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水村的晨霧總裹著股鐵銹味,那是新朝官差馬蹄踏碎薄霜的氣息。劉秀赤腳踩在凍土上,粗麻褲腳結著冰碴,彎腰扶犁的姿勢與尋常佃農無異。老牛慢吞吞拖著木犁,犁頭卻在泥浪間劃出微妙弧度——若有人丈量,會發現這壟溝暗合北斗七星的排布。他抹了把糊住眼睛的泥漿,喉間哼著《豳風》調子,詞句卻悄悄換成《尚書·禹貢》:“荊河惟豫州,厥田惟中上...“
“阿秀!你家的瘟牛踩了老子的田埂!“
村痞王三的罵聲驚飛田雀。劉秀笨拙地作揖賠笑,草鞋故意在泥里打滑,整個人撲進溝渠。圍觀村婦哄笑中,他蜷身護住懷中的蓍草莖——昨夜觀星時折下的二十八根,正對應天下二十八宿的方位。王三踹翻他的籮筐,黍米撒了一地,卻無人注意米粒間混著的朱砂碎屑,那是他蘸血標注《天下郡國圖》的殘跡。
老仆劉福佝僂著背收拾殘局,獨眼掃過田壟暗藏的星圖:“后晌該引渠澆麥了。“他顫巍巍指向枯柳下的陶罐,罐底藏著半卷《山海經》,書頁間夾著兗州糧倉的鼠患記錄。劉秀舀水飲牛時,指尖在陶罐外壁輕叩三下,這是與貨郎張卬約定的暗號——三更時會有新朝驛報藏在糞車夾層。
日頭西斜,劉秀蹲在井臺搓洗犁頭。鐵器刮擦聲里,他對著水面調整表情:眉毛耷拉,嘴角下垂,活脫脫是個木訥村夫。倒影忽然破碎,里正靴尖踢翻木盆:“聽說你會看天象?“
“官爺說笑咧。“劉秀撓頭,指甲縫里黍殼簌簌掉落,“俺連自家田畝都算不清...“話音未落,他“失手“打翻水桶,井臺青苔濕滑如油。里正后仰摔進雞窩的模樣,惹得頑童用尿和泥砸他官袍。
夜色如墨時,地窖腐土味混著羊脂燭的嗆煙。劉秀展開三丈長的《天下郡國圖》,硝制過的羊皮拼接出山河脈絡。函谷關駐軍數目旁批“火攻可破“,洛陽太倉標記處畫著鼠群噬糧——這是根據貨郎所述“鼠患三成“推算的存糧虛實。朱砂筆懸在幽州上空良久,最終落下“馬瘟“二字,晨間聽聞的疫病流言,正可解釋那里為何增調荊襄騎兵。
“公子,明目湯要涼了。“
劉福的獨眼在窖口閃爍,手中陶碗騰著古怪藥香。五年前那場大火灼壞了他的喉嚨,聲音像鈍刀刮過樹皮。劉秀沒回頭,筆尖點著司隸校尉治所:“新朝在關中設六廄,養戰馬萬匹,您猜喂的是什么?“
“自是上等芻藁...“
“是人血。“朱砂突然在羊皮上泅開,“每征十萬民夫運糧,就有三千累斃途中。王莽這匹夫,把天下當牲口棚了。“
四更梆響,劉秀翻出地窖。北斗杓柄西指,他假意起夜,尿壺在柿樹下澆出三垣星圖。尿漬蜿蜒成銀河,忽聽得墻頭瓦片輕響——貨郎張卬滾落院中,懷中漆盒裂開縫隙,露出半截帶血的魚鱗匕。那是兄長劉縯的貼身兵器。
“舂陵聚了七百壯士!“張卬指甲縫粘著驛站封泥,“劉縯大哥要效仿高祖...“
“醉了就滾回去挺尸!“劉秀突然暴喝,糞叉砸向對方腳邊。里正家的狗吠驟起,他揪住張卬衣領往外拖,趁機將漆盒塞回對方褲襠:“再敢偷老子的腌菜,騸了你喂狗!“草笠身影從樹后轉出時,他正舉著破碗追打貨郎,潑出的酸漿精準澆熄了官差手中的火折子。
梅雨來得又急又兇。劉秀蜷在檐下編草鞋,蓑衣蓋著膝頭的《河渠書》。里正踹開柴門那刻,他把書卷塞進雞窩,沾了滿手腥臊。“流寇劫了官糧!“刀尖挑開草簾,“全村男丁搜山!“
火把映紅白水河那夜,劉秀“失足“跌進捕獸坑。他嚼著冷硬的糜子餅,耳畔是官兵搜山的呼喝。腐葉間忽然滾來顆蠟丸,剝開是兄長字跡:“三日后子時,舂陵舊址。“血跡在掌心暈開,像朵猙獰的赤蓮。
回村時晨霧未散,劉秀瘸著腿給冬麥培土。劉福遞來豁口的陶碗,渾濁湯藥映出他眼底血絲:“公子這腿...“
“老了不中用。“劉秀咧嘴笑出滿口黃牙,卻將蠟丸殘渣混著雞糞埋進菜畦。籬笆外貨郎叫賣聲忽高忽低,這是約定的暗號——蓍草價漲三成,意味南陽郡增兵兩千。
地窖燭火那夜格外昏暗。劉秀將《天下郡國圖》浸入藥湯,羊皮漸顯血色脈絡:大澤鄉、綠林山、赤眉谷...起義的火星已連成暗線。筆尖懸在洛陽上空,血珠卻被劉福撞散。老仆懷中跌出陶甕,腌菜撒在“王莽“二字上:“新太守在丈量田畝...“
五更雞鳴,劉秀在祠堂前劈柴。斧刃破風聲里,他默誦《湯誓》,余光瞥見太守走近。斧柄突然斷裂,他踉蹌撲倒,《急就章》抄本散落一地,扉頁歪扭的“劉稷“二字糊滿泥漿。
“倒是把種地的好手。“太守靴尖碾過書頁,“可曾讀書?“
“幼時上過兩年村塾...“劉秀叩頭如搗蒜,后頸突覺冰涼——玉佩掃過皮膚,那是前漢宗室特有的雙螭紋。
日頭爬過祠堂飛檐時,鈍斧仍在劈砍。木屑紛飛如雪,掩住地窖入口新澆的銅汁。太守臨行前的冷笑纏在耳際:“臥龍再會裝蟲,也藏不住角。“
當夜星象大兇,太微垣黯淡無光。劉秀將《天下郡國圖》封入陶甕,埋進老槐樹根。腐葉下的銅鑰硌疼掌心,他忽然想起母親葬身火海時的笑——這把能打開樊氏嫁妝箱的鑰匙,或許也能撬動新朝的棺材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