更深入理解這一研究問題。
(三) 資料收集與分析
本文的研究資料來自訪談、會議記錄、外部新聞等多種渠道,以實現資料之間的三角驗證,增強其真實性,具體包括:一是通過調研訪談獲取的一手資料。研究小組在實地調研前基于公開資料初步了解海爾集團的轉型發展和管理創新狀況,準備訪談提綱;在2019年8月到海爾集團集中調研,對首席財務官、數據中心管理層、小微企業負責人等進行半結構化訪談和非正式訪談,將錄音資料與書面記錄整理形成文本調研材料。二是通過公開渠道獲取的二手資料,包括媒體報道、官網新聞、學術文獻等。案例資料來源的描述性統計如表1所示。在對上述資料進行整理和編碼后,得到編碼結果及關鍵詞舉證如表2所示。
表1 案例資料來源

表2 編碼結果及關鍵詞舉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