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歷1510年皇帝洪基駕崩于燕京,他留給兒子洪鎮的是一個京畿直轄之地東西橫跨地域一萬一千七百五十里,南北相距一萬零九百五十里;除此以外遍布世界的番屬之國二百三十余個的世界共主之國,其幅員管轄之遼闊3倍于李朝之時。(有些大殖子在說番屬國,三宣六慰以及海外衛所、察院不應該算是大明的領土,這種說法實在有些可笑。戴英的殖民地都成自治領了,威爾士、愛爾蘭和北方蘇格蘭為了自立連腦子都快打成狗腦子了都還是戴英領土。大明的三宣六慰、海外衛所、察院、番屬國怎么就不算大明領土了?就因為我們沒學那些海盜蠻族,把當地人都殺光?這說法就有點太雙標了。)
洪鎮繼位時才九歲,朝堂之事年弱不能治。以三楊為首的南方豪強把控朝政,三楊一上臺首件事就是把下西洋停掉,暫停艦隊的建造、維護、和西征之事。而后實行明面禁海令,實則偷偷將造船工匠倒賣瓜分,自己偷偷下海與各國做海貿商事。(下西洋不是虧錢的,是國家把控的貿易。在鄭和下西洋的永樂年間,一枚銅錢的價值在南洋各國是一擔豆蔻,一個官窯瓷盤的價格是白銀50兩。南洋的土著需要收集豆蔻5萬擔才能為他們的土王換取一個瓷盤。而豆蔻這種香料的價值在當時國內是一兩銀子一錢,這其中的差價讓江南的豪族嫉妒到發狂。)
秦皇歷1511年秋,洪鎮開始親政。他幼兒在學習期間沒有少聽墨家欽天監,太醫院中人談論朝中的江南豪族的所作所為。他親政之后的頭一件事就是盤查國庫、嚴懲貪腐、問責禁軍缺額空餉之事。以三楊為首的朝臣竭力阻止,年輕氣盛的他在廠衛的保護下,油鹽不進。此時朝堂之下,一個深不見底的漩渦就被這樣攪弄起來。這其中有以三楊為首的貪官,也有被迫卷入其中的淮西勛貴。在三楊當政的十一年里,國家軍費連年克扣,逼的軍方官員不得不偽造擴充人員以求獲得更多的軍費。皇帝如今油鹽不進的要查此事,就擺明了要把所有人都掀下臺。眾人私底下一合計,于是就想了一條毒策。
秦皇歷1512夏,邊關急報,瓦拉也先起兵造反,正急匆匆準集合三萬大軍準備南下。朝中無人肯戰,宮中還有被收買的太監竄羅他御駕親征。在這種背景之下,他率領禁軍和邊軍號稱50萬大軍出關迎戰。出了邊關之后卻遲遲未見到所謂叛軍身影,第3日夜晚每天的行軍勞累使得他睡得昏昏沉沉之間,迷迷糊糊之際他隱約聽到有人說也先率兵偷營,讓他快跑!一群人在他還懵懵懂懂之際,把他架上了戰馬,一鞭之下,單槍匹馬一騎絕塵。這匹瘋馬任他怎么控制都控制不住,一直跑到第二天接近中午時分才停了下來。他身邊現在獨自一人,既沒有水壺也沒有糧食,就一個人坐在這茫茫草原之中。他一個人就回想起昨天晚上的事,越想越覺得不對勁,不是有人偷營嗎,怎么昨天晚上沒有聽見喊殺聲?他此時才反應過來,自己似乎中了奸臣的算計!在草原上就這么游蕩了兩天,還好胯下這匹馬是瓦拉進貢來的,他自己雖然不識路,但是這匹馬卻帶著他往瓦拉的方向走去。
正當他餓的頭暈眼花之時,他碰上了也先前來朝貢的隊伍,隊伍里趕馬的漢子一眼就看出了他屁股下面騎的正是自己曾經精心養護過的馬匹,以為他是偷馬的馬賊就把他抓到了也先面前。也先見到他之后大驚失色:“陛下,您怎么會在這茫茫草原之上?”
洪鎮看著他也是一臉的玩味之色:「太師不是早就造反了嗎?怎么今天才走到這里?這人數好像也不太對?」
也先聽了這話大驚失色:“陛下是聽何人造的謠?臣奉朝廷之命提前前來交付朝貢之牲口,馬匹800,羊1000頭!只是前兩天草原天氣有變,河流改道,臣晚到了兩天,何來造反之說?”說話之間他拿出了朝廷的公文。
「看來朕是讓他們賣了呀!好在你晚到了兩天,不然的話,朕怕是已經死在了亂軍之中!不過如今看來怕也是沒區別了。」洪鎮此時才反應過來,他這是讓人給演了,如果不是胯下的馬是一匹貢馬,老馬識途;他此時恐怕已經餓死在了草原之上。
“陛下,您是說朝中有人兵變了!”也先才反應過來,此時怕是有人拿他當槍使!先是以書信把它引到此處,然后在朝堂中炮制造瓦拉造反的假象,接著皇帝死于亂軍之中。這就是黃泥掉進褲襠里,不是屎也是屎了!弒君之罪,小小的瓦拉不過5萬戶丁口哪里擔得起這種罪名?“陛下,小臣可以指著長生天發誓,小臣絕無造反之心!”
