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當粉絲還只是一種食物的時候

我一直覺得,現代媒體把粉絲這詞給用岔了。明明有現成的詞可用——擁躉、愛好者、支持者、關注者——干嘛非得用“粉絲”二字呢?所以《武林外傳》里說得好:“粉絲?我還腐竹呢!”

畢竟,粉絲那是真好吃啊。

無錫話里,粉絲叫“線粉”。最適合的氛圍,大概是:弄堂里,小攤上,昏黃燈光下,一張小桌,兩把小凳,一碗牛肉粉絲湯。

攤子本小利薄,牛肉也薄,湯里有點芫荽葉,撒了胡椒粉或五香粉。

蹲坐捧碗,吸溜著,筷子幫襯著,吸溜一口粉絲后,還得跟著吸溜一口空氣,解一下胡椒那微微的辣。一碗下去了,暖和了,打個嗝。

冬天的黃昏是牛肉、胡椒粉和芫荽味兒的。

就這么小小的一碗,吃法也分風格。我小時候吃的粉絲,細而且順;泡久了,粉絲發脹,且變軟,滿碗都是。

愛清爽順滑的,端起碗就吃,吸粉帶湯。愛吃口柔糯的,還真就會等粉絲吸飽了湯再吃,有味兒。

有上來就吃牛肉的,覺得牛肉爽脆;有把牛肉壓到湯底,到最后再吃的:粉吃完了,慢悠悠地,一片一片嚼牛肉,細嚼慢咽,嚼得身旁先吃了牛肉的小伙伴眼饞起來。攤主看著笑笑,又切了點牛肉碎片帶蔥花,遞一小碗過來:“看把個孩子饞的!”

牛肉面和牛肉粉絲湯,有啥區別呢?大概在我們那里,面算是主食;吃粉絲,那可以是小點心。所以到黃昏,餓了,孩子跟家長對話:“下一碗面?”“等等就吃晚飯了。”“要一碗粉絲湯?”“給你點錢,自己出去買了吃!”

粉絲還能當菜。冬日晚上,一大鍋白菜肉絲湯,總覺得缺了點啥;下點粉絲,一鍋忽然就豐滿起來了。

粉絲似乎格外適合汁濃的菜,所以有經典的“螞蟻上樹”。想想如果換了面,那就是肉末臊子面;但用了粉絲,炒出來一鍋,入味,用來下飯,雙倍的豐飽。大概粉絲好就好在這份邊緣感吧?能頂飽,能吸味,能當菜。

北京辦奧運會那年初,上海大雪。有個南京阿姨,帶著女兒女婿,在小區對面街角開著小門面,賣鴨血粉絲湯、湯包和三丁燒賣,只限白天。晚上鋪子歸另一家,換幾張桌子,擺成小火鍋店。

秋冬天去吃粉絲湯時,常能見滿店白氣,細看,都是阿姨在給一個個碗里斟鴨湯。鴨血放得料足,鴨腸處理得鮮脆,鴨湯鮮濃,上桌前還會問:“要不要擱香菜?”——香菜這東西有人恨有人愛,愛的人聞見香菜味才覺得是吃飯,恨的人看了湯里泡的香菜如見蜈蚣,是得問清楚。

她家的湯包,皮很薄,除了一個收口的尖兒,看上去就是一疊面皮,趴在盤里,漾著一包汁;咬破皮后,湯入口很鮮,吃多了不渴,肉餡小而精,耐嚼;整個湯包很小巧,湯鮮淡,跟無錫、蘇州的做法不一樣。三丁燒賣,其實就是糯米燒賣,里面加豆腐干丁、筍丁和肉丁,糯米是用醬油加蔥紅燜過的。

這兩樣主食都頂飽,配熱鴨血湯,吃完腸胃滾熱,心直跳。鴨血、鴨腸、鴨肝味道很濃,但擱粉絲湯里,怎么都合適。

這家剛開店時,不送外賣,因為老板娘管賬備湯,女兒跑堂雜役,女婿預備湯包和餃子,只應付得來店里。開了半年,雇了個學徒幫著照應店里,老板娘女兒——因為跟媽長得一模一樣,我們叫她少老板娘——就騎著輛小摩托,給街坊送外賣了。

有位鄰居邊喝湯邊問起:這店鋪,有老板娘,有少老板娘,有少老板娘她男人,那么,有老板嗎?少老板娘簡短地說:在南京。老板娘接過嘴,惡狠狠用南京腔說:“沒老板!死掉了!”

2011年初某天,我給街角南京阿姨鴨血湯家打電話,接電話的是少老板娘:“啊,你呀,兩碗鴨血湯、一籠湯包、一籠燒賣,加辣加香菜,是吧?”“一碗鴨血湯就好,不加辣。”我說。

一會兒,門鈴響。我去開門,見一位陌生大伯,一件像是制服的藍外套,略駝背,一手提著冒熱氣的外賣,一手就嘴呵著氣。看見我,問:“一碗鴨血湯、一籠湯包、一籠燒賣,加香菜不加辣,對吧?”一口南京腔。“是。”

給完錢,大伯看看我,微微彎腰,低了一下頭:“謝謝您啊,一直照顧我們家生意。”“噢,你們家生意,嗯……”我想了想,靈光一閃,就問:“您是從南京來的吧?”“剛來,剛來。”“都還好吧?”“現在算是好了!好了!”他很寬慰似的說。

我到現在也沒想明白“現在算是好了”是什么意思,但想他那時的笑容,似乎是真的“現在好了”。

主站蜘蛛池模板: 红河县| 龙里县| 永定县| 张掖市| 织金县| 新密市| 平泉县| 中宁县| 咸宁市| 迁安市| 郸城县| 武乡县| 丹棱县| 淮北市| 治多县| 友谊县| 兴义市| 遵化市| 乌拉特前旗| 芒康县| 土默特右旗| 邓州市| 沙湾县| 遂川县| 九龙县| 商南县| 新巴尔虎左旗| 木里| 新巴尔虎左旗| 冕宁县| 湖北省| 广州市| 岳池县| 汝城县| 湖南省| 平南县| 揭东县| 宁明县| 安义县| 安庆市| 泰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