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春向黨正當時:入黨啟蒙教育教程
- 郭旭明 高超 王進國主編
- 3005字
- 2025-02-26 18:28:33
三、行路:大道如虹通暢八方
“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巴蜀之地與關中相隔兩條山脈,一個是秦嶺,一個是大巴山,獨特的地理環境,使得兩地通行異常艱難。盡管古人開鑿出了“金牛道”“子午道”“連云道”“祁山道”,但蜀道穿越秦嶺和大巴山,山高谷深,道路崎嶇,難以通行,也正是如此,詩仙李白才發出了“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的感嘆。
今天的巴蜀之地,交通線縱橫交錯,川藏公路、雅康高速、成渝高速、雅西高速、京昆廣陜高速;成渝鐵路、寶成鐵路、成昆鐵路;成都雙流國際機場、稻城亞丁機場、九寨黃龍機場、西昌青山機場……密集的交通線路,出川、入川都變得非??焖?、便捷、安全。

左為川藏公路,右為成昆鐵路
古代人們出行靠馬、騾等牲畜,道路崎嶇,出行緩慢,那時出遠門就是一場生死大冒險;新中國成立后,隨著交通行業的發展,自行車、公共汽車逐漸成為普通民眾的交通工具,出行的安全性得到了保障,效率也有所提高,但出遠門依然不是件容易事。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用40多年時間,從時速不到40公里的綠皮車,邁入時速350公里的高鐵時代,目前我國高鐵已經占到了世界高鐵總里程的三分之二。高速公路也在改革開放的40多年里,實現了從無到有,17.7萬公里總里程,排名世界第一,如果要跑完它,一輛時速120公里的車,需要晝夜不停跑61天。民航也有了大發展,1978年,我國民航只有70個機場,而且平均每個機場只有2.3條航線,現在,不光機場數增加了兩倍多,平均每個機場也有了近20條航線。
如果說前些年,更注重的是交通設施的建設規模和速度,那么黨的十八大以來,則是質量和效率并重。我國現有的近三分之二的高鐵線路、一半以上的定期航班的航線里程,以及近三成的高速公路,都是集中在2012年至2017年五年間建起來的。
出門有路:農村公路“村村通”
西大留村地處晉州市南部,距離市區15公里,全村現有6個自然小組,戶籍人口1916人,常住人口約1200人,耕地2874畝,村民以種植葡萄、黃冠梨、桃樹等為主要經濟來源。
以前村民們去地里采摘水果是一件非常費力的事,道路坑洼不平,尤其是一到下雨天,更是泥濘難行。村民們去地里摘果非常不方便,一到水果上市季節,村民就發愁,由于路不好走,導致水果價格也一路走低,村民們多有怨言,很是苦惱。
“以前的泥土路,坑坑洼洼,有的地方很陡,有的地方又很窄,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腳泥,一到水果采摘季節,運輸葡萄就掉粒,梨經常爛掉,賣不上好價錢。”村民高考介紹,現在有寬敞、平整的水泥路,再也不用擔心下雨天了。
如今,村里原本3條高低不平、泥濘難行的田間路,得到了修繕與硬化。西大留村田間路修好以后,村民們可以將電動三輪車直接開到田間地頭施肥、澆水、摘果。
西大留村的道路變化,是中國農村“村村通”公路工程的一個縮影。
革命年代,遵義的崇山峻嶺守護了長征隊伍;如今,綿延起伏的群山卻成了發展的巨大挑戰。遵義地處貴州西北角,出市區向東,經湄潭縣再向東南,約兩個小時,便到了遵義最邊遠的余慶縣。
余慶是“中國小葉苦丁茶之鄉”,作為貴州省生態農業示范縣,烤煙、生豬、中藥材等物產極具市場競爭力??捎鄳c橫跨烏江兩岸,到市府所在地遵義市,公路里程就有180公里;去省會貴陽,如果經遵義,公路里程為350公里,如果經甕安,也得跑250公里。
先天的區位劣勢讓余慶成了交通死角。閉塞的交通不僅給民生帶來不便,更制約了經濟發展。農副產品出不去,外地游客進不來?!稗r民養的豬運到廣州,路上要3天,運到都餓瘦了。”余慶縣交通局局長文武說。
“2015年,縣里通了高速,農產品運到重慶只要3個小時,到廣州只要7個小時?!蔽奈浣榻B,有了通村公路和通組公路后,大烏江鎮的貧困村關塘村就通過電商賣上了李子,2016年關塘村實現脫貧。