「晚啦!事到如今,你不即便不反,恐怕也已經有人幫你反了!你這兒有吃食嗎?先給我整一些,餓了兩天了,再找不著人,真要餓死在這草原上了!」洪鎮翻了個白眼,他現在就想先吃口熱的,然后再去琢磨之后的事兒。
“陛下朝中那些貪官污吏不認您!小臣永遠認您這個陛下!要不您跟臣回漠北吧?臣的小女還未出嫁,臣可以讓他來伺候您!”也先看著慢條斯理,用熱湯泡餅的皇帝再次表忠心。
「不行的,朕若是就這樣丟了天下走了!將來有何顏面去面見祖宗,這大名的朗朗天下又將被他們糟蹋成什么樣子?」聽到也先的這話,洪鎮先是一愣,隨即立刻說道。「既然他們說你反了,那你也只能假戲真做了!我看你這里人手不多,不到300帳!既然是假戲真做,那就把全部人馬拉來,看看能不能打進去!」
也先聽了這話,頭搖的跟撥浪鼓一樣!“小臣此次進京只攜帶使臣團隊2869人,長城經歷兩朝先帝修繕,如今已經是固若金湯了!就是小臣的部落全死在長城之下,估計也打不進去的!”
「既然打不進去,那就只能寄希望于看看朕親自去叫門邊關守將認不認了!」洪鎮捂著腦袋,他知這實在是一件丟人的事情,而且希望渺茫,但是再丟人也不得不干。他做完這一切之后果然如他所料,宣鎮守將將不肯開門。看來朝中那群人是早已經打好了招呼的,他們只能另想辦法!很快他們就想出了另一個辦法,向朝中要錢要糧!朝廷肯定不會給,但是太后大概率會頂著壓力派人來,親兒子被人綁了,綁人的要錢量無論如何母親是會給的。只要他派人來,就一定有辦法聯系上朝中的自己人。
邊軍在三楊的謀劃之下把皇帝丟在了關外,回到京城之后就聲稱皇帝是失陷于軍中,扶持皇帝的弟弟洪玉登基稱帝,做他們手中的傀儡玩偶。正統的皇帝在關外要錢、要糧、叫門,朝中死活不肯表態。逼的太后沒有辦法,只能頂住壓力,取宮廷中內庫的錢財派信得過的人送去。而此時朝中的重臣也已經麻了,本來當初策劃時強行圍剿也先,皇帝死于亂軍之中。不知道為什么也先沒來,后來又想了個辦法把皇帝丟在草原上自生自滅,本來草原上又有狼群,而且皇帝沒吃的,沒喝的,最多活不過三天!誰想到他命這么大還能被瓦拉的人救了回來,如今舊皇還沒死,新皇就已經即位了,關鍵是先皇還帶著人殺回來了,直接就把人給整麻了。
有人來送錢,那就有辦法溝通。在當時墨家巨子班輩的籌謀之下,居庸關的鎮守太監背著邊關守將偷偷打開城門,洪鎮在也先的護送之下偷偷返回了京城。起初返回后京城的洪鎮根本不敢聲張,只能偷偷居住在太后安排的宮外民居之中,后來消息泄露洪鎮抓進宮中軟禁,班輩也由此被李廣泰等奸臣幽禁在鬼谷之中。1519年冬,為了救出二人班背的弟子和王陣策劃了兵變,先是搶奪了四宮宮門,而后將洪鎮接出,兵圍內閣,洪鎮成功將傀儡皇帝洪玉趕下臺,清算三楊一干人等。洪鎮復位之后,致力于恢復之前被三楊等人徹底放開的貿易政策,企圖重新將關稅商權收回中央。但是由于地方官僚在南方豪族的腐蝕之下,常常陽奉陰違,此事一直未有效果。
秦皇歷1530年冬,洪鎮在一片遺憾中駕崩,在死前留下廢除用人殉葬的遺命。他17歲的長子洪深登基稱帝,在上位之初皇帝年幼,根本斗不過南方豪族支持的東林黨人,只能默默蟄伏,但他心中始終記得父親的遺命,后來到了1541年時他的斗爭才逐漸有了效果,一批東林黨人被逐出朝堂,開始大規模任用出自于民間的墨家士子,以及家仆太監,國家財政情況得到緩解,重新編修《洪武大典》,大規模興修水利,平定內亂,為了解決土地兼并問題,他準備重啟下西洋之事,南征南越,遷民與南。然而為了阻止皇帝的行事,以兵部郎中劉大夏為首的南方豪強官員,將兵部關于下西洋以及南征南越之檔案20余箱系數偷出藏書閣,運往南京藏匿,使得此事無疾而終。
