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舂陵囚徒
- 光武中興劉秀傳
- 作家iasKeb
- 2371字
- 2025-02-20 13:51:26
白水村劉氏祖宅,九歲的劉秀蹲在老槐樹下,指尖摩挲著樹根處碗口大的銅鎖。鎖面鑄著猙獰饕餮紋,鎖孔里積滿青苔——這是五年前那場大火后,新朝官兵釘死的“逆產封印“。
“秀兒!“
叔父劉良的竹杖突然敲在腳邊,老人獨眼掃過圍墻外晃動的草笠,那是南陽郡派來的常駐暗哨。他壓低聲音:“說過多少次,莫要靠近這晦氣地方。“
劉秀仰起臉,春日暖陽透過槐葉斑駁灑落,卻化不開他眼底的陰翳:“昨夜又夢見阿娘了,她在這樹下教我認《急就章》。“
劉良獨眼猛地抽搐。那場大火后,他親手從祠堂廢墟里扒出三十七具焦尸,其中就有劉秀生母樊嫻都燒成炭塊的殘軀。
“今日去棘陽趕集。“老人扯開話頭,從懷中掏出半塊黍餅,“給你買飴糖。“
墻外草笠忽然抬高寸許,劉秀知道暗哨在記他們的行蹤。他乖巧點頭,卻悄悄把槐樹皮上新刻的“樊“字抹平——那是他用碎石片刻的第三百二十七個母親姓氏。
棘陽城南市,鹽販的吆喝聲里混著馬蹄鐵脆響。
劉良牽著侄兒擠過人群,獨眼始終盯著西街那棟青灰小樓。那是南陽最大的私塾“明經堂“,窗欞間隱約可見士子們峨冠博帶的身影。
“老丈留步!“
兩名繡衣使者突然橫刀攔住去路,玄色袍角露出半截銅牌。劉良渾身僵冷,懷中《河圖》殘卷像塊烙鐵燙著胸口——這是今晨從祖宅密室取出的,他本想找書肆仿制贗本。
“官爺,小老兒就買些黍米…“
“這娃娃眼生得緊。“為首的鷹鉤鼻俯身捏住劉秀下巴,“聽說劉欽有遺孤流落南陽?“
劉秀突然捂住肚子哀嚎:“阿爺!我要屙屎!“
人群哄笑中,鷹鉤鼻嫌惡松手。劉良趁機拽著侄兒鉆入茅廁后巷,卻見墻角暗渠處蹲著個熟悉身影——十五歲的劉縯正在兜售私鹽,腰間短刀裹在草席里。
“帶著秀兒走!“劉良將《河圖》塞給長子,獨眼充血,“從白水河暗道回…“
“走不了。“劉縯冷笑掀開草席,露出半張焦黃羊皮,“今早有人在渡口兜售《赤伏符》,全城的繡衣狗都出動了。“
劉秀踮腳望去,羊皮上赫然畫著赤龍繞日圖,與他夢中景象一模一樣。
酉時三刻,殘陽如血。
劉良推開祖宅偏門的瞬間,腐木氣息裹著灰燼撲面而來。五年前燒塌的梁柱斜插在廢墟里,像一具具指向蒼穹的焦骨。
“跪下。“
老人突然按住劉秀肩膀,自己卻朝著祠堂方向三叩九拜。殘破的“漢“字匾額半懸在門頭,蛛網在晚風里飄成招魂幡。
“元始四年,王莽毒殺平帝,你祖父劉回時任巨鹿都尉,率三千門客…“
“二叔!“劉縯抱著陶罐竄進來,“這時候講古,嫌繡衣狗鼻子不夠靈?“
劉良竹杖重重頓地:“豎子!不知祖宗,何以立身!“
他突然劇烈咳嗽,帕子上暈開黑血。劉秀伸手要扶,卻被推開:“去供桌底下,第三塊磚。“
青磚移開時,塵封的密匣里躺著半卷《河圖》,與劉縯那日所攜羊皮圖紋絲合縫。劉秀指尖剛觸到帛書,院外突然傳來犬吠。
“果然有逆賊!“
鷹鉤鼻踹開院門,二十名繡衣使者魚貫而入。劉縯抄起陶罐砸去,腥臭液體潑了來人滿頭——竟是火油!
