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44章 太學生串連

四月五日,國子監,上午。

蔣定國和曹致廉在送走了李觀木之后,彼此交換了一個眼神。

實在是沒想到這刑部尚書府中的書隸,這么能言善道。

動不動就搬出刑部尚書和左都御史的名頭......唬得人一愣一愣的。

兩人回到屋中,默默坐下,心中卻都不由得認真思量起來——

這李伯弢作為當朝司寇和總憲的后輩,清白離開錦衣衛的可能性有多大。

蔣定國想了一會兒,說道:“曹兄,我看啊,先別急著管這李伯弢到底會不會真被定罪入獄......”

“有一點,他說得不錯。”

“哪一點?”

“就以咱們倆在國子監的名望,想為了自己的奏章去串聯太學生上疏,確實挺難的。”

曹致廉聞言,點了點頭。

蔣定國繼續說道:“可眼下國子監的太學生們,因遼東之事,文選司李伯弢的帶頭,本就情緒激昂,熱血難平——就差一個領頭的。”

“只要咱們先站出來,振臂一呼,必然跟風而動,應者云集!”

“等這次搞成了,咱們也能積下點聲望。到時候,再想聯合大家上疏,就容易多了。”

“有理,有理。”曹致廉連連點頭,眼里多了些光。

“更何況,這李伯弢也說了,在疏奏里根本不用提他的名字。”

“那就是和他毫無關系,這樣上疏也就沒有任何不妥!”

曹致廉略一沉吟,點頭稱是,隨即說道:“我看那李伯弢也未必不能全身而退,若真如此,我們這番作為,不就等于雪中送炭?”

“再說了,剛才那書隸不是也說了嘛,大司寇心中自會記得!”

“這比咱倆四處找門路、送錢送物,可值錢多了!”

蔣定國心中亦是這般想,當即哈哈一笑,道:“有百利而無一害!何況,這李兄我看也是個人物,咱們若能出些力,將來真救他出來,也算交了個朋友!”

兩人對視一眼,皆點頭稱是。

當下,蔣定國起身在屋中踱了幾步,道:“依我看,疏稿這事,咱們現在就得動手,越快越好。”

“不錯!”曹致廉應道,“趁著這股子熱勁還在,若是拖上一兩日,太學生們熱頭一過,再要聚人就難了。”

蔣定國一揮手道:“咱們兩個分頭行動。等到疏稿寫完之后,我這就帶著疏稿,去拜會李文道和吳廷訓。

“那兩位素來性情激烈,最喜歡打頭陣。”

“好,我去找盧復和沈庭芳。嚷得最大聲,要投筆從戎的就是這幾人,如今正好借勢,讓他們也在疏稿上簽名。”

“如此一來,咱們便可先聚集七八位志同道合之人,由他們再向同窗好友傳達此意,一傳二,二傳四,層層擴散,若能成勢,少則數十,多則百人聯名,未必不能成大動靜!”

兩人定下主意,說干就干當即共同擬下疏文:

......是以臣等愿聯名上疏,懇請朝廷開設從戎之門,擇有志者、選學有成者投筆從戎,或入幕為策士,或親赴邊塞效力,以報國恩,以振軍威。

昔班超投筆、文士執戈,未必皆不能為將。今日之我等,雖未登仕籍,然志可參軍略。若朝廷許之,臣等愿起而行,愿戰于疆場,死生無悔......

-----------------

李觀木自國子監出來后,便與張伯匯合,一起坐上馬車,走訪了幾個地方。

這一老一少坐在馬車里,一邊晃悠,一邊絮絮地商量著:

“咱們已經去了陶然亭慈悲庵和顯應寺,就只剩下兩個地方還沒跑。”

“對,大管家,那等會兒咱們是先去哪邊?”李觀木回頭問道。

張伯看了眼窗外天色,道:“白衣庵在城北,跟咱們現在不是一個方向,不如先去西山那邊更近些。”

