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歷1193年,在經歷千辛萬苦,無數次生與死的掙扎之后,曾經被南齊財閥士族奴役的白皮奴隸終于回到了他們的家鄉。從幼兒時期就被大食人抓走,等到他們回到歐羅巴大陸時已經是白發蒼蒼了!走投無路的他們用白銀和金子在農莊換取農民的食物,這一現象被當地的景教教堂發現,(為什么會被發現?因為常年買贖罪券的人,他們手上居然突然有了金銀。感到奇怪的當地主教詢問了這些金銀的來歷,很快把這些外來人找了出來。)層層匯報之下,教宗注意到了這些人!
在教宗的面前,他們如實交代了一切!但教宗并不相信他們的話,因為在此時的歐羅巴一匹絲綢的價格是100枚金幣,而一個瓷盤的價格是500枚金幣。(這時候一枚金幣夠一個西方普通人家庭吃半年!)而在他們的交代中,一個東方的瓷窯在一個禮拜的時間內,能夠至少生產1000個瓷盤。而一個紡織廠,像教宗身穿的這種絲綢一天能夠生產200多匹,在東方比這種好看的絲綢多的是。猛然間知道真相的主教們破防了,他們絕不相信這個事實!就像他們不相信西方會在考古考古中造假一樣!(話說日本的那個新石器時代造假就造的挺離奇,要不是有記者半夜偷偷拍到了他自己埋東西,這事情還不知道要掩蓋到什么時候。)直到在之后的時間里,教宗看到他自己加冕的大公們被一個接一個的滅國的時候,他們才明白東方文明的先進和富庶,但是另一場黃禍也迫在眉睫。(此時的西方才擺脫東方匈奴黃禍的影響,阿拉提被刺身亡之后,他所建立的龐大勢力分崩離析,但即便是這種情況下,它分裂出來的勢力仍舊是壓在西方諸部落頭頂的龐然大物,經過長達數百年的斗爭,這些部落才形成統一的神權制國家,進入青銅時代。而東方擺脫青銅時代是在600年前使用夾鋼法鍛造武器的時候;而擺脫神權時代標志是顓頊絕地天通;這時候距離那個時代已經至少3000年了!)
秦皇歷1219年冬,偉大的盟汗結束了他輝煌的一生,逝世于燕京。經過長達三年時間的政治斗爭,秦皇歷1221年盟汗最喜愛的的兒子窩闊臺在燕京登基稱帝,國號易,將燕京改為大都,并且在亞系亞洲大陸按照右中左的順序建立了三個都城將之依次稱為大都,中都,和上都。他上位之后厚待了自己的兄弟。把他的兄弟們分封在了草原以西的廣闊領土上,此時期出現金帳汗、窩闊汗、察合汗。而這些汗國在中亞亞細亞,西亞細亞為易國的版圖擴充提供了重大的貢獻。同時也對原本的盟族軍政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啟用了一些昔日契丹的一些貴族,直接使用南齊的選官政策。這使得南方的一些士紳有了新的選擇,開啟了東方歷史上的第一次民族大融合。北方孔氏重新出山,幫助調理朝政。在此時南齊實質上淪為了易國的地方政權,地位在三大汗國之后。孔氏家族孔元在面臨許多傳統士族的責難時他兒子說:“孩子,你不要太過在意于世俗的眼光!你要站在文道的最高點去看待這世間的一切,縱觀歷史的長河,這世間的地域、民族、人種之分,不過都是過眼云煙。能長存于世的,是文、是道、是你心中的諸夏,正所謂周又如何?秦又怎樣?齊、易之稱不過是名而已;名重要嗎?他既重要也不重要!我們所需要的是儒學之道暢行于天下,我們所需要的是你心中的大義火種不滅,與世長存!”
