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作中,每個人都應該發揮自己最大的潛能,努力地工作,而不是浪費時間,尋找借口。要知道,公司安排你這個職位,是為了解決問題,而不是聽你關于困難的連篇累牘的分析。
——通用電氣原CEO杰克·韋爾奇
世界上不存在一份沒有任何問題的工作。
工作就是一個不斷碰到各種問題并逐一解決問題的過程。
問題不會自己消失,除非將其徹底解決。
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我們的核心競爭力。
工作就是解決問題的過程
不管你是剛剛步入職場,正處于“貨比三家”、“騎馬找馬”的不確定階段,沒有什么方向,也沒有什么目標,還是你已經在職場上摸爬滾打了一些年頭,每天早出晚歸像陀螺一樣忙忙碌碌,希望哪一天能熬出頭;不管是你整天愁眉苦臉,還是你常常怨聲載道,你都要面對一件事,那就是工作。
除了周末和節假日,我們每天都要去工作,甚至有些人周末和節假日也要堅守在崗位上。工作這件占據了我們人生一半還多的時間的事情,不僅承載了我們一生的雄心、理想和價值,還關系到我們的財富、地位和人生。不管你愿不愿意承認,我們一生幸福與否,工作是第一位影響因素!
在工作中,我們會做各種各樣的事情。然而你是否思考過:既然工作如此重要,那么工作到底是什么呢?這樣一個看似簡單的問題可能很多人都回答不上來。這個從我們走出校園、參加工作開始就幾乎每天接觸的問題,卻成了一個讓我們迷茫與困惑的大難題。
在一次培訓活動開始前,培訓老師這樣問坐在下面的學員:“大家想一想,我們工作的實質是什么?”
學員們面面相覷,一臉茫然。過了一會,有人說:“工作不就是為了掙錢嗎?”有人說:“工作是為了給自己積累經驗。”有人說:“工作能讓我獲得成就感。”
培訓老師點點頭,微微一笑:“大家說得都對,但是這些只是表面現象。從本質上說,我們每一個人的工作都是一樣,做管理的和普通員工沒有什么區別。”
“可是,管理人員和普通員工的工作還是有很大差別的吧?”有人小聲地說。
培訓老師說:“確實,一名管理人員,每天要開會,要聽匯報,要分派任務;一名普通員工,就拿銷售人員來說,每天要打電話約客戶,要拜訪客戶,要匯報工作。不過這是由他們不同的崗位職責而定的。他們的工作有一點始終是相通的,這也是所有工作的共同點,就是面對問題,解決問題。不管你是管理人員,還是普通員工,所做的那些事情的根源,其實就是不停地解決工作中出現的各種各樣的問題。換句話說,工作的實質,就是憑借個人的能力、經驗、智慧,去克服困難,解決那些妨礙我們實現目標的各種問題。”
在任何一家企業,不論他是負責協調與指揮的管理人員,還是負責執行、完成任務的操作人員,工作中遇到問題總是難以避免的,而設法解決這些問題,恰恰就是工作的核心與本質內容。這就像松下電器創始人松下幸之助所說的那樣:“工作就是不斷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最終解決問題的一個過程——晉升之門將永遠為那些隨時解決問題的人敞開著。”
這番話一語見的地道出了工作的真諦:工作不是執行計劃、完成任務,不是“低頭拉車”賣苦力,不是上司吩咐什么我們就照章執行,然后就可以心安理得地等著拿工資。
這不能稱其為工作,不過是在應付工作而已。真正的工作,應該是“憑借個人的能力、經驗、智慧”,解決那些出現在我們工作中的問題,這樣才能讓我們更接近自己的理想和目標。
2009年6月19日,楊瀾在重慶大學為大學生們作報告,在談到大學生就業時,講了自己當初并不順利的一段求職經歷。
1990年,楊瀾從北京外國語大學畢業了。當時國家剛剛開始實行不包分配政策,因此應屆畢業生不得不自己尋找門路。楊瀾也不例外,為了找工作,她跑了許多家單位,但始終沒有找到滿意的工作,于是回家找父親“撒氣”:“你為什么不能給你那些學生打個電話,找點關系?”
