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案例1 注射胰島素液后血糖不降反升的追蹤與思考

一、案例說明

2020年2月29日接到一內分泌醫生投訴。投訴內容為:“檢驗科血糖結果不準,延誤了對患者的治療”。患者,女,73歲,早上7點左右的血清血糖為19.91mmol/L,注射胰島素后轉入內分泌科,再測血清血糖為36.6mmol/L,此時的血糖濃度測試結果不僅沒有如預期中降低,反而上升了。患者的入院記錄:2月28日6:20因意識不清7小時入院。入院體溫36.5℃、脈搏112次/分、呼吸20次/分、血壓182/95mmHg,呈昏睡狀。查體不合作,呼之有反應,不對答。家屬代訴:患者于3個月前開始出現口干、多飲、多尿、消瘦,未服藥及監測血糖。7小時前患者家屬發現其神志模糊,無大小便失禁,無四肢抽搐,無惡心、嘔吐,當時未予重視。在家休息后癥狀無好轉,遂送來我院就診。急診科醫生初步診斷為糖尿病。入院后內分泌科給予完善相關檢查。血氣分析:酸堿度(pH)7.136,堿剩余(BE)-10.1mmol/L,血酮體0.52mmol/L,肌酸激酶(CK)97U/L,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7.8U/L,乳酸脫氫酶(LDH)210U/L,同型半胱氨酸(HCY)12.92μmol/L,糖化血紅蛋白16.9%,空腹C肽2.6ng/ml,血清游離三碘甲狀原氨酸(FT3)4.4pmol/L,血清游離甲狀腺素(FT4)10.19pmol/L,促甲狀腺激素(TSH)0.62mIU/L,降鈣素原(PCT)0.08ng/ml,白細胞(WBC)10.84×109/L,紅細胞(RBC)4.60×1012/L。用藥前后(相差2小時)其他結果對比如表1-1。

表1-1 患者的生化檢驗結果前后對比表

二、案例分析

從表1-1看,除血清血糖結果有明顯差異外,其他結果相差不多。究竟是用藥前檢測的血糖有問題還是用藥后檢測的血糖有問題呢?正常人空腹血糖濃度通常為3.6~6.1mmol/L,降低血糖的激素主要是胰島素。

1.糖尿病的診斷標準

(1)出現糖尿病癥狀(口干、多飲、多尿、不明原因的體重下降)加上隨機檢測血糖≥11.1mmol/L。

(2)空腹血糖≥7.0mmol/L。

(3)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OGTT),餐后2小時血糖≥11.1mmol/L。其中任何一項陽性時,隨后再復查三項中任一項陽性可確診。

2.糖尿病并發高滲性昏迷的臨床特點

高滲性昏迷是糖尿病的一種急性嚴重并發癥,其臨床有以下特點。

(1)多見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

(2)發病前,2/3的患者無糖尿病病史或僅有輕度糖尿病病史。

(3)患者多有腎功能不全。

(4)血漿滲透壓>350mOms/(kg·H2O),血鈉增高或正常,血糖常>33.3mmol/L。

(5)臨床上有神經系統癥狀,如局限性抽搐、偏癱、失語、巴賓斯基征陽性等。

3.病例分析

患者73歲,無藥物及食物過敏史,無相關疾病家族史。3個月前開始出現口干、多飲、多尿、消瘦,雖未服藥及監測血糖,但有意識不清的臨床癥狀,加上有代謝性酸中毒和呼吸性酸中毒,之后復查血漿滲透壓365mOms/(kg·H2O),滲透壓明顯升高,故臨床診斷考慮為2型糖尿病高滲性昏迷。19.91mmol/L的血糖一般是不會出現昏迷癥狀的,因此首先要考慮該結果是有誤的,但問題出在哪里呢?

血糖危急值為19.91mmol/L(東莞市某醫院規定:血糖>16.7mmol/L為危急值),工作人員發報告前都會復查(重新上機)后才發出結果,查看標本上機原始數據,標本復查無誤。故首先要想到是否標本采集問題。通過實驗室信息系統查詢該患者信息,發現該患者在急診科的樣品采樣時間為6:40,檢測時間為7:25,間隔時間不到1小時,排除標本放置過久引起血糖假性低值的問題。之后聯系護士標本采集是否合格,確定為同一患者血標本且不存在輸液時靜脈抽血。接著查看當天的儀器狀態為正常,室內質量控制在控。最后查看患者19.91mmol/L血糖的標本反應曲線如圖1-1,正常的血糖反應曲線如圖1-2。

