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漢闕
- 家父淮陰侯
- 外太空的烏賊
- 2937字
- 2025-04-19 23:58:53
“長樂未央,”武申眼有憧憬“這名字取得好。”
李左車看向張成,卻發(fā)覺后者并沒有參與其中的與有榮焉,反倒是表情很是只是微微錯愕,然后就恢復(fù)了平靜。
張成瞥了眼武申,冷笑道“再如何的快樂和榮耀,和你也沒關(guān)系,當(dāng)然你要驕傲地挺起胸膛也無所謂。”
“哼。”武申冷哼一聲,并不回話,他早就知道張成的尿性,雖說“尿性”這詞還是他從張成這學(xué)來的,不過他倒是覺得很是好用。
李左車心中有些奇怪,畢竟“榮耀”這次字面好解釋,但時人用的的確不多,如項羽楚軍倒是喜歡嚷嚷著,大楚的榮光,洗刷列祖列宗的榮辱等意義不明的詞匯,
但怎么說,李左車覺得這很鄙,沒有清淡的感覺。
李左車淡淡道“還有消息,據(jù)說呂王后和蕭何,婁敬預(yù)備向漢王聯(lián)合上書,請求將關(guān)東城改名長安,長樂宮和未央宮也將在長安建立。”
“什么,漢都要定在咸陽?‘’武申眼珠子要瞪了出來,他無法理解‘關(guān)中平原,八水之地,項羽一把火,死了多少秦人……’
“是定都長安,不是咸陽。”張成皺眉打斷。
“有什么區(qū)別,”武申瞧見了張成的疑惑,立刻嗤笑搖頭“咸陽,關(guān)東相距極近,要說唯一的區(qū)別,便是秦人好武,六世至始皇,咸陽一直無城墻,只能依據(jù)險關(guān)要地防御,關(guān)中,關(guān)中你以為是說著玩的嗎?”
“還有這層關(guān)系,”張成眼中閃過訝然,武申很是滿意。
張成忽然看向李左車,語氣很冷“漢承秦制,漢王拿下關(guān)中后便立刻改了群縣制,他的雄心和霸業(yè),將軍不會看不出來吧?”
李左車聞言深吸口氣,臉頰微微抽動,太陽穴更是微微鼓起。
張成有些疑惑,他對于眼前之人并不熟悉,只是對方在他接觸后,的確給他天賦奇才的感覺,他疑惑問道“為什么不勸呢?”
說完空氣陷入了沉默,武申看著互相對視的兩人,喉頭滾動,剛想說一句,就聽到李左車道
“你不懂韓信,”李左車面無表情“這世上沒有人能勸動他,沒有人。”
窗外飛雪紛飛,李左車感慨一句“因為他叫韓信。”
“難以理解,‘’張成慫慫肩‘韓信也是個肉體凡胎,而且,’張成指了指自己腦袋‘在我看來,他的智慧等于零。’
李左車突然站起來,臉有怒意“你不懂什么是士人,什么是貴族。”
武申冷冷上前一步,半拔腰間的利劍道,冷聲道“將軍自重。”
“不過是歷史的塵埃罷了,”張成搖頭,沒說出這話繼續(xù)刺激李左車,他笑道“將軍既然做了齊群尉,不做齊太尉,難不成還想既要又要嗎?”
“韓信決定前往垓下后,他的結(jié)局就注定了,”張成看向窗外飛雪“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敵國破,謀臣亡。”
李左車艱難反駁“你不懂漢王,也不懂韓信。”
張成“是韓信不懂,打天下情同手足,共天下互為心患。”
李左車沉默良久“可韓信沒有謀反,即使是漢王。”
“愚蠢至極,”張成煩躁搖頭“謀反不一定要有謀反的證據(jù),韓信有謀反的能力,便可以認(rèn)定謀反,再者”
張成眼神很是尖銳“帝王殺功臣,不是個人恩怨,而是關(guān)乎江山的存續(xù)。”
李左車嘴巴張了數(shù)次,最后卻傳來另一道聲音
“張大人,過了,”武申終于忍不了,瞥了李左車一眼“你是在齊地,齊王要是回來,聽見這些,你是真不怕死。”
張成看向李左車,嘴角揚起“第一,我相信李將軍不會說,”
“第二,”張成伸了個懶腰“齊王是誰還未可知呢?”
“你什么意思?”李左車面色大變。
“字面意思,”張成大大咧咧,剛準(zhǔn)備繼續(xù)說話,忽然外面有急促的腳步聲響起,很快響起一道急切聲音
“張大人,臨淄南面,來了好多的騎兵,打著齊王的大纛,城關(guān)已經(jīng)開了門,你快快準(zhǔn)備迎接齊王。”
張成聽聲音,他認(rèn)得這人,是當(dāng)時他戲耍田家兄弟于中堂的一名士卒,按他觀察,這人對他很是忠心。
“慌什么,慌什么,武申,你給我回來,”張成叫住面色焦急,想要出門問話的武申,輕松大喊道“薛馬,你去和齊王說,讓他趕緊過來見我,我這身有抱恙,見不了齊王了。”
“啊,”李左車聽到薛馬消息就在竊笑,只是看到張成懶散的樣子,和驚世的話語,一下把他整不會了,張著嘴,一時不知道如何開口。
“張大人,齊王可不是……”薛馬外面的喊聲說到一半,忽然止住了,然后響起了一個聲呵斥
“里面剛說話的人,給我出來,齊王到了,你還敢這幅姿態(tài)?找死不成?‘’
“找死的是你,”張成目光閃過寒意“說話那人給我進(jìn)來跪著,劉肥你下人是真不懂事啊?”