李觀木點頭,覺得張伯說得在理,不過心里還是有些疑惑,忍不住嘀咕道:“可咱們先頭去的那兩個庵,都打聽不到什么像樣的消息。也不知少爺說得是否有個準信。”

張伯聽了,瞇著眼看他一眼,語氣不緊不慢地說:“咱們只管照少爺吩咐的去查,真真假假,總得跑一遭才知道。少爺的心思,一般人猜不著,但從來不會亂來。”

李觀木“哦”了一聲,心下略定,馬車也隨之轆轆往西山而去。

張伯隨后,看了李觀木一眼,微微一笑。

心道:這少年人如今在少爺身邊伺候,自家也該早些點撥幾句。

畢竟日后能不能成了主人真正的心腹,還得看這小子的造化。

他語氣溫和地說道:“小李子,你跟在少爺身邊也才幾天,這些日子可還適應?若是覺得伺候少爺不太合你心意,也無妨,我可以和少爺打聲招呼,給你換個差事。”

李觀木一聽,登時抬起頭來,急急說道:“大管家,你不會已經決定了吧?我就跟著少爺怎么就不行了?”

張伯見他眼圈都快紅了,不禁哈哈一笑:“瞧把你急的......”

他略收了笑容,神色鄭重了幾分,道:“李觀木,你可知道,我跟在老太爺身邊,已經幾十年了。”

李觀木聽了,忙點頭稱是,眼神里多了幾分敬意。

“反正也閑著無事,我有句要緊話告訴你。”

“大管家,您說——”

“咱們做下人的,最重要的,不是你做了多少事,也不是你多會說話。”

張伯語氣一頓,看著李觀木,緩緩道,“而是在主人已有打算、已有決斷的時候,絕不能有自己的主意,更不能私下疑心。”

“你該做的,就是聽命行事,照吩咐去辦。”

他頓了頓,語氣微沉:“就說方才,你竟然還在那懷疑少爺說得是否有準信?若是老爺在此,只怕當場就不許你再跟著少爺了!”

李觀木一聽,額頭滲出一層冷汗,低下頭小聲應道:“是,大管家,小的知錯了。”

張伯見狀,終于點了點頭,語氣緩和:“明白就好,路上還長,好好體會。”

馬車輕晃,一路朝西山行去。

這西山云松夾徑,坡陡林深,行至半山腰,有一路岔道,穿入古木蒼藤之間,前路險阻,只得下車前行。

再行百余丈,豁然開朗,便到了西山楊家頂。

只見一處庵堂,依山而筑,白墻黛瓦,古意盎然。

山門橫匾書“觀音庵”三字,略顯風雨剝蝕之痕。

庵前一方小池,池中有石橋相連,橋下清水潺潺,倒映庵影。

數株老梅斜倚在池邊石欄之畔,枝干如虬,已見初葉點點,卻仍留前歲花影殘痕。

庵內五進,前殿供奉觀音,香火不旺,卻也不絕。

殿后乃女尼清修之所,肅靜雅潔,石板鋪地,白沙掃庭,頗有一番脫俗出塵之氣。

庵中之人不多,庵主法號“寂歡”,年逾四旬,行止沉靜寡言。

而這庵最為奇特者,乃是一株牡丹,植于中庭石階之側。

聽聞前年春未花謝之季,忽一夜綻放一朵,通體雪白,香氣襲人,自此庵中香火漸盛。

庵主不語來歷,外人皆稱“佛前應兆”,成了西山的一樁奇事。

主站蜘蛛池模板: 瓮安县| 化德县| 潼南县| 清徐县| 安西县| 获嘉县| 郓城县| 特克斯县| 宁强县| 漳州市| 精河县| 凤庆县| 故城县| 枣庄市| 泾阳县| 汉沽区| 江阴市| 祁东县| 博湖县| 黄浦区| 炉霍县| 墨竹工卡县| 大渡口区| 酉阳| 霍城县| 贵德县| 洛南县| 图片| 阳原县| 介休市| 沿河| 台北县| 惠来县| 时尚| 靖远县| 昆明市| 陆河县| 南开区| 普兰县| 仪陇县| 镇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