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名老中醫傳承學
  • 谷曉紅 于河
  • 2236字
  • 2025-03-10 19:34:57

第三節 中醫傳承研究存在的問題

中醫學的經驗性和中醫本身的人文內涵決定了在中醫的知識體系中存在著大量“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隱性知識,這些知識來源于歷代醫家對外部世界的感知和判斷,基于主觀的直覺、靈感、經驗、感悟等潛在的形式存于中醫學的理論體系之中。名老中醫的為人、為醫、為師、為學不能直接通過觀察獲取,中醫學的傳承離不開中醫隱性知識的傳承。隱性知識體現在整個診療過程中,傳承者在跟師臨床的時候,單純地模仿名老中醫的行為、動作,而不清楚這些外顯行為與療效或醫療之間的隱性相關性,是無意義的。明白隱性知識的存在和意義,即可進行傳承,甚至達到發揚的目的。如果只靠師徒間口耳相傳、口傳心授的方式來進行中醫學術的傳承,難以做到高效傳承和知識推廣,因此開展傳承研究,確定研究方法,破解名老中醫道術傳承要點和細節,提高傳承效率,避免傳承遺漏,是研究的關鍵所在?,F就目前名老中醫傳承研究存在的問題進行梳理,以便于找到解決的途徑和方法。

一、傳承內容、內涵不清,重術輕道

中醫傳承一般指傳承名老中醫的寶貴經驗,“經驗”一詞在《現代漢語詞典》中解釋為“由實踐得來的知識或技能”?!敖洝奔唇洑v、實踐;“驗”即體驗、驗證;經驗來源于實踐,是客觀事物在人們頭腦中的反映。“傳”是傳道授業和傳播,要求名老中醫善于總結并傳授個人經驗還要摒棄門戶觀念,將自身經驗廣傳于后人?!俺小保菍W生、弟子繼承之意,既要把名老中醫經驗如實繼承、發揚光大,又要批判地繼承,辯證地創新。

國醫大師王琦提出:“中醫臨床家的培養,并無捷徑可走。成就名醫的三大要素:一是打好基本功。做到博通經典,廣涉文史哲;苦練硬功,掌握看家本領;通曉各科,術有專攻。二是掌握獨到,抓住規律。三是勤于臨床,精于臨床。師更非人人可為,學無廣,學無勤,術無專,心無誠,目無遠,不可為師。即要有過硬的‘道術’方可為名醫、為師?!币话阏J為,名老中醫經驗傳承主要包括“醫道”“醫術”“醫理”“醫學”“醫法”等層次。經過充分論證與研究,本書提出名老中醫“道術”的內涵。此“道”不僅指醫道,還包括為人之道、為師之道、為學之道,是抽象的、隱性的,但可以通過“術”體現出來,具體體現在名老中醫思想道德、價值觀念、思維方式、文化精神、學術觀點等方面。“術”在此主要指名老中醫的醫療技術,是具體的、外顯的,由“道”所統領,具體體現在名老中醫的辨證施治方法、診療技術、用藥特點、核心方藥等方面?!暗馈笔切g的升華,“術”是道的體現?!暗馈逼谒枷牒屠碚?,“術”偏于具體行為和實踐?!暗馈薄靶g”并不能完全分割開來,二者之間互相影響、轉化,“道”“術”結合。

對名老中醫的傳承強調學術經驗和診療技術的傳承,從地方到國家主管部門給予了大力支持,一定程度實現了傳承名老中醫高超醫術的目的,通過搶救性挖掘拯救了瀕臨失傳的技法技能。但是目前的名老中醫傳承,在“道”“術”兩方面均存在傳承衰減和傳承偏倚問題,既有客觀原因又有主觀原因。在研究思路上,當前名老中醫經驗傳承存在重“術”輕“道”的短板,研究多集中于使用新方法挖掘醫術層面的知識,而對醫道層面的研究相對較少,部分成果未發表且使用的研究方法較為傳統,使得“道”方面的傳承成為中醫藥傳承中的薄弱環節;傳承工作中缺乏包含學術觀點、思維方式、文化素養、精神文化等方面的全人研究,致使無法有效傳承名老中醫“道”方面的精髓。截至2021年10月7日,在“中國知網”上輸入主題詞“名老中醫”,得到檢索結果5638條,而使用高級檢索功能輸入主題詞“名老中醫”AND“價值觀念+文化精神+思維方式+思想道德+學術淵源+學術思想+醫患關系”得到結果807條,僅占名老中醫相關研究的14.31%,這一統計結果顯示關于名老中醫“道術結合”的傳承研究亟待加強。

既往關于“道”的研究較少或影響力不足,難以帶動行業著力做好“道”的傳承,提出如何挖掘總結名老中醫之道的方法和范式缺乏,造成名老中醫傳承事業的總體重術輕道局面。同時,術的傳承也需要認真評價。由于中醫名家的學脈缺乏長期傳承效果評價,該學脈是否又孵育了新一代的中醫名家,道術水平是否高于其師,缺乏跟蹤和統計。因此,未來的名老中醫傳承研究應該側重道術兩方面內容的研究與傳承。對為人之道、為醫之道、為師之道、為學之道各方面的匹配研究方法總結精華,實現全人傳承。本書中篇提出很多名老中醫道術傳承的具體方法以彌補當前傳承重術輕道現狀。

二、傳承隊伍建制不全,代表性成果不足,缺乏多學科合作機制

1.傳承團隊建設欠缺

開展傳承研究,“傳”與“承”的主體要明確。“傳”的主體為老師,“承”的主體為弟子。但開展傳承工作過程中,存在部分傳承團隊建設不完善,研究人力不足,傳承團隊之間建設不均勻、不平衡等問題,需要加強團隊建設。

2.傳承人才梯隊存在年齡斷層

根據研究項目開展過程中的調研數據顯示,部分傳承團隊存在學脈人員匱乏的情況,甚至存在師承流于形式,開展臨床病例收集人手不足等問題。名老中醫大多年高已退休,不再擔任指導博士研究生、碩士研究生的工作,是傳承梯隊斷檔的主要原因之一。

3.傳承精力、時間投入不足

跟師弟子均由科室主任或骨干人員兼職承擔傳承工作,所以主崗的教學、醫療、科研工作繁忙,難以保證跟師、侍診的時間,對名老中醫的病例不能進行及時歸納整理。跟診學生不能固定,很多都是輪轉科室的“流水兵”。

4.弟子中醫水平影響傳承效果

由于“承”的主體對名老中醫醫術的感悟和自身的中醫水平等限制,可能存在傳承精華的遺漏,因此,出現資深弟子“無暇承”、年輕弟子“承不精”的狀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哈尔滨市| 余干县| 普洱| 晋城| 肥乡县| 大方县| 剑河县| 茌平县| 湖南省| 昌黎县| 达孜县| 房产| 城步| 得荣县| 繁峙县| 汝南县| 鄂伦春自治旗| 华池县| 巩义市| 嘉祥县| 清丰县| 遵义市| 确山县| 禄丰县| 简阳市| 三门峡市| 宜黄县| 鹤壁市| 安化县| 昌图县| 吴旗县| 于都县| 灯塔市| 城步| 宜宾市| 浏阳市| 丰宁| 蒲江县| 尤溪县| 顺义区| 通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