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中國律所經營管理之道:邁向國際化、規?;?、專業化、品牌化作者名: 徐家力本章字數: 20字更新時間: 2025-03-28 15:29:14
第一章
發展:律師事務所管理的“四化”建設
一、律師事務所管理的國際化
現如今,中國的律師行業呈現出一個重要的特征,即國際化趨勢。隨之而來的是中國法律服務市場的對外開放,以及在上海實施的自貿區特殊政策,這都更進一步推動了法律服務市場的對外開放。與此同時,我國政府也開始重視律師行業的國際化建設,并且提出了關于律師行業國際化的藍圖,也采取了一些推進措施。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號召“發展律師、公證等法律服務業,統籌城鄉、區域法律服務資源,發展涉外法律服務業”,并明確要求:“強化涉外法律服務,維護我國公民、法人在海外及外國公民、法人在我國的正當權益,依法維護海外僑胞權益。”“建設通曉國際法律規則、善于處理涉外法律事務的涉外法治人才隊伍。”這是黨和國家在新形勢下給中國律師業布置的新任務,也是今后一段時期,中國律師事務所涉外法律服務發展的總指針。可以說,國際化建設目前已經逐漸成為國內律師事務所要做大做強的必經之路。
律師事務所的國際化,指律師事務所的事務要有涉外因素。目前,我們的認知存在一個誤區:將創造利潤的多寡作為判斷律師事務所是否國際化的標準。但是,以日本為例,在日本的律師行業中,經濟收入高的律師不一定就能講一口流利的英語,也并不一定是主要從事包含涉外因素的法律事務的律師。中國的律師現在有一種“崇洋”情緒,這里的“崇洋”并不是崇拜外國,而是這些人盲目認為能將涉外業務處理好的那批律師就是好律師。然而實際上,我國究竟有多少律師能夠真正地做到與國外律師流暢交流業務?我國又有多少涉外法律業務呢?筆者認為,我們談律師事務所的國際化,不能只限于表面的業務層面,更重要的是我們要看到并學習國外律師事務所的先進管理經驗。
為什么很多成功的律師事務所都是由一些“海歸”人員管理,而且這些律師事務所的成績往往都還不錯?因為這些人員往往能夠吸取國外的律師事務所中許多先進的管理經驗,所以他們能取得很好的效果。筆者有一個觀點:誰學得越快、學得越像,誰離成功就越近。同時中國律師事務所也要正視中國的國情,不要忘本。律師事務所這一事物不是根生于中國的,而是移植來的。中國最初的律師出現在租界,是由外國的領事裁判權所滋生出的。因此,它難免會與中國本土的文化產生一些相抵觸的地方,中國律師業的發展存在一個“排異”期。而國外的律師事務所行業發展業已兩百余年,趨于完善。因此,借鑒他人兩百多年的經驗,對于我國律師行業的發展是一個捷徑。
我們要看到目前中國涉外法律服務的現狀:現如今我國在國際貿易中從事反壟斷領域、國際海洋領域、知識產權領域、國際投資爭端領域、反傾銷和反補貼等領域的業務的涉外執業律師匱乏,遠遠滿足不了需求,而且政府在扶持力度上遠遠不足。不論是國企高層,還是民營老板,都不能正確認識到涉外律師的重要性。而且從律師行業自身角度來看,中國涉外律師的知識經驗、外語水平要滿足處理涉外法律事務的需要還需走一段很長的路。
筆者在這里對于律師事務所的國際化建設提出兩種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