秦皇歷1250年冬,大易國皇帝窩闊臺在草原冬狩時去世。他的兒子桂游繼位。而南齊此時已經換了五任皇帝,帝王朝臣生于安寧之中,亡于享樂之時。那么墨家之人淡出朝堂之后在干什么,他們在忙著印書,忙著在南方諸山之間尋找合適之地開辟藏經洞。為什么這么做?是為了存檔!丘山飛的死讓他們徹底的意識到,嬴系皇室如今已經徹底沒救了,君主按個人的喜好斷重臣之生死,其后人子孫皆縱情于享樂之間。明秦之教訓猶歷歷在目,所以墨家開始了主動蟄伏,但是在這之前,他們要將這些年間所有的成果整理成書冊,然后分別儲藏起來以待天時。
秦皇歷1252年春,墨家巨子秦九章(原型秦九韻)決定接受易國的邀請,前去接掌欽天監。此時的他已經年過半百了。“巨子,您也要像孔氏那樣投虜嗎?”“師兄,我們不同意你去!你要是去的話,拿把劍把我們都抹了吧!”墨家一眾長老都不同意此事。
“真是不知道當初老巨子為什么要留著孔氏這個禍害?當初要是滅儒,今天可能就不會是這個樣子!”秦九章的關門弟子郭授時憤憤不平的說道,他認為是孔氏在其中使了壞。
「混賬,你在說什么胡話?儒墨之分,互為表里,不過是諸夏文明不同思潮下的產物!我們希望族群大步向前的發展,致力于各種革新,他們不過是希望維護整個文明的規則不受破壞。儒家之道在于總結,在于構建整個文明的體系,我們矢志于做文明的先行者,為后輩開路!儒墨雖然有矛盾,但我們是一體兩分,雖為兩教,其實一體。日后不要再講這種妄言!」墨家巨子大怒,拿著戒尺對著郭授時的掌心就開始打。
“可是那老師你為什么還要出去?不下山不行嗎?”郭授時被打的眼淚汪汪,嘴里依舊十分倔強。
「我可以不去,但歷法的革新等不起;天下的萬民等不起啊!只蝸居于南齊一地,可做不到對歷法的革新,無論是刻漏壺的推算,(刻漏壺是我國古代一種利用水流在管道中盈沖效應進行計算時間的專業水力計算機,他曾在一些宋代天文學者的墓葬記文中出現,但是未曾遺留過實物以及圖紙。只知道除了時間推算之外,還能進行大數額的四則運算,通過4個閥門來控制水流流向達到計算的目的。)還是人力的觀測都已經到達了極限!我們需要新數據,特別是需要廣袤大地上各點的數據參數,才能完成新歷法的革新。」秦九章嘆了口氣,他雖然以算學聞名于世,但人力終有盡時,巧婦也難為無米之炊。
“老師,您年齡大了,受不得勞累了,我去當這個太史令,我去把這些數據給您弄回來。日后世人縱有罵名,罵在我頭上便是了。”郭授時的這番話,使得秦九張淚眼婆娑。
秦皇歷1252年秋,郭授時供職于大易朝廷。他以國土廣闊,歷法不精為由,要求重定歷法,大易需要修建天文測時臺108座,平均分布整個大易疆土,東起三韓,西至基輔(這里的基輔是指基輔俄羅斯,現今烏克蘭)北臨冰海,南達莫氏(越南最南端)。工程量之大如同修建整條長城或是運河,朝堂之上民部官員直接就要撂挑子不干,按照這個計劃實施,造成的財政赤字,全國的官員都得喝三年西北風。最終在他的據理力爭之下,在朝堂上達成協議,未來十年至少修建天文臺36座。只不過后來修了20年,36座只修成了26座,這一切都源于戰爭的爆發。
秦皇歷1258年,在南齊和易國交界的三不管地區,波斯匿朝的遺民發生了大規模的起義,這次的起義遭受了易國和南齊聯合絞殺。未能翻起太大的浪潮,但是在次年基輔羅斯在窩闊臺地區和窩闊汗手下的牧民發生了沖突,草原上的牧民用肉干和基輔羅斯大公手下地主的奴隸交換菜。被奴隸主發現之后;這些奴隸主干的更大膽,他們指使奴隸采集各類漿果,野菜用來和草原上的牧民交換陶器、麻布和銀子。后來這件事被大公知曉,大公覺得這件事太麻煩,與其收集漿果,野菜。不如指使手下士兵直接搶,于是他在邊境連屠13個部族,繳獲了不少絲綢、金銀、瓷器、皮毛;因此他開心的合不攏嘴,還貢獻了不少絲綢給主教。他不知道的是他屠殺的這些部族民眾是有自己的組織的,很快來自窩闊汗的報復就來了。牧民們先是派人快馬加鞭通知大都:邊境牧民遭受了襲擊,窩闊臺王知道后直接整合了上都的兵馬,沒啥可說的,搶到我頭上來了,那就直接開戰!