圖1-1 19.91mmol/L血糖標本的反應曲線

圖1-2 正常的血糖反應曲線

從圖1-1和圖1-2可得出該案例中的第1次血糖檢測反應曲線異常,進一步分析血糖檢測的反應原理發現,目前實驗室采用的是葡萄糖氧化酶法測定血糖,實質為Trinder反應,其反應過程需要氧氣參與。該反應曲線出現異常是由于血糖濃度太高,導致參與反應的氧氣很快耗盡,空氣中的氧氣沒有足夠時間溶解進液體中,導致反應停滯或緩慢進行,從而導致結果錯誤(以假性低值常見)。

Trinder反應又稱“偶聯終點比色法”,原理為被測物質通過酶作用產生的過氧化氫在4-氨基安替比林(4-AA)、過氧化物酶(POD)的存在下,可生成紅色醌亞胺化合物。Trinder反應常規用于檢測的項目有葡萄糖、丙氨酸氨基轉移酶(丙酮酸氧化酶法)、膽固醇、甘油三酯、尿素氮、尿酸等,反應過程都需要氧氣參與。Trinder反應分兩步,第1步特異性強,第2步反應的過氧化氫酶對底物的專一性差,易受還原性物質如維生素C、膽紅素、谷胱甘肽、左旋多巴等物質的競爭而出現負干擾,使測定值偏低。在采集標本之前,要避免這些因素的影響。

若血糖濃度大于一定程度,在某些機型上會出現錯誤結果。這種問題通常出現在一些反應杯截面積較小的機型上(一般生化儀速度越快,反應杯越小,其截面積越小),尤其在高原空氣稀薄地區極為嚴重(氧氣溶解度變小)。

以上案例出現血糖危急值,檢驗人員雖然有對危急值進行了復查,但僅對標本進行了重新上機,而這一步驟只能排除人為搞錯標本的錯誤或儀器偶然污染,無法排除系統造成的差錯。檢驗人員沒有和臨床核對信息,認為19.91mmol/L符合糖尿病診斷標準就把結果發出去了。這種錯誤結果不是因為實驗室外的問題導致,而是我們檢驗人員忽視了檢驗基本功(查看生化反應曲線)。其實標本中的異常、臨床標本性狀、實際變質以及生化分析儀不穩定等問題均能通過反應曲線進行發現。需要復查的結果,在確認儀器、試劑、標本狀態無異常后,最好先看看反應曲線再去復查,避免重復勞動耽誤時間。

三、評價

1.解決辦法

為避免類似事件的再次發生,我們通過更改設置反應曲線監測、異常報警、稀釋重測來獲得準確結果。

(1)認真對待異常報警提示,該患者第一次檢測血糖時在儀器“結果標識”處出現“>”,提示結果大于檢測上限。對待該報警信息,工作人員應細致分析,找出原因。

(2)對每個項目的檢測上限進行驗證,對于儀器報警大于檢測上限時,應規范使用檢測系統驗證后的稀釋模式。該案例的標本在進行稀釋重測后,所得血糖結果為83.97mmol/L,符合臨床癥狀。

(3)加強對項目反應基本原理的學習,在遇到疑難問題時不僅應從分析前的標本采集和運送、分析中的偶然誤差等尋找原因,更要從多角度去思考問題。

2.思考與體會

本案例的血糖結果,出現危急值時儀器自動處理或工作人員及時查看生化反應曲線,就不會因為僅憑“糖尿病”診斷而滿足于復查標本,在報告單上注明“結果已復查”就把結果發出,延誤了臨床治療。當然,我們檢驗工作人員不能盲目依賴儀器,要獲得準確可靠的生化檢測結果,首先要熟悉自己的檢測系統,熟悉硬件,掌握方法原理與局限;其次要做好儀器的維護保養、保證試劑與耗材的正常,嚴格地做好質量控制;最后要密切聯系臨床,追蹤患者信息,通過檢測檢驗結果,為臨床提供接近患者狀態的最“真實值”,達到明確診斷、合理治療、確保醫療安全的目的。

總之,生化檢驗結果出現異常,查看生化反應曲線是重要的一個環節。檢驗結果的判斷要結合臨床實際,注重與臨床醫生溝通,結合患者的具體情況分析和判斷,要努力做到“檢之以微,驗之以真”。

(吳莉莉 李 花 任淑珍 編,

萬澤民 黃憲章 審)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长垣县| 东港市| 哈密市| 施甸县| 长阳| 黑龙江省| 衡阳市| 兖州市| 南澳县| 桑日县| 承德县| 天柱县| 汉阴县| 桂东县| 崇明县| 凤阳县| 漾濞| 饶阳县| 定安县| 商都县| 定日县| 九江县| 昭平县| 新巴尔虎右旗| 海宁市| 定州市| 唐海县| 嵩明县| 南昌县| 东乡| 江津市| 克东县| 阳江市| 平遥县| 西林县| 加查县| 正镶白旗| 阿勒泰市| 柘城县| 中卫市| 巴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