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官員,身上的責任非常大,擔子非常重。如果在繁重的工作中,官員能夠做到將正確的決策付諸實踐,且能加以堅持,數年后會略有小成。堅持很重要。有的時候,精力不濟會沖淡堅持之力,時間不夠會沖淡堅持之力,承受過大壓力會沖淡堅持之力,受習俗的影響會沖淡堅持之力。古代社會中,有個叫李光的官員,他愿堅持,能堅持,善堅持,且堅持有序、有法、有理,最終成為一個有影響力、受民眾愛戴的好官。
南宋時期有一個官員叫李光。他從小的時候,就能樹立遠大的志向,顯示出與眾不同的風采。李光的父親評價他:“吾兒云間鶴,其興吾門乎!”[1]李光不負眾望,終于考上了進士,走上了仕途,實踐其為君盡忠、為民做事的人生理念。他不論在什么地方,任什么職務,都不會改變其做實事的意愿和行為。他在開化縣擔任縣令的時候,面對當地文教落后的局面,決心下大力氣進行扭轉。在開化,縣學荒蕪,學風頹唐,士者不舉。經過調查研究和集中分析后,李光決定建造新縣學,聘請鄉賢名士講學于此。此刻,開化最需要錢財支持?!靶鹿偈苁?,以交代為第一務,而惟錢谷為尤要?!盵2]李光摸底開化縣財政狀況后,發現財力緊缺,沒有多余的錢財來建造縣學。慢官惰官會選擇知難而退,放棄最初的堅持。李光則不然。他認準一件事,有扭住不放,一抓到底的決心。于是,李光撰寫了建造縣學的詳細方案,呈交給上級官府,最終獲得四十多萬的財政撥款,用于建造縣學。緊接著,李光親自負責縣學建造事宜,采購材料、整合資源、調動群眾、群策群力,最終建造成了新縣學。建造新縣學是縣里的一件大事、喜事、好事。李光特意邀請老家在開化、人暫住在蘇州的鄉賢程俱撰寫祝文。程俱經過認真準備和思考,撰寫了《衢州開化縣新學記》,影響非常大。辦教育是給當地的最大福利,澤被了全縣百姓。程俱專門為李光寫了四首詩,其中一句尤能表現作者對李光政績的認可:“偶聞賢長官,邂逅尉所望。”[3]
后來,李光調任平江府(蘇州府)常熟縣任知縣。李光不畏豪強,致力于打擊地方豪強權貴,穩定社會秩序。常熟縣有一個叫朱沖的人,因開藥材鋪,意外成為暴發戶。當時權臣蔡京移居錢塘,經過蘇州,心血來潮,答應為當地捐建一座寺廟閣樓。朱沖為了結交蔡京,愿意出錢修建該寺廟閣樓,得到蔡京賞識。蔡京不久回京且官復原職,于是就重用了朱沖及朱沖之子朱勔。朱沖父子搭上了蔡京這條線,對蔡京展開金錢攻勢,更加得到蔡京的信賴。朱沖父子為蔡京和宋徽宗承辦運載花石綱之活,惹得百姓怨聲載道。朱沖父子還巧取豪奪、魚肉百姓、橫行鄉里,被李光所聞。當時,朱家一個童仆在市井為非作歹,被李光抓起來并治罪。“勔(朱勔,作者注,下同)怒,諷轉運使,移光(李光)知吳江,光(李光)即日以狀上于郡,將致仕以歸。會有直其事者,而光(李光)挺挺自若。勔(朱勔)終不能害也。”[4]當時,朱勔權勢熏天,李光能夠對其作奸犯科之事進行有力回擊,實屬難得。后來,李光被調到京東西學事司任職,對朱勔始終沒有屈服?!氨M管朱勔氣焰熏天,但是李光始終沒有向他趨附一直到宋欽宗靖康元年,他還在上疏彈劾朱勔?!墩撛u等札子》《論制國用札子》《論胡直孺札子》《論燕瑛、胡直孺札子》《論燕瑛、胡直孺第三札子》等文,都有彈劾朱勔的言論,不可謂不執著?!盵5]沒有與豪強權貴做斗爭的堅定決心,是不可能采取持續行為的。