秦皇歷1263年冬,在大都派來的兵馬支援下,窩闊臺的兵馬攻進了基輔,基輔大公國就此覆滅。他們在教堂里找到了死去牧民和貴族的遺物,當地的教堂因此遭了殃,全部被火燒毀。當這件事被傳到景教教庭之后,教宗埋到一堆羊皮紙當中翻找起了當年那些逃回奴隸的審問記錄。但是時間已經過去了70年,當時涉及此事的人全部已經死亡,就連留下的羊皮紙也破破爛爛,只留下了只言碎語。他只能派遣人員前往東部查探消息,但是此時窩闊臺的戰爭剛剛結束,教堂之內沾著血的臟物還歷歷在目。所以他派往東方的傳教士沒走出窩闊臺境內就被抓走了。偉大的陛下要修建天文測時臺,干什么用的我雖然不知道,但是我知道需要的徭役挺多,于是乎他們被派往參加偉大的天文臺修建事業。直到十多年之后,這些人都死的差不多了,只有少數得以被釋放。
秦皇歷1272年春,老巨子年齡太大,時日不多!修建天文臺的計劃雖然沒有完成,但是郭授時還是開啟了四海測時的任務計劃。27組觀測員帶著任務計劃表奔赴天南海北,大家共同約定冬至日午時三刻一同測算太陽光影的角度,冬至這一天中晝夜的時間長度。拿到數據之后,經過眾人的推算,得一年的回歸年長度為365.2425天,除此之外,還知道了各地的晝夜時差。為了驗算這一成果,他還發明了四海授時法,這是最早利用天然衛星進行通信的方式。(在一間地下的暗室之中,點上萬支磷燭,利用陽燧的聚光原理,把他們全部聚集到一只表面鍍有白銀的特殊淺藍色琉璃棒中,然后利用折射鏡面將這束藍色的光射向月亮的影缺處,處在同一個月亮下的其他天文臺可以在不同的角度觀察月影中的閃光信號,通過一塊銅板進行遮擋和放開來控制閃爍信號。利用這種方式來下達,同時開始測量月光的角度,再經過計算來驗證當地的時差。)
秦皇歷1275年,在新歷的最后計算中,秦九章略帶遺憾的去世,他的弟子郭授時接任巨子之位。郭授時完成授時歷的改革之后,留下一本百年歷掛印歸去!同年南齊皇帝在與眾多嬪妃嬉鬧之時,誤拌門檻,摔下丹璧造成重傷,醫治無效駕崩,遺留下諸子爭位。次年五皇子趙飾在易國的扶持下登上皇位,這件事對于二皇子趙兵而言非常難以接受,于是他以南巡的借口離開南京朝堂前往豫章。
秦皇歷1279年秋,趙兵在豫章起兵造反,高舉驅除韃虜,恢復大秦的旗號,吸引了許多活不下去的流民,和貪官污吏們逼迫之下成為水匪山盜的綠林中人。他造反本來勢弱,自己又是嬴氏正統,其實是可以博得許多朝中官員的支持的,于是他將驅除韃虜,恢復大秦的旗號一舉。大家頓時就成為了不共戴天的敵人,王田過去早已成為,告奢令也因為北方的干涉成為一紙空文,如今的南齊皇帝,說是皇帝其實也不過是南方最大的世家,手握江寧織造府這個大型制造集團。此時從皇帝到官員,從地方土豪劣紳到千百年的世家門閥,哪一個不是私有制下的既得利益者?秦皇歷1280年夏,趙兵的起義軍就被迅速剿滅在了鄱陽湖畔,這次起兵雖然被剿滅了,但是驅除韃虜,恢復大秦的旗號卻留在了這茫茫大地山川之內。
時間匆匆如流水,很快來到了秦皇歷1291年夏。這一年南方大水,多數水田被淹嚴重,糧食、蠶桑、礦產開采都大受影響。南齊朝堂本就因為歲幣之事過的艱難,有些心氣的早已跑到大易另謀高就了,剩下的大多數都是些混日子的油條,以及被士紳門閥大族排斥的寒士,這些人的才學魚龍混雜,多數都是不學無術的混子出身,靠著一些玩樂的絕技哄著南齊皇帝開心。大水來盡皆束手無策,百姓的生死對他們而言無足輕重,但是非常要命的是明年的歲幣湊不齊了。于是只能上書請求暫緩,這一緩就緩了三次,到了1294年,大易皇帝桂游覺得一次水患南齊朝堂三年都沒理明白,一群廢物留著也沒什么用了,一紙詔書派兵南下,南齊京城被輕而易舉攻破宣布滅亡。南齊滅亡次年,大易皇帝桂游駕崩,其子烈旭繼位。