秦皇歷1555年洪深積勞成疾,病逝于武英殿,未留下遺詔。經過一番政治斗爭,東林黨人扶持他的第三子16歲的洪佑登基稱帝。前期皇子年幼,東林黨的復辟使得前代兩任皇帝的努力結果毀之一旦,民間土地兼并情況日加嚴重,邪教開始興起。朝廷的財政情況也日益嚴重,等待他真正掌權之時,開始重視司法,努力扭轉朝堂腐敗的局面,此時已經積難難返。又想要借助于宦官,但是宦官也很快被東林黨打壓下去。大秦歷1583年冬,幾乎可以說是當了一輩子傀儡的洪佑在一片郁郁寡歡中過世。
秦皇歷1584年,年僅14歲的皇長子洪照成為新一任的傀儡皇帝。他從小看見父皇了一輩子的傀儡,一生都致力于恢復權力。充分吸取了先皇帝教訓,他以玩樂為名訓練太監,時常假裝自己是大將軍出宮微服私訪,查看民間情況。徹底放權朝堂政務,迷惑南方群黨。他以修建獸院為名,常年居住于宮外,實則暗中訓練護衛死侍,操控太監與群黨爭權。在一步步的步步緊逼之下,群黨的內閣官員被趕出朝堂,其后以一封圣旨在獸院之中除掉了掌權的太監。掌權之后,他歷經圖治,整治朝堂,重征漠北戰而勝之,而此時江南寧王在南方豪強的支持之下謀劃反叛,他組織軍隊親自南征;1604年平定南方準備回朝的他在運河之上遭遇刺殺落水,大病一場。回到京城之后,南方豪強買通御醫他治病的湯藥中下暗弱之藥,于1605年春病逝。
秦皇歷1605年秋,朝臣扶持洪深的孫子13歲的洪厚繼位。他的父親洪軟對朝廷之事心知肚明,他也明白自己沒有和南方豪強爭斗的本錢,于是只能勸導兒子洪厚以忍為重,保命為先。洪厚也十分聰慧,他以追求長生為名,時刻提醒自己事事保命為先,在學習之中,他意外接觸到了一本書——宋代《武經要典》,于是以煉丹為由聚集偽裝成道士的墨家弟子,授權這些墨家弟子以煉丹為名上奏宮廷,奏折中嵌入秘文,這些帶有秘文的奏折直入宮廷,暗中籌謀奪權之事。(中國密碼學起源于《武經總要》在其中的字驗篇中有詳細教導秘文的使用方式,只是很可惜《武經總要》散落失竊,現代只遺留了一個介紹的目錄前篇。)在1626年前后終于有了成效,之后完善朝政的內閣制度任用嚴言為相。江南豪族眼見勢不可為,又起了故技重施的手段,他們控制宮女家人,命令她們刺殺皇帝。最終事情敗露,嚇的皇帝如同堂兄那樣不敢再住在宮中。刺殺失敗的江南豪族開始了養寇自重的把戲,于是一時之間江南之地,倭寇橫行,他們還勾結弗朗察蠻夷,出賣海外衛所,使得西洋人肆虐于萬里石塘。中央對藩國的控制愈加衰弱。朝中只能任用武將,剿滅匪寇,但是收效甚微,此時的朝廷已經實質上陷入了天下皆反的局面。
秦皇歷1650年冬,皇帝駕崩于道房之中,1651年皇三子洪吉在內閣首府嚴言的扶持之下登基稱帝,在位期間他延續父親的政策,嚴厲打擊南方豪強,重用抗倭軍將領戚光為總兵,在全國各地絞殺亂匪。用兵10年,終見成效。可他卻沒想到他一心打擊豪強,而他的后宮之中卻被南方豪強滲透了。后宮嬪妃以盡性為名,進獻虎狼之藥,利用后宮太監殘缺之身無法驗證藥性,他服用媚藥不足一年死于床榻之間。然而南方豪強未能掌控朝堂,南黨魁首高龔被張政趕出朝堂,皇帝死后其三子洪鈞繼位,仍然延續父親祖父的政策。在他執政期間,張政開始大肆改革稅法,推行新政,任用新人,使得以南方豪強為首的“百姓”怨聲載道,“民不聊生”。(不交稅的大老爺們也得交稅了,一條鞭法實際上就是早期的是士紳一體納稅,甚至士紳還要交更多的稅。)在推行新政期間使得國庫充裕起來,使得國家能夠有財力進行北征朝鮮殺倭寇,西征寧夏叛亂,南平播州之亂。但也正因如此,張政權勢滔天,不斷被小人進獻讒言。