屈世海種的450余畝核桃樹,年產量300萬斤。以前交通不便,只能用小三輪農用車把核桃往外運,運出1噸需要100元;2017年12月,梓木溪組通車,從此可以用大車往外運核桃,一次運10多噸只要200元運費。說起“組組通”公路建設帶來的變化,貴州省余慶縣大烏江鎮涼風社區梓木溪組核桃大戶屈世海滿臉笑容。
從“行路難”到“出行暢”,全民奔小康
脫貧致富靠發展,發展先行是交通。農村奔小康,基礎在交通。
地處滇藏交界處的云南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獨龍江鄉,是獨龍族主要聚居地,這里山高谷深,自然條件惡劣,曾是云南乃至全國最為貧窮落后的地區。獨龍江鄉的道路交通好不好?鄉親們出行方不方便?習近平總書記一直記掛在心。
2014年元旦前夕,云南省貢山縣干部群眾致信習近平總書記,報告了多年期盼的高黎貢山獨龍江公路隧道即將貫通的喜訊。
收到來信后,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重要批示:“獲悉高黎貢山獨龍江公路隧道即將貫通,十分高興,謹向獨龍族的鄉親們表示祝賀!獨龍族群眾居住生活條件比較艱苦,我一直惦念著你們的生產生活情況。”
字里行間,殷殷深情。
一年后,2015年1月20日,正在云南昆明考察調研的習近平總書記特地抽出時間,把當初寫信的5位干部群眾和2位獨龍族婦女接到昆明來見面。
傍晚時分,在駐地賓館的會議室里,習近平總書記拉著獨龍族“老縣長”高德榮的手坐在一張長藤椅上,同大家圍坐在一起,觀看反映獨龍族生產生活巨變的短片。
“原來出山要多長時間?”習近平總書記問。
“新中國成立前當地人翻越高黎貢山走到貢山縣,來回要半個月;新中國成立后修通了人馬驛道,一個來回要六七天;1999年獨龍江簡易公路貫通后,除去大雪封山,七八個小時可到縣城;如今隧道通車后,3個小時就可以到縣城?!备叩聵s說。
獨龍江公路是獨龍族群眾與外界聯系溝通的唯一通道,是獨龍族同胞生產生活和經濟發展的命脈。如今,公路隧道的貫通還催生了旅游業,吸引游客紛至沓來,帶動當地群眾脫貧致富。
時光回溯
新中國成立初期,對于縣城乃至農村人來說,行,主要就是徒步。干部下鄉,徒步;學生上學,徒步;走親訪友,徒步;遷徙搬家,更是徒步。那時候的人特別能走路,一天走上六七十里不在話下。
縣城無公交,更無出租車。只有幫人運送行李物品的挑夫和拉板車的工人。還有“雞公車”——鄉間常用的一種獨輪車,既是運輸工具,也可用作交通工具。
小時候在榔橋,經??匆姀目h城來的車隊,一行十個八個,“吱吱呀呀”,覺得很壯觀。車子系質地緊密的木料制作,大大小小的榫頭結構而成。一個實心木輪,上面鑲裹著鐵片;用的時間長了,鐵片磨得雪亮?!半u公車”可以將要運輸的東西,如幾袋稻谷、數根木料、磚瓦石灰、柴火家具,捆牢綁定。也可以載人,腳力不濟的老人小孩、走親戚的小媳婦,常坐這種“雞公車”。
千里之外,地處懸崖絕壁之上的四川大涼山阿土列爾村村民出行難,也讓習近平總書記念茲在茲。
“看著村民們的出行狀態,感到很揪心?!?017年全國兩會上,習近平總書記談到有關涼山彝族自治州“懸崖村”的電視新聞報道時,關切之情溢于言表。
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當年6月底,“懸崖村”的村民們告別了由藤條和木棍編成的17段“天梯”,用上了2500余根鋼管構成的“鋼梯路”。2020年5月,村民們已陸續搬遷至位于昭覺縣易地扶貧搬遷縣城集中安置點的新家。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始終不渝的奮斗目標,大力推進農村地區尤其是貧困地區交通建設提速增質。
2022年我國啟動新一輪農村公路建設和改造,全年新改建農村公路完工里程達19萬公里,農村公路完成投資4733億元,增速達15.6%。截至2022年,全國農村公路總里程已達453萬公里,等級公路比例達96%。
“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成為歷史,老百姓“出門硬化路、抬腳上客車”逐漸變為現實。

交通網四通八達,折射中國奮進姿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