李光為官有一個特征是敢于直言,這與他忠心為國的品性是分不開的。他在擔任吏部司封員外郎后,向宋徽宗呈上一篇《乞開言路札子》,諫言宋徽宗要廣開言路。李光在《乞開言路札子》中指出:“陛下所當憂勤宵旰,虛己以聽納;群臣所宜精白勉勵,夙夜以進戒。”[6]李光利用深厚的學養、扎實的文采、透徹的說理,告誡宋徽宗要虛心聽取民意和各方意見,否則民意和意見不上達君主,君主決策就會盲目,就會動搖國本。當時宰相王黼以李光越職諫言之由,將其貶到桂林陽朔縣為官。宋欽宗即位后,召李光回朝,擔任右司諫,負責諷諭規諫,可以光明正大地向朝廷進行諫言。當時,李光不滿蔡京父子專權擅政,待蔡京父子被放逐之時,上疏《論蔡攸欲潛入都城札子》,對蔡京之子蔡攸以護衛太上皇行宮為由妄圖進駐京城進行諫言:“若攸(蔡攸)果入都城,則百姓必致生變,萬一驚犯上皇屬車之塵,則臣坐不預言之罪。伏望陛下特降睿旨,早賜黜責施行?!盵7]李光之言十分有理,既然蔡京父子危害巨大,已然放逐,為何還要給予其放還的可能和空間。因蔡攸為禍較多,最終在流放中,被朝廷使者殺害。當時,李光看到朝廷重用李會、李擢,上疏《論李會、李擢札子》,陳述這二人既無尺寸之功,又主張避敵割地,需嚴加懲處。結果,其諫言如泥牛入海,杳無音訊。金兵入京師,擅自逃跑的京師士大夫有許多。面對此情此景,李光上《論在京擅離官守人一等科罪札子》,諫言皇帝要有獎懲機制來管理官員:“臣竊惟圣主制世御俗之方,莫大于賞罰。所以行賞罰者,莫先于至公。”[8]朝廷已經積貧積弱多時,不可能因李光一言而扭轉局面。但李光的忠誠之心,可見一斑。他一旦發現朝政中的缺失,一定會諫言陳詞,以堅持的精神為原則,持之以恒地表達自己的真摯政治見解。
南宋政權建立后,李光的仕途充滿了起伏之態。既做過朝中顯要之官,又當過基層實務之吏,閱歷可謂豐矣。受秦檜及其黨徒的打擊,李光被貶到海南瓊州。荒涼偏遠之地,沒有消磨李光之志。他沒有垂頭喪氣、一蹶不振,而是調整自己的心態,積極地適應當地的生活。他的心態是樂觀的。經歷了宦海沉浮,路途艱險、環境惡劣帶來的身心疲憊之感更能釋懷一些。此時的他,走入了蘇東坡的內心,與蘇東坡發生了跨代共鳴。62歲的蘇東坡被貶為瓊州別駕,已然是李光來瓊州前50多年的事情了。李光更加注重尋蹤蘇東坡在海南的印跡,探尋心靈解放的可能。瓊州的雙泉,因蘇東坡在瓊州飲而聞名。李光經過探尋,找到了雙泉,發現雙泉已經面目全非,十分荒蕪了。經李光努力,做了大量清理、維護工作后,雙泉之水又變成了清醇香甜之味。當地百姓又能飲這幸福之水了,還能方便百姓灌溉。李光作了一首《雙泉詩》,對蘇東坡在瓊州的貢獻贊不絕口:“蘇公(蘇東坡)經行地,亭宇稍葺整。方池湛寒碧,曾照東坡影。”[9]在瓊州待了六年后,1150年,李光再度被貶,去了昌化軍。到了昌化軍后,李光發現了更多蘇東坡的遺跡。當年蘇東坡來到昌化軍后,當地黎子云兄弟修建的有水有竹有林有草的黎氏園,留下了蘇東坡與眾多文化賢達的身影。李光來到昌化軍后,在海南士人的安排下,來到黎氏園,緬懷蘇東坡:“緬懷東坡老,陳跡記舊痕。空余載酒堂,往事孰與論?!盵10]李光持之以恒地搜集在海南的蘇東坡書畫遺文,深入地探尋蘇東坡在海南的足跡,是因為與蘇東坡有著同為貶人卻心懷天下的情懷使然。在哀悼蘇東坡的同時,李光是為了更好地傳承蘇東坡的文化精神,在人生低谷甚至被罷黜被冷落被忽視中,仍然能與自然親近,仍然能與友人談笑有鴻儒,仍然能用闊達的心性包容世間的萬物。蘇東坡致力于昌化文教事業的發展,使當地出現了厚重的文氣。李光繼承蘇東坡的事業,推行禮樂教化,傳播儒家之學,有“尼父道行千載后,坐令南海變東周”[11]之大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