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臨床生化檢驗案例分析
- 張秀明 李朝陽主編
- 1163字
- 2025-03-19 14:58:37
案例5 空腹血糖與糖化血紅蛋白不一致的追蹤分析
一、案例說明
健康體檢者,陳某,女,35歲。8:12采血送檢,實驗室報告結果時間為9:20,間隔1小時。其生化檢驗結果如表1-5。
表1-5 患者生化檢驗結果

該體檢者的空腹血糖為4.94mmol/L,與糖化血紅蛋白9.1%明顯不相符。再次混勻復查,兩次檢測結果基本一致。
二、案例分析
從標本采集到出結果時間約1小時,可排除標本放置時間過久血糖消耗分解因素。隨即查看儀器狀態良好,血糖和糖化血紅蛋白質控均在控,檢查標本合格(無凝集塊,無血量少,無纖維蛋白絲,血漿血細胞比例大致正常)。查看當日其他檢測結果顯示:尿糖正常,尿酮體陰性,血細胞分析各項參數結果均正常,紅細胞形態未見異常,可排除貧血等因素。血常規結果如表1-6。
表1-6 患者血常規檢驗結果

為排除患者因采血前口服降糖藥物所致血糖降低,立即電話聯系體檢中心,了解到其本人及家人均無糖尿病病史,也未使用過任何保健品及相關降糖藥物。再次與陳某進行溝通,排除標本信息錯誤,建議陳某次日重新采血復查,其復查結果為GLU4.84mmol/L和HbA1c9.0%,兩天檢測結果基本一致。然而,血糖與HbA1c結果不符仍未找到合理解釋。綜合分析,考慮采用其他原理儀器進行HbA1c檢測。于是將該標本送至成都市另外一家三級甲等醫院檢驗科進行檢測,其結果為GLU4.82mmol/L和HbA1c5.4%,二者相符合,與陳某的目前臨床資料也十分吻合,此HbA1c5.4%結果是可信的,才是陳某的真實檢測結果。因此,之前所測HbA1c9.1%是由于儀器方法學的局限性限制,檢測結果受到某些物質干擾導致其假性增高。
三、評價
正常人有三種血紅蛋白:血紅蛋白A(HbA)、血紅蛋白A2(HbA2)、血紅蛋白F(HbF),而成人紅細胞中主要含有HbA。在用層析法分離血紅蛋白時,可洗脫出三種:HbA1a、HbA1b、HbA1c合稱為糖化血紅蛋白。HbA1c是葡萄糖化血紅蛋白,常常作為糖尿病的診斷指標,另兩種是其他糖類形成的糖化血紅蛋白。糖化血紅蛋白是人體血液中紅細胞內的血紅蛋白與血糖結合的產物,血糖和血紅蛋白的結合生成糖化血紅蛋白是不可逆反應,并與血糖濃度成正相關,保持120天左右。糖化血紅蛋白檢測通常可反映患者近8~12周的血糖情況。
目前HbA1c檢測方法有離子交換高壓液相色譜(HPLC)法、毛細血管電泳法和免疫比濁法等。HPLC法通過測定血液中的糖化和非糖化血紅蛋白的含量計算得出HbA1c的百分含量。然而,不同生產廠商的糖化血紅蛋白檢測儀器采用的HPLC法檢測原理存在差異,其受影響因素不同。當檢測人員需要對標本進行排查干擾因素時,最好采用不同廠商的儀器檢測,進行相互驗證,可以找到影響因素,并排除干擾。
當檢測人員在審核HbA1c時,一定要注意空腹GLU是否與之相匹配,對于結果不匹配時,首先詢問患者是否存在糖尿病病史和采血前是否服用降糖藥物。筆者在實際工作中曾遇到過糖尿病患者在采集空腹血糖前使用降糖藥,使其空腹血糖正常,但HbA1c偏高的現象。在排除沒有糖尿病病史后,必須查找其真實原因,提高一份真實可靠的檢測結果。
(盧興兵 編,
紀 玲 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