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武三思的建議
- 回到唐朝當(dāng)反派
- 長安小書生
- 3406字
- 2025-03-22 14:44:39
秦佾向來俊臣行賄?他倒是有這個想法。
但這不是目前玻璃包裝還沒生產(chǎn)出來,秦佾暫時還不打算暴露這幾件超越時代的產(chǎn)品。
所以秦佾才在匭使院向其承諾,五日之內(nèi)給來俊臣送一份大禮。
不過秦佾要將那些東西送給來俊臣,主要真的還不是為了行賄。
至于為什么?答案還要等到這些東西放在來俊臣面前的時候才能揭曉。
不過魏元忠可不這么想。
來俊臣這人是出了名的貪得無厭。
要說他不拿好處,真的為朝舉賢?
打死魏元忠都不會相信有這樣的事情發(fā)生。
此刻的魏元忠,覺得終于抓住了來俊臣的把柄,洋洋得意的看向?qū)Ψ健?
“來公,這秦佾是何人?什么功名出身?可曾在吏部注官?”
魏元忠一連三問,自認(rèn)為句句直戳來俊臣的要害之處。
然而,來俊臣依然是不急不躁。
他轉(zhuǎn)身再次向武曌行了個禮,這才轉(zhuǎn)過身看著魏元忠。
“秦佾,乃是冀國公之孫,歷城縣公、千牛衛(wèi)中郎將秦懷道的嫡長子。”
“他沒有功名,也尚未注官,然而......”
說道這里,來俊臣賣了個關(guān)子,裝著有些慌亂的欲言又止。
“然而什么?”
魏元忠看到來俊臣的神色有異,以為他是理屈詞窮,氣焰變得更加囂張。
“即便這個叫秦佾的乃是勛貴后人,可以蔭庇官身。”
“但如今在吏部注官以后,等著蔭官之人如過江之鯽一般。”
“他不過是個弱冠少年,又有何德何能,能被直接被銓選為正七品官員?”
“來大人,你怕是收了人家不少好處吧,這才為了一個縣公之后如此殫精竭慮?”
這一番慷慨陳詞之后,魏元忠一轉(zhuǎn)身對著武曌躬身行禮。
“陛下,臣請陛下應(yīng)允,著刑部、大理寺及御史臺徹查匭使院正來俊臣。”
“臣敢斷定,他與那秦佾之間,必定存著賣官鬻爵,將朝廷官職私相授之勾當(dāng)。”
看著魏元忠甚至將事情升華到了三司會審的地步。
武則天并未直接表態(tài),反而是先是在眾人身上掃視了一圈。
武三思身為武氏諸王之首,平日里沒少與張柬之、魏元忠等人針鋒相對。
若是放在平時,他此刻早就應(yīng)該跳出來反駁魏元忠。
但來俊臣最近一段時間,如同瘋了一般向武曌彈劾他圖謀不軌。
看著兩方都是與他不對付的人,武三思自然樂的看他們在這里相互攻訐,享受坐山觀虎斗的樂趣。
至于鸞臺侍郎宗楚客,本來就是武三思門的狗腿子,看見梁王殿下不動聲色,自然也擺出一副事不關(guān)己的樣子。
唯獨張柬之的神色,卻隨著魏元忠的言辭愈發(fā)激烈,也開始有些蠢蠢欲動。
武曌高高坐在上面,自然將下面眾人的表現(xiàn)看在眼里。
甘露殿內(nèi)此時只有寥寥數(shù)人,可卻依然相互結(jié)黨,分成幾派。
武曌從當(dāng)年二圣臨朝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執(zhí)掌大權(quán)的二十余年的時間。
作為一個經(jīng)驗豐富的帝王,她自然深諳馭下之術(shù)的精髓,便是決不能讓朝臣們和光同塵、沆瀣一氣。
否則他們就會聯(lián)合起來蒙蔽自己的耳目,即便是身為皇帝也會失去對朝堂的控制。
相反的,這些朝臣之間越是針鋒相對,皇帝才越能將他們玩弄于鼓掌之中。
因此對武曌目前的場面早已是習(xí)以為常。
然而唯一讓她感到有些奇怪的是,平日里也算是張柬之、魏元忠一黨的狄仁杰,今天表現(xiàn)的卻有些異常。
此時的狄仁杰,似乎對眼前的情形視而不見,竟然雙目微閉,將兩只手抄在袖筒之中,站在一旁如同假寐一般。
來俊臣此刻依然不不緊不慢,他先向武曌躬身行禮,隨后振振有詞道。
“魏大人剛才對臣的指責(zé),全都是捕風(fēng)捉影,毫無根據(jù)的構(gòu)陷。”
“臣之所以會力薦秦佾為匭使院招諫司主事,全是出于為國舉賢的一片公心。”
“一片公心?為國舉賢?”