這話一出,一瞬間屋內(nèi)外鴉雀無聲。
“劉肥?”屋外響起一男聲,語氣里藏著不解“齊王不是劉肥啊?”
張成哈哈一笑“垓下戰(zhàn)事按道理也應(yīng)該結(jié)束了,齊王不是劉肥,難不成還是韓信不成?”
屋外十幾名披甲執(zhí)刀的兵士偷瞄了韓信一眼,而薛馬早就跪在地上,止不住地磕頭。
韓信扶劍,隨口吩咐士卒“把這狂人抓出來殺了,連其同黨一并殺了。
“是,齊王。”
……
漢七年,一月,關(guān)中平原,秦人故地,原名關(guān)東,今名長安,寒風(fēng)呼嘯。
長安,八水之地,地勢險要,依山拒關(guān),當(dāng)時人稱天府之國,又新得名,然而在冬日的層云下,這城市卻透露出一股子沉重的壓抑之氣。
蕭何走過兩座半建的宮室,忍不住看了一眼。其實兩宮拼接在一起算得上是一座宏偉宮殿,只是長樂宮處在長安地勢偏低的西南角,而未央宮處在地勢更高的東南角,兩座半建宮殿遙相呼應(yīng),一名長樂,一名未央。
靠近未央宮,蕭何看見未建成的半面,也不說未建成,只是與另外三處白面相比,這處黑面從屋頂?shù)牡駲趻煦^,突然直直劃了下來,質(zhì)感和觀感,讓蕭何內(nèi)心生出一股不安。
“蕭丞相!”蕭何身后突然響起一道爽朗的聲音,他回過頭,正看見一名四五十大,有些微胖的中年人抱拳躬身,對方穿著右衽玄袍,戴著武冠,腰間掛著紫綬,蕭何微微有些晃神,對方的打扮,和秦吏差別不大,讓本就心思有些亂的他,還以為是回到了過去。
“項謁令,”蕭何回禮,項伯笑道“在下哪里是什么謁令,只是個普通謁者,丞相言重了。”
蕭何也笑“漢王掛著謁令,不給他人,還不是給足下留的,項伯勿要謙虛了。”
兩人客套一番,并肩走上未央宮長長的階梯,項伯望向四周,臉上露出些遺憾“可惜了,”
“可惜什么?”蕭何也看向項伯視線處,只是空空的階梯,沒其他東西。
項伯小聲道“空有階梯,卻無幾人行走,更沒有侍者,這景象,恕我直言,比起當(dāng)初懷王時的宮殿,還有不如……”
蕭何沒有回答這個話題,他知道不能答,無論是說劉邦體諒侍官,還是贊同項伯,都是會得罪人。
當(dāng)然,如果那件事沒發(fā)生,蕭何也許就會笑著夸贊漢王。
項伯似乎也察覺到了什么,不再多言,跟著蕭何亦步亦趨走入了未央宮殿,已有許多漢官立在其中。
項伯瞥了眼蕭何,他其實聽說這宮殿本名“宣室殿”,未央宮建造時是打算修連成一片的宮殿群,其中宮殿各有職能,如宣明殿議會朝臣,承明殿起草詔書,乃至于呂太后的椒房殿和后宮嬪妃的掖庭。
而未央宮本來修建的比長樂宮要慢的多,按道理,長樂宮更適合朝會,但沒人敢提這話。
因為一切都隨著垓下戰(zhàn)爭的結(jié)局結(jié)束了,項伯閉上雙眼,內(nèi)心五味雜陳。
蕭何一直往前,穿過一個個漢官,不少人回首對他頷首行禮,蕭何有禮必回,一路帶著笑容走到了最前方,停了下來。
再往前便是一串階梯,赤染的絲綢搭在其上,往上再看便是一張木椅,髹漆玄赤,局部鑲嵌青銅或玉飾。
這把木椅,禮制只是諸侯王,或稱關(guān)中王。
隨著時間推移,漢官越來越多,他們不再交頭致禮,而是低著頭拿出衽間笏板,上刻有奏事,氣氛一下肅穆無比。
劉邦在后殿看著眾人,他掃過一個位置,其本該有一名武官,
劉邦聲音很冷“周成,郎中令又沒來?”
周成額有冷汗,低頭道“漢王,我給他送了賜的肉食,他當(dāng)著我的面都……”
“都什么?”
“都吐了出來,他已經(jīng)吃不了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