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臨床生化檢驗案例分析
- 張秀明 李朝陽主編
- 1733字
- 2025-03-19 14:58:39
案例11 異常高TG檢測假性低值分析
一、案例說明
檢驗科檢測一例樣本時,檢測結果有吸光度異常的報警。該樣本在分檢時已標注嚴重脂血,可TG結果為3.75mmol/L,與標本狀態嚴重不符。查看TG的反應曲線,發現反應的OD值迅速升到頂部后便開始下降,到達反應終點時,OD值僅為峰值的六分之一,檢測結果明顯假性偏低(圖2-5)。

圖2-5 異常TG反應曲線
該樣本用手工稀釋后,測定結果為67.2mmol/L,遠超TG的線性20mmol/L,反應曲線正常,立即發送報告給臨床。筆者同時使用檢測系統B檢測,結果雖有所改善,但也存在著同一現象。
二、案例分析
臨床生化檢測TG時常用終點法,實驗反應到后期,所有待測物轉變成產物時,吸光度不再上升或下降。終點法的特點一般是當反應物濃度過高時,結果會保持在該實驗的線性上限。目前臨床檢測TG的試劑上限一般在20mmol/L左右,所以該樣本的TG初測結果理論上應不低于20mmol/L,這與第一次測得的結果也不符。查看TG的試劑說明書發現,兩個廠家都是氧化酶法,顯色反應均為Trinder反應,考慮檢測樣本的TG濃度極高,反應速度快,使參與反應的氧迅速耗盡,而空氣中的氧未能及時溶解于反應液中,導致反應停滯甚至可能發生逆反應,進而造成錯誤的結果,并且以假性低值多見。筆者采用手工檢測,可以更直觀地呈現這種現象。在小口徑的反應杯中,當試劑與樣本充分混勻反應一段時間后,反應液會出現分層,上層顏色較深,下層較淺,這是氧未能及時進入反應液下層所導致的。
三、評價
隨著現代人們生活方式的調整以及飲食結構的改變,體力勞動不斷減少而高熱量高脂肪食物的過多攝入,使越來越多的人成了高脂血癥患者。在實際臨床檢驗過程中,此類脂濁標本時有發生,我們應該怎樣避免這樣的假陰性結果呢?除了加強檢驗人員對異常反應曲線的識別能力外,還可通過反應曲線監測到吸光度異常觸發報警,從而關聯自動稀釋重測功能,得出準確結果。
在臨床檢驗過程中,特殊疾病樣本檢測超出生化試劑檢測線性范圍,反應曲線異常的情況越來越多見。如果檢驗人員未能及時發現異常情況,該“正常”報告有可能就被誤發;即便提前發現反應曲線異常,頻繁的復查工作也會影響工作效率;而對于才從事檢驗工作的人員,異常曲線識別能力尚待加強。我們在檢測系統A的反應曲線檢查參數設置界面時(圖2-6),提供了4個可設置條件,可以針對不同項目、不同異常情況,進行靈活多樣的過程數據檢查和判斷設置。其中P1和P2是指反應曲線上測光點順序編號,軟件自動計算P2-P1的值;M和N是指判斷閾值的下限和上限,P2-P1的值與設定的判斷閾值比較,判斷反應過程數據是否存在異常。當該曲線出現異常,儀器通過應用反應曲線檢查參數和算法功能,實現自動識別并判斷異常曲線,給出“RE”結果標識,通過自動稀釋重測后,反應曲線正常,得出正確的測試結果68.43mmol/L(圖2-7),與手工稀釋后檢測的結果一致。

圖2-6 反應曲線參數設置

圖2-7 重測后正常反應曲線
具有測量程序的配套系統,通過系統化的參數設置(如波長、反應時間、樣本量等),在臨床應用過程中,可對底物耗盡、Trinder反應、前帶效應等檢測異常進行預判及調整,提高檢測效率,縮短TAT時間,同時減少潛在的出錯風險,提高臨床及患者滿意度。脂血是生化檢測最常見的干擾,干擾的強弱和項目所用的波長、方法學、樣本與試劑的比例、脂血的嚴重程度密切相關。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標本已經出現了嚴重的脂血,需要解決的不僅僅是TG一個項目,通過系統的參數設置也只是解決部分項目的干擾,更多的項目是沒有辦法避免的,這時候需要選擇更有效地去除脂血的干擾。消除脂血干擾的方法主要有沉淀法、有機溶劑提取法、高速離心法和鹽水稀釋法等,這些方法都是根據脂血標本的不同特性設計的,存在各自的優缺點。脂蛋白脂肪酶(lipoprteinlipase,LPL)是參與體內脂質和脂蛋白代謝的關鍵酶。主要催化血清CM和VLDL中的TG分解,生成脂肪酸和甘油兩種代謝產物。崔曉蕾等人利用添加LPL的方法對高脂血標本進行預處理,結果發現,在不影響TG檢測的前提下,能排除高脂血對TG、AST、ALT、TP、TBIL、LDH、CK-MB檢測的干擾。從使用酶法測定TG的檢測原理分析,因為LPL分解TG后生成甘油,并不影響TG指標的后續反應及測定TG的分解產物。因此應用LPL方法處理標本,并不會影響標本中TG指標的測定結果,此點優于其他脂血處理方法。但是血清標本成分十分復雜,LPL處理方法對更多生化指標的影響需要進一步驗證。
(蔣曉軍 編,
劉振杰 黃憲章 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