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庭醫生在身邊:常見疾病知識
- 任菁菁主編
- 3514字
- 2025-03-15 01:55:26
第二節 您真的了解冠心病嗎
小案例
李先生:我今年58歲,從去年開始總是會出現胸口疼痛,干活累的時候會更明顯,以前稍微休息一下就好了,最近這幾天感覺胸口疼痛加重了,而且還會出很多汗,不好喘氣,家人說我有可能心梗了,我現在特別害怕,我該怎么辦呢?
全科醫生:先生您現在不用過度擔憂,接下來我需要問您幾個問題,然后需要做一些初步的檢查,您就診來得很及時,我們會盡力幫助您解決問題。
冠心病一直以來是威脅人類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冠心病的發病率逐年升高,其發病年齡也趨于年輕化,為了提高人們對冠心病的認知和防治效果,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相關知識。
小課堂
一、什么是冠心病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指冠狀動脈(冠脈)發生粥樣硬化引起管腔狹窄或閉塞,導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壞死而引起的心臟病,簡稱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也稱缺血性心臟病(ischemic hart dss)。

二、冠心病愛找哪些人
冠心病的危險因素:①性別,男性比女性多發;②年齡,男性大于45歲,女性大于55歲;③早發冠心病家族史,直系親屬中男性小于55歲,女性小于65歲出現冠心病;④吸煙;⑤高血壓,血壓大于等于140/90mmHg或服用降壓藥物者;⑥高脂血癥;⑦高血糖;⑧胰島素抵抗;⑨糖尿病;⑩有明確的腦血管或周圍血管阻塞的疾病史;重度肥胖、缺乏運動、社會心理因素等。
除性別、年齡、家族史外,其他危險因素都可以治療或預防。
三、冠心病的癥狀有哪些
冠心病最多見的類型是穩定型心絞痛,其主要癥狀就是胸痛。①疼痛部位:前胸和左胸部,有手掌大小范圍,也可橫貫前胸,界限不清。左肩、左臂內側達無名指和小指,甚至頸、咽、下頜部也可連帶疼痛。②誘因:發作常由體力勞動或情緒激動所誘發,飽食、寒冷、吸煙、休克等也可誘發,疼痛多發生在勞動或情緒激動的當時,而不是在勞累之后。③性質:胸痛多為壓迫、發悶、緊縮感,也可有燒灼感,有些患者僅覺胸悶不適而非胸痛。④持續時間:心絞痛一般持續數分鐘至十余分鐘,多為3~5分鐘,一般不超過半小時。⑤緩解方式:一般在停止原來誘發癥狀的活動后即可緩解;舌下含用硝酸甘油等硝酸酯類藥物也能在幾分鐘內使之緩解。
四、冠心病是如何診斷的
冠心病的診斷:根據典型的心絞痛發作特點,存在的冠心病危險因素,除外其他病因所致的心絞痛,一般即可診斷。心絞痛發作時心電圖檢查可見ST-T改變,癥狀消失后心電圖ST-T改變亦逐漸恢復,支持心絞痛診斷。未捕捉到發作時心電圖表現者可行心電圖負荷試驗。冠狀動脈CT血管成像(CTA)有助于無創性評價冠脈管腔狹窄程度及管壁病變性質和分布。冠狀動脈造影可以明確冠狀動脈病變的嚴重程度,有助于明確診斷和決定進一步治療。
知識拓展
一、如何判斷患者是否適合跑“運動平板”
運動平板是一種運動負荷試驗(就是一邊在健身器上運動,一邊記錄您的心電圖,將靜息狀態的心電圖與達到一定運動量時的心電圖進行比較),主要用于冠心病的診斷。在做運動平板前首先要評估患者的全身情況,一般處于心肌梗死急性期、伴有不穩定型心絞痛、明顯心力衰竭、嚴重心律失常或急性疾病的患者禁做運動試驗;如果患者運動過程中出現心絞痛、步態不穩、室性心動過速(接連3個以上室性期前收縮)或血壓下降時,應立即停止運動,采取相應急救措施。
二、冠心病患者需要長期服用他汀類藥物嗎
冠心病患者需要長期服用他汀類藥物,他汀類藥物能有效降低總膽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還具有能延緩斑塊進展、穩定斑塊和抗感染等調節血脂以外的作用,所以冠心病患者,無論其血脂水平如何,均應給予他汀類藥物,并根據LDL-C的目標水平調整劑量。
三、醫生給冠心病患者開具他汀類藥物的處方為何有不同
患者的個人體質不同,基礎疾病也不相同,而且血脂的高低也不盡相同,所以要根據上訴情況綜合分析患者適于用哪一種他汀類藥物,患者所用他汀類藥物的具體劑量也要根據所測的血脂的高低及肝功能進行調節,要做到個體化的治療,所以醫生開具的他汀類處方不都相同。
四、長期服用他汀類藥物該注意什么
他汀類的不良反應,如頭痛,倦怠,胃腸道反應(腹脹、便秘、腹瀉、腹痛、惡心、消化不良等),皮疹等;偶有白細胞、血小板減少,肝功能異常等;可有肌痛、磷酸肌酸激酶增加。所以在服用他汀類藥物時要定期檢測肝功能和心肌酶,如出現肌肉酸痛等不良反應時應到醫院就診,在醫生指導下調整治療方案。