南齊雖然亡了,但是依舊有許多地方上的官員和許多民眾不愿意屈從于韃虜。他們依舊還在奮力抵抗當中;從豫章到南海,從白帝城到自貢礦區。他們輾轉于山水之間,抵抗的斗志從沒有低沉過;1316年,易軍打到了南海郡,抵抗軍首領文福修誓死不降盟軍,毅然決然的跳海結束了其悲壯的一生。他雖然死了,但是抵抗的火種猶在,在南越國黎氏王朝依舊在大力抵抗,他們憑借獨特的地理優勢,一次又一次挫敗易國的進攻,只不過好景不長,賣國主義者又開始了他們的卑劣勾當,此時的黎氏王朝依舊是承襲秦制,在此之前許多南逃的南齊財閥世家因為旅齊,泗水,婆羅樂等地的土人劫掠而遷至南越。(他們不敢回國,只能躲到這里來避難,至少這里的政治規則和北方朝堂一脈相承,在大量打點聯姻之下以陳氏、阮氏為首的家族在這里扎下根來。)
現在他們開始固態萌發,秦皇歷1319年元月,陳氏發動兵變。將黎氏國王送往大易,表示臣服,陳氏族長陳渠建立陳朝。這對矢志于抵抗盟族的仁人志士而言又是一個重大打擊,但是所有人還有最后的希望,就是蜀中白帝城。
秦皇歷1325年九月,一個叫馬可的年輕人和他的叔叔、父親在景教教宗的委派之下來到了東方都城大都,他們整日流連在大都的繁華之中,早已經忘卻了教宗賦予的重任,(要想辦法偷些技術回去!最好是絲綢、瓷器的生產方法!)換句話說他們華麗的叛變了。馬可來到東方之后,他在色目人的府邸喜歡上了菠蘿這種熱帶水果。但是在當時一顆熱帶的菠蘿運到北方它的價值已經和等重的白銀差不多了,從西方而來的人家境拮據,根本就買不起這種昂貴的熱帶水果。馬可常年留戀于市井,言語不通,起初他們只能和一些色目人(這些人精于算計,被皇帝委派打理私人財產。)打交道,到后來他們逐漸學會了秦語,能夠和當地人打交道。馬可在市井上看到了科考的景象,通過當地人的介紹,他知道科考能當官,當了官他才能夠時常吃上他鐘愛的菠蘿,于是他開始了自己的求學之路,經過十年的勤學苦讀,他終于考上了舉子,又通過一番賄賂色目人。他成功當上了南方揚州漕運提調司小官,這是他人生中最快樂的3年。三年之后,又有兩個西方人到了大都,不過他們沒有偽裝身份,而是以景教的傳教士之名進入京城,這兩個家伙相當囂張,他們居然將贖罪卷帶到了這里。不過一個月的時間就被色目人發現并舉報了,他因為間諜之事受到了牽連,被判驅逐出境。(色目人的尤教和景教雖然同源而出,但是素有仇怨。)
秦皇歷1340年,馬可和兩個傳教士被從金帳汗國南部丟出境外,被警告再入境被發現直接處死!他們被丟到了土基境內,這三哥們兒運氣不太好,土基和駝族正在展開大戰。他們被駝族當成土基奸細給抓了,這一關就是八年。8年之后,兩國戰爭趨近于和平。他們三人被釋放,他們回到教廷之時,已經落魄的比乞丐還要不如了。該拿什么向教宗交差成為了三人無比迫切的問題,這件事情不解決,搞不好就要被釘十字架了。還好馬可為了搞菠蘿吃有寫日記的習慣,在他學習的10年里,為了搞到菠蘿吃,他是18般武藝連番上陣,還時常將這些經歷記錄下來,總結經驗。而現在是這本吃貨日記派上用場的時候了,他將日記中的內容加以潤色,當成自己收集到的情報交給了教宗。這本手抄稿作為當時西方唯一的一本紙質書籍,引起了巨大的轟動。他們很難想象東方人居然將書寫在了這樣一本輕薄的紙張上,而西方人還在使用所謂的羊皮紙記錄事件,這些羊皮紙既昂貴又容易損壞。
秦皇歷1348年,當馬可忙于給自己交差時,在東方白帝城陷落了!蜀中徹底淪陷了,烈旭與桂游不同,他是個徹頭徹尾的暴君,蜀中陷落之后,他對川蜀之地展開了血腥的清洗,凡攻破的城池必定屠城,墨家由此進入長達100年的沉眠期。同年冬天,大易暴君烈旭駕崩,其子巴哈啊在儒家的扶持下登上了皇位。(為什么是100年?因為那本新歷大易只有100年,大易的朝堂沒有推算方法,這本新歷用盡之后,不出20年,偌大的國家必然因為生產的混亂而分崩離析。如此大的國家靠儒家那種傳統的歷書肯定玩不轉,他們最多只能保證中原,而中原以外等生產秩序失效的時候,那些汗國肯定不會再聽易國朝廷的指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