秦皇歷1679年冬,張政去世,洪鈞在小人的挑撥之下,廢除張政的新政,使得的南方豪強群黨重入朝堂,由此他們賣國賣的更加肆無忌憚。全國各地反臣遍布,到了秦皇歷1689年遼東叛亂的消息已經掩蓋不住了,發現形勢不妙的皇帝想要剿滅叛亂,發現朝堂府庫空空如洗,就是想要利用太監重征礦稅,秦皇歷1695年征礦稅失敗各地礦監被趕回燕京,到了暮年,為了奪回權利,朝堂黨爭嚴重,眼見外患做大不能制。在朝廷黨爭期間,景教奸細利馬奇來到南海郡,他以金錢開道,鼓吹歪理邪說;大肆宣揚取消官控貿易,應當實現民間貿易自由,吸引了以徐暗始為核心的一大批南方豪強。在內外勾結之下,他以幫助修正《諸番識貢圖》為由被徐暗始推薦進入欽天監。大肆盜取朝廷機密,《洪武大典》、《武經要典》、《欹器圖》、《農械全書》、歷代官方《考工記》、《海島算經》、《五曹算經》、等墨家諸多技術典籍原本全部盜運到西方,到了后期,他甚至以翻譯西方書籍,編撰新書為由在閣老葉向低的庇護之下,明目張膽的將東方技術典籍由徐暗始,李賣之等人重新加工打包成西來書籍騙取皇帝信任,然后將這些書籍翻譯成西文送達西方。將《諸番識貢圖》改成《萬國全圖》甚至為了迷惑君主,就連西方各國疆域、都城、甚至是景教教廷所在位置都不做標注。利瑪奇死后,西方教廷派遣艾盧略接替了他的職務,繼續負責此事。而墨家巨子宋應興此時正在閉關編著墨家寶典《天工造物》,他在查閱先輩圖書過程中發現這些圖書多有缺失,詢問之后聽說是被借走了,也未生疑心。直到長沙王長史上奏折說有西方奸細盜錄圖書冠以己名運回西方,于是南北各嚴查此事。南京教案就此爆發,全國各地驅逐撲殺傳景教教人士。在內閣葉向低,徐暗始的掩護之下,大量傳教士逃回澳港。此時的港澳依舊是大光國土,景教通過賄賂地方豪強的方式非法強留大光不愿離去。
秦皇歷1720年皇帝洪鈞駕崩,太子洪落繼位接過父親的大旗,繼續打壓豪強,此時南方豪強東林黨的勢力已經在朝中遍布耳目,他繼位不過8個月就被一劑紅丸毒死,兒子洪校繼位。他繼位之初,東林黨勢大,他只能以沉迷木工為表象,召集墨家眾人商議對策。他在位12年期間,效仿先輩大肆任用太監和墨家眾人與南方豪強對抗。到秦皇歷1730年間,已經初具成效,可惜好景不長。次年夏,在游湖期間游船被東林黨收買的水鬼鑿船落水,生病之后長治不好,被東林黨收買的太監下靈露引毒死。其弟洪檢在東林黨的擁護之下登基稱帝,東林黨打著過為先帝報仇的名號,鼓動洪檢打壓太監和廠衛,驅除墨家眾人出朝堂,同年冬在金陵負責嚴查教案的官員沈雀也被貶往陜西。東林黨的賣國黨羽奔著貿易自由的遠大理想,對國家圖書文集大賣特賣,弗朗察的景教傳教士卷土重來,這次他們的目的不再僅僅是國家圖書,連民間收藏的各種器械圖志,雜文,甚至是在編的《新編奇器圖說》、《天工造物》也沒有逃離他們的毒手。
東林黨重掌朝權不過五年,天下土地兼并嚴重,又裁撤各地衛所,為了所謂貿易自由,重開邊市,各種鐵器及其制造技術,各種礦產尋找冶煉提煉方法,大賣特賣,甚至是將朝廷的軍械制造坊解散,將其中的工匠賣給弗朗察傳教士,建立所謂的豪靜造炮廠。他們掙的盆滿缽盤,底層民眾民不聊生,終于在1737年,山西及中原各地,以被裁撤的衛所官兵為首多數人棄兵以清君側為名,撲殺地方貪官豪強,一時間所謂燕京的朝廷天下皆反。
一開始洪校還十分不理解,東林黨人不是說天下治理的很好嗎?怎么他們還反朕,直到了秦皇歷1747年起義軍逼近燕京,一時間東林黨眾人徹底慌了神,于是他們緊急聯系位于遼東的蠻族叛軍談判,經過三年的談判之后,以蠻族支持自由貿易,尊崇儒家,解散所謂八王議政為條件,于秦皇歷1750年引蠻入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