五、哪些情況要由社區治療轉診至上級醫院治療
冠心病的轉診指征:①首次發生心絞痛;②首次發現的陳舊性心肌梗死;③發作較前頻繁、持續時間延長、活動耐量下降的穩定型心絞痛患者;④需要調整藥物治療方案或需要進一步檢查的穩定型心絞痛患者;⑤無典型胸痛發作,但心電圖有ST-T動態改變;⑥確診、高度懷疑或不能排除急性冠脈綜合征的患者;⑦考慮血運重建的患者;⑧新近發生的心力衰竭或正在惡化的慢性心力衰竭。
六、冠心病支架術后該如何復查
冠心病支架術后復查:一般建議患者支架置入術后1個月、3個月、6個月、1年各復查一次,主要了解患者自覺癥狀,測量血壓,做心電圖,監測血脂、血糖(若有糖尿病,需監測血糖),必要時監測肝、腎功能和心臟彩色多普勒超聲(簡稱“彩超”)等,評估患者生活方式改善效果,評估心理狀態,如果病情有變化(如胸痛再發或加劇等)需要復查冠狀動脈CTA或冠狀動脈造影。
七、冠心病支架術后仍然有胸痛是怎么回事
冠心病支架術后出現胸痛,主要考慮問題為:一方面考慮支架術血管選擇本身出了問題,支架可以解決一個血管狹窄的問題,但是并不能解決其他血管或者其他部位的狹窄,更不能防止血栓的形成,如果其他部位產生狹窄或者有血栓形成,就容易再次出現胸悶、胸痛的癥狀。另一方面還要考慮其他因素,比如神經痛、慢性胃炎、反流性的食管炎,肺、胸膜及胸壁病變等也可引起胸痛。
八、心電圖報告“T波異常”或者“ST-T”異常就是心肌缺血嗎
不一定,因為心內膜下心肌缺血的ST段壓低(大于等于0.1mV),發作緩解后恢復,有時也可以出現T波倒置,在平時T波持續倒置的患者,發作時可變成直立,T波改變雖然對反應心肌缺血的特異性不如ST段壓低,但如與平時心電圖比較有明顯差別,也有助于診斷。如果患者僅有輕度的ST段壓低,小于0.1mV,則不能診斷心肌缺血。
誤區解讀
誤區一:胸痛都是冠心病
胸痛并不一定是冠心病,還可見于下列疾病。
①胸壁疾病:急性皮炎、帶狀皰疹、肋間神經炎、多發性骨髓瘤、急性白血病等;②心血管疾病:高血壓心臟病、心肌病、急性心肌炎、心臟瓣膜病、胸主動脈瘤、肺栓塞、肺動脈高壓等:③呼吸系統疾病:胸膜炎、胸膜腫瘤、自發性氣胸、血胸、支氣管炎、支氣管肺癌等;④縱隔疾病:縱隔炎、縱隔氣腫、縱隔腫瘤等;⑤其他:過度通氣綜合征、痛風、食管炎、食管癌等。
誤區二:出現心絞痛就是冠心病
不對。當各種原因如中、重度主動脈瓣膜狹窄時,冠狀動脈的血液灌注減少,會導致心肌代謝量異常,不能維持心臟原本的活動狀態而發生心肌缺血,引發心絞痛,但冠狀動脈本身并沒有病變,不是冠心病。
誤區三:得過心肌梗死后就再也上不了班了
不是。我們現在提倡心肌梗死恢復后進行康復治療,逐步做適當的體育鍛煉,有利于體力和工作能力的增進,經過2~4個月的體力活動鍛煉后,酌情恢復部分或輕體力工作,以后部分患者可恢復全部工作,但應避免過重體力勞動或精神過度緊張。所以并不是得了心肌梗死后就不能再上班了。
小貼士
一、冠心病該怎么預防
積極控制與本病有關的一些危險因素,包括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常、肥胖癥等;合理的膳食:控制膳食總熱量以維持體重為度,超重或肥胖癥應減少膽固醇的攝入,并限制酒和含糖食物的攝入,合并高血壓或心力衰竭應同時限制食鹽。本病的預防措施應從兒童期開始,即兒童期不宜進食高膽固醇、高動物脂肪的食物,應避免攝食過量,防止肥胖;適當的體力勞動和體力活動:根據自身情況選擇適宜的個體化運動方式,每周5次,每次30分鐘以上;合理安排工作與生活:生活要有規律,保持樂觀、愉快的情緒;提倡戒煙限酒。
二、得了冠心病我該怎么就診
當您出現典型的冠心病癥狀的時候,要去醫院就診,醫生會結合您的年齡和存在冠心病危險因素,排查引起類似癥狀的其他疾病,結合心電圖、心臟超聲、血脂、肝功能、腎功能等,必要時完善冠狀動脈CTA或冠狀動脈造影等相關檢查,進一步評估您的病情,從而決定藥物治療方案及非藥物治療方案。
三、得了冠心病怎么保養心臟
得了冠心病后一方面要控制多重危險因素,即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癥、BMI,強調達到靶目標,加強體力勞動,戒煙、限酒,避免過勞,調整社會和環境因素等;另一方面要長期給予抗血小板藥物或抗凝藥物,β受體阻滯劑和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ACEI)或血管緊張素Ⅱ受體阻滯劑(ARB),抗心肌缺血治療,具體用藥須遵醫囑。接受經皮冠狀動脈介入(PCI)治療的患者,術后應給予至少1年的雙抗血小板治療。
(劉可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