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庭醫生團隊服務與管理
- 邱德星主編
- 13字
- 2025-03-15 08:22:50
第一章 家庭醫生的內涵與起源
第一節 家庭醫生的內涵
一、家庭醫生的含義
國務院《關于建立全科醫生制度的指導意見》提出,全科醫生是綜合程度較高的醫學人才,主要在基層承擔預防保健、常見病多發病診療和轉診、病人康復和慢性病管理、健康管理等一體化服務,被稱為居民健康的“守門人”。但目前對家庭醫生仍尚無統一的定義。目前公認的家庭醫生是指在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執業,具有良好的專業素養和人際溝通能力,并且與居民建立簽約服務關系的注冊全科醫生(臨床類別或中醫類別)。
美國家庭醫生學會將家庭醫生定義為“經過家庭醫療這種范圍寬廣的醫學專業教育訓練的醫生”。家庭醫生具有獨特的態度、技能和知識,向家庭的每個成員提供連續性和綜合性的醫療照顧、健康維護和預防服務,無論其性別、年齡或者健康問題。由于全科醫生長期在基層工作,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了解人們的心態、人際交往、疾病的來龍去脈,是初級醫療保健的專家。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是以家庭醫生或全科醫生為主要提供載體,通過協議或者合同等方式,同社區居民建立契約服務關系,以社區為范圍,以家庭為單位,以個性化需求為導向,以全面健康管理為目標,為簽約居民提供融預防、醫療、保健、康復、健康教育等為一體的醫療保健服務,是具有基礎性、綜合性、連續性、可及性和協調性等特點的衛生服務模式和制度安排。
二、家庭醫生的相關概念
1.社區
德國社會學家滕尼斯將“社區”一詞首先用于社會學,由此成為社會學的一個專用名詞。本書提及的社區是指社區衛生服務或家庭醫生制度中默認的社區,如一個行政街道所劃分的區域或為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所劃分的服務轄區,以及區域內的所有居民。
2.家庭
家庭是建立在婚姻、血緣關系基礎上,以及一定經濟基礎上,親密合作、共同生活的社會群體。社會學對家庭的定義考慮的是家庭發揮功能的方式,家庭作為人類歷史進程中的一種社會現象,始終在不斷演化、發展。普遍的觀點是將家庭視為一個具有面對面交往特點的初級群體。家庭具有初級群體的所有特點:第一,家庭成員在地理空間上充分地接近,他們的接觸方式是面對面進行的;第二,家庭成員人數較少且相對穩定,他們之間互動的頻率很高;第三,家庭成員之間的互相控制和影響,主要通過非正式的形式;第四,家庭成員彼此利益相關目標一致,聯系十分密切;第五,家庭群體關系在時間上最為長久,家庭這種初級群體又是建立在血緣關系基礎上的,使得家庭的影響十分明顯。
3.社區健康與健康社區
世界衛生組織提出,健康不僅僅是軀體沒有疾病,還要具備心理健康、社會適應良好和有道德。但社區健康不僅僅是社區中的個人健康,而是整個社區都呈現健康的狀態,不僅包括社區整體健康、社區個體和正式或非正式組織健康,還包括社區自然環境、機體、心智、精神、道德、政治、社會、經濟和文化健康。
健康社區的術語應建立在自治、積極主動性、相互尊重和創造性的沖突解決等價值之上。可將健康社區定義為:其內部和外部所有正式的和非正式的組織和個體都能協同性地共同生活和工作,不僅有效地提高社區所有個體的身體、心智、精神、道德、自然和社會的健康水平,也提高了社區各種正式和非正式組織以及社區整體的健康水平。這一定義表明,社區健康應該包括以上所強調的6個方面,不僅關注個體,也關注各種社區組織和社區整體的健康,應依賴于社區內外部行動者的協作性努力。
21世紀初期我國開始實施健康城市、健康社區的工作,制定相關工作細則和考核指標。經過近年的發展,健康城市和健康社區建設卓有成效,考核指標越來越細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越來越重要,對發展家庭醫生制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家庭醫生關注的是整個社區的健康,家庭醫生應該利用社區的一切資源,如政府、民政、慈善機構、企業社團組織、居委會等,幫助解決病人及社區人群的具體困難。
4.社區衛生服務
社區衛生服務是指在政府領導、社區參與、上級衛生機構指導下,以基層衛生機構為主體,全科醫生為骨干,合理使用社區資源和適宜技術,以人的健康為中心、家庭為單位、社區為范圍、需求為導向,以婦女、兒童、老年人、慢性病病人、殘疾人、貧困居民等為服務對象,以解決社區主要衛生問題、滿足基本衛生服務需求為目的,集預防、醫療、保健、康復、健康教育、計劃生育技術服務功能等為一體的,有效、經濟、方便、綜合、連續的基層衛生服務。
5.社區、家庭與家庭醫生的關系
社區是家庭醫生管轄的范圍,社區內部的各個系統均應作為家庭醫生的后臺支撐和可調配資源,家庭醫生通過調動社區資源促進社區健康,達到健康社區的目標。家庭是社區的組成單位,家庭的健康需要社區的支持。家庭是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的主體,以家庭為基礎的衛生保健遵循生物-心理-社會的醫學模式,這種模式強調的是生理因素、人際關系以及社會因素的綜合作用對健康的影響。
6.家庭醫生制度
家庭醫生制度是各國政府或衛生行政部門為規范家庭醫生工作、保障社會健康而制定的一系列相關法律法規的統稱,通過制度的實施,約束規范指導家庭醫生服務行為,促進家庭醫生工作的開展。家庭醫生制度是指通過簽約方式,具備家庭醫生資質的全科醫生與簽約家庭建立起一種長期穩定的服務關系,以此建立對簽約家庭的健康進行全過程維護的服務制度。
7.家庭醫生簽約服務
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是家庭醫生與社區居民在互相信任的基礎上以契約方式,在雙方之間建立起一種固定聯系,根據居民的健康照護需求確定具體的服務內容,并界定簽約期限內雙方的權利和義務。從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的相關概念可知,家庭醫生通過簽約的形式提供服務,以基層衛生服務體系為支撐,通過調動區域衛生資源為居民提供初級衛生保健為主要內容的健康管理服務。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的制度導向是促進全科醫生制度的建立,進而促進“以人為中心”的健康服務模式的建立。
8.家庭醫生團隊
家庭醫生團隊是為簽約居民提供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主要載體與形式,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平臺上整合配置各類資源,根據簽約居民的健康狀況與需求,提供有針對性的健康管理服務和有序的基本醫療服務。家庭醫生團隊由家庭醫生、社區護士與其他輔助人員組成,其中其他輔助人員包括公共衛生醫生、非醫學類的助理、社會工作者和志愿者等。原則上一個家庭醫生團隊配置一名家庭醫生和一名以上社區護士;其他輔助人員應按照實際需要合理配置,可由若干個團隊共享。
家庭醫生團隊以居民健康檔案為抓手,通過檢查發現健康問題、評估認識健康問題、干預解決健康問題這一途徑,由家庭醫生為居民制定有針對性的健康促進計劃,實施個體化健康干預,開展有效互動的健康指導。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由家庭醫生團隊承擔,并逐步過渡到以健康管理為目標的無縫式全過程管理,對簽約居民開展包括健康人群管理、亞健康人群管理和疾病人群管理等服務,充分調動居民健康自我管理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利用有限的資源達到最大的健康管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