來俊臣這一番不要臉的話,終于讓原本不打算親自出馬的張柬之終于按耐不住,他直接冷笑了一聲走到武曌面前。
“陛下,臣倒是想要問問來院正,這秦佾,一個弱冠少年,何以為賢?”
武曌看到魏元忠一方,就連他們的魁首張柬之都站了出來,心里也不由得重視起來。
而且方才來俊臣在與他爭論的時候也的確有些躲閃,始終不肯說出事情的關(guān)鍵。
再加上武曌對來俊臣的貪婪也不是一無所知,此時她也認(rèn)為,這個叫秦佾的少年,恐怕真是向來俊臣行賄才得到對方的推薦。
武曌的臉色明顯陰沉下去,眼中兇光乍現(xiàn),現(xiàn)場眾人頓時感到心中一凜。
“來卿,你來說說,這是怎么回事?”
武曌的氣場十足,否則也不可能以女子之身力壓朝堂數(shù)十年。
在她看來,來俊臣推薦秦佾出任招諫司的主事,必定是德不配位的。
如果是在平常,遇到武曌這樣說話,被她責(zé)問的人必定心驚膽戰(zhàn),只能戰(zhàn)戰(zhàn)兢兢的向她請罪。
但來俊臣今日心中早就將說辭準(zhǔn)備充分,自然十分坦然。
“陛下,臣之所以舉薦秦佾,實在因為此子雖然年少,卻才華橫溢。”
“不僅如此,剛才魏大人提到朝廷的規(guī)矩法度。”
“這個秦佾還與國有功,臣認(rèn)為賞罰分明,才能最能彰顯國朝的規(guī)矩法度森嚴(yán)。”
“因此,今日臣才斗膽為國舉賢,向陛下推薦其擔(dān)任招諫司主事一職。”
“與國有功?”張柬之頓時冷笑連連。
“一個弱冠少年,老夫倒是不信,他能為國立下何功?”
來俊臣看到張柬之、魏元忠終于落入了自己的圈套,心中自然是暗喜不已。
他今天推薦秦佾,原本就有一箭雙雕的算計在內(nèi)。
來俊臣剛才之所以言辭閃爍,不肯將秦佾的事情和盤托出,就是為了給那兩個老匹夫挖個陷阱。
讓他們不顧一切的跳出來攻擊自己,最終證明自己在秦佾一事上潔身自好,而他們卻因出言不慎失去武曌的信任。
得償所愿的來俊臣便不再東拉西扯,將秦佾在背后指導(dǎo)魏獻(xiàn),將最近震驚長安的連續(xù)殺人案破獲一事,原原本本的向武曌匯報了一遍。
“哦?”武曌聽到來俊臣的一番說辭也來了興趣。
這個案子本來就是蹊蹺詭異,即便是萬年縣司法縣尉李元紘、不良人魏昶這些經(jīng)驗豐富的老吏都險些被誤導(dǎo),過程講起來自然是一波三折。
而來俊臣又具備巧舌如簧的能耐,原來那些捕風(fēng)捉影的事情都能被他說的惟妙惟肖。
所以在講起這個案子的時候,再加上他演繹,簡直是活靈活現(xiàn),如傳奇小說一般引人入勝。
等到來俊臣將秦佾讓魏獻(xiàn)帶人暗中埋伏在蘇宏暉附近,最終逼得契丹刺客自殺之后,在場的眾人心中的驚詫許久才平息下去。
“如此說來,這個小子還是個破案的天才?”