“點火!“劉良突然暴喝,獨眼里迸出瘋癲的光,“劉氏子孫聽著:漢室雖微,天命未改!“
火把照亮祠堂廢墟時,劉秀被劉縯死死按在供桌下。
透過裂縫,他看見叔父昂首立于殘碑前,獨眼映著火光,竟似回到當年那個巨鹿都尉公子。繡衣使者將《河圖》殘卷摔在他臉上,鷹鉤鼻的刀尖挑開老人衣襟。
“私藏讖緯,按律腰斬。“
“哈哈哈哈!“劉良突然狂笑,缺齒的嘴噴出血沫,“王莽老狗可知?這《河圖》正是他當年親手獻給平帝的!“
鍘刀抬起的瞬間,劉縯突然暴起。
十五歲的少年像頭受傷的豹子,短刀劃出寒光直取鷹鉤鼻咽喉。卻被斜刺里伸來的鉤鑲架住,四柄環首刀同時架上脖頸。
“縯兒!“劉良嘶聲大喊,“記住你姓劉!“
鍘刀轟然落下時,劉秀的牙齒咬破嘴唇。溫熱的血淌進喉嚨,他死死盯著叔父斷成兩截的身軀——上半身還在蠕動,手指蘸著血在地上畫圈,那是教他認字時畫的“日“字。
“搜!還有同黨!“
鷹鉤鼻踩著劉良的頭顱,刀尖指向供桌。劉縯突然仰天大笑:“狗奴才會不會數數?《河圖》共有九卷,這才第三卷!“
正要掀桌的繡衣使者頓住。
“想要剩下的?“劉縯舔了舔刀上血漬,“帶小爺去見張佗,否則…“他猛地扯開衣襟,胸口赫然刺著赤龍紋身,“小爺現在就焚了這身皮!“
火把驟然逼近少年胸膛。
劉秀在供桌下蜷成團,手中緊攥著半片《河圖》殘頁——這是叔父斷氣前拋進來的。帛頁邊角焦卷,隱約可見“光武二十八“幾個字,像讖語又像名單。
“報!西廂房找到密道!“
鷹鉤鼻臉色驟變,率眾疾奔而去。劉縯趁機踹翻火盆,烈焰瞬間吞沒祠堂梁柱。濃煙彌漫中,他一把拽出劉秀:“抱緊我脖子!“
兄弟倆從枯井爬出時,祖宅已成火海。
劉秀回頭望去,烈焰中的“漢“字匾額轟然墜落,無數火星騰空而起,像一場逆行的血雨。遠處傳來馬蹄聲,劉縯突然將他按進臭水溝。
“憋住氣!“
污水灌進口鼻的剎那,劉秀看見兄長眼底跳動的火苗。那不只是祖宅的火光,更像某種灼燒靈魂的東西在蘇醒。
馬蹄聲漸遠后,劉縯背起他狂奔。十五歲的脊梁硌得人生疼,劉秀卻覺得這是世上最安穩的所在。直到白水河畔,兄長突然將他摔在蘆葦叢中。
“記住,今日起你叫劉稷!“劉縯撕下衣襟裹住他腳上水泡,“劉秀死了,死在火海里,明白嗎?“
劉秀茫然點頭,懷中殘頁卻被奪走。
“這東西招禍。“劉縯將帛書湊近火折子,突然頓住——火光映出殘頁背面的小字,竟是南陽郡兵力布防圖!
三日后,南陽太守張佗盯著案上焦黑的《河圖》殘頁,指尖發顫。
“稟大人,劉氏祖宅已成白地。“鷹鉤鼻跪在堂下,“劉良腰斬,其子劉縯墜崖身亡,幼童…“
“夠了!“張佗掀翻案幾,“我要的是《河圖》全卷!“
殘頁在風中飄落,背面布防圖早已被劉縯刮去。唯余正面一行朱砂小篆,在晨曦中泛著血光:“光武興,赤九終。“
三十里外山洞里,劉秀蜷在干草堆上發燒。
昏沉中,他聽見劉縯磨刀聲,還有兄長與游俠朱祐的密談:“…把秀兒送陰家…唯南陽陰氏能護漢室血脈…“
洞外老槐樹上,新釘的銅鎖在風中搖晃。鎖鏈纏繞處,有人用利器刻下細小字跡——那是劉秀燒糊涂時,用兄長短刀刻的七個字:
“劉秀發兵捕不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