父親沒有回答她,而是連續反問了她三個問題:“你是不是大學畢業了?你是不是接受到很好的教育了?你是不是成年了?”在得到肯定的答復后,父親語重心長地說了一句:“父母責任已盡到了,剩下的靠你自己。”
于是,楊瀾打消了依靠父親的任何想法,她決定靠自己的努力找到工作。不久,一個改變命運的機會來了——中央電視臺要在女大學生中招聘《正大綜藝》主持人,楊瀾也抱著試一試的想法和同學一道去參加了面試。面試時,她理直氣壯地詢問考官:“為什么女主持一定要青春貌美?”
弄得在場其他的應聘者都瞪大眼睛望著她。楊瀾的快言快語讓考官們吃了一驚。她接著說:“其實女性也可以很有頭腦的。中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里出現了很多卓越的女性,在各個領域里并不比男性的成就低,比如李清照、黃道婆等等。”
考官們饒有興趣地請她繼續說。楊瀾說:“我想,如果我們中間的哪一個有幸能夠勝出,在最后能做這個節目主持人的話,我想她應該是做一個聰明的主持人,而不是男主持人的陪襯。”楊瀾的這段話,讓考官感到非常意外,他們當即拍板,通知她到中央電視臺試鏡。從此,楊瀾開始了全新的人生。
成功者與失敗者的分水嶺,就在于前者能夠勇敢地解決問題,闖過難關,通向勝利,而后者只能像駝鳥一樣,遇到問題,要么把頭埋進沙子,對問題視而不見,要么還沒有努力就已經望而卻步,持觀望態度,甚至指望別人能夠替自己解決問題。
工作中總是有層出不窮的問題和困難,不要習慣性地認為這些問題、困難是屬于上司和老板的,和我們無關。事實恰恰相反,那正是我們需要做的事情。我們去看看那些高績效的員工,那些靠著某些因素成功的“幸運兒”,他們從來不曾回避問題,從來不曾懼怕困難。他們總是積極思考,不僅能夠透過表面現象看到問題的本質,更能從中找出有效解決問題的辦法,因此,他們總是能夠克服別人克服不了的困難,解決別人解決不了的問題。
所有的工作都是由大大小小的問題組成的,工作的實質,就是解決這些問題,員工的基本責任也就是解決自己工作中的問題。優秀員工,從來就不會指望著別人替自己解決“我的問題”,而是努力解決好與自己有關的所有問題,包括“我的問題”、同事的問題、上司的問題,當然還有客戶的問題。因此,如果你是一名優秀員工,或者你想成為一名優秀員工,就不要整天為了避免錯誤而躲開問題,不要猶豫,不要遲疑,勇敢地去解決所有的問題吧!
感悟與反思
1.描述一下你的工作崗位、工作性質。平時你是以一種什么樣的狀態工作的?你對這份工作有什么看法?
2.你怎樣看待工作就是解決問題這個觀點?你覺得你的工作是在解決問題嗎?
沒有問題才是最大的問題
在工作中,似乎總有接連不斷的問題出現在我們身邊,等著我們去解決。這些未知的問題總是意味著困難和麻煩,充滿著不確定性,因此總是讓人感到害怕,無法做出決定,害怕出錯誤,不能對后果有效預測,于是很多人就想選擇逃避,不想承擔責任。
那么,難道這世界上就沒有一份不存在問題的工作嗎?為了解答這個問題,我們不妨先看這樣一個故事。
在一家俱樂部餐廳的一個角落里,一位企業家正獨自喝著悶酒。一位剛剛用完餐的管理咨詢師發現了這位一臉消沉的企業家,就走上前問道:“你是不是有什么困難,不妨說出來,說不定我能幫你!”
那人看了他一眼,冷冷地說:“我們公司的問題太多了,我已經無能為力了,沒有人能幫助我。”
這位咨詢師立刻掏出名片,表明了他的身份,同時請這位企業家第二天的時候到他的辦公室去一趟。
第二天,企業家如約前往。咨詢師說:“走!我帶你去一個地方。”企業家不知道對方葫蘆里賣的是什么藥,但還是好奇地隨他去了。
咨詢師開著車來到郊外。企業家下車一看,原來是一處墓地。咨詢師指著前面的墳墓對企業家