等到武曌從回味中醒悟過來,已經(jīng)許久沒有夸贊過人的她,竟然也露出一絲贊許的神色。
“那將他放在匭使院,倒也是人盡其才。”
看到武曌就要首肯此事,原本站在一旁默不作聲的武三思忽然上前一步。
“陛下,此事萬萬不可!”
武三思的父親武元慶,本是武曌同父異母的兄長。
他們的父親武士彟,原本只是一個木材商人。
在高祖皇帝起兵之后,由于他傾盡家財資助李淵,因此在李唐開國之后,成了工部尚書。
武元慶自幼便跟隨武士彟打理生意,自然沾染了一身商賈之氣。
武三思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長大,自然也學(xué)會了商人唯利是圖,趨利避害的本事。
所以自從他被武曌封為梁王,并引為朝廷肱骨之后,對圣皇陛下自然是耳提面命,從來沒有違背過武曌的意志。
因此這一次他忽然出言阻止武曌,連高坐在御座之上的圣皇在內(nèi),甘露殿內(nèi)的眾人臉上都露出錯愕的神情。
然而武三思也是心中無奈,因此他此時已經(jīng)知道秦佾的身份了。
那一日武崇烈兄弟三人從崇仁坊灰溜溜的回來之后,第二日來俊臣便參他們二人了一個無兵符提兵,縱兵在市井行兇之罪。
武崇訓(xùn)、武崇烈都被武曌罰了禁足三個月的結(jié)果,武繼植更是被虢奪了右衛(wèi)將軍的差事。
武三思在這個時候終于想起來,這個秦佾便是那日因為調(diào)戲自家貴女,因此才觸怒了了武崇烈等人的罪魁禍?zhǔn)住?
又因為來俊臣竟然適逢其會的趕到了秦府門口,事后武三思反復(fù)思量之后,甚至猜測這是來俊臣與秦佾事先計劃好的陰謀。
武曌被武三思打斷,面色不虞的看了他一眼,聲音中帶著些許的冷冽。
“梁王,你有何事要向朕稟報啊?”
武三思此刻是真想告訴圣皇陛下,秦佾這個小賊是個登徒子,他他娘的調(diào)戲過你的侄孫女,所以萬萬不能委以重任。
但這件事武三思能說嗎?
答案是否定的。
畢竟那一天秦佾先是被武崇烈的手下打破了腦袋,人都被抬回秦府了,他的三個兒子還不依不饒的帶兵跑去行兇。
圣皇好不容易快要將此事忘在腦后了,他要是再拉扯出來,恐怕又會惹得陛下不快。
但如果就這么輕而易舉的讓秦佾成為一司的七品主事,武三思的確有些心有不甘。
武三思腦子飛快的運轉(zhuǎn)起來,忽然之間,讓他想到了一個主意。
“陛下,臣剛才聽到來院正所說,秦佾果然是個推理破案的高手。”
“然而招諫司,卻是網(wǎng)羅天下雄文的地方。”
“臣只是擔(dān)心,那個叫秦佾的小子才學(xué)不足,無法承擔(dān)招諫司的差事。”
“臣覺得,秦佾既然擅長推理破案,不如就讓其去伸冤司,給魏主事做個助手即可。”
“至于招諫司的主事,臣覺得還是需要尋一個如賀知章主事一樣的人,方能不負(fù)朝廷的重托。”
武三思的這一番話,說的有禮有節(jié)。
他所擔(dān)心的事情,也不無道理。
不僅甘露殿其他眾人微微點頭,就連武曌的臉上也露出贊許之色。
就在這時,忽然如泥塑一般一言不發(fā)的狄仁杰,卻忽然上前一步。
“啟稟陛下,臣以為,梁王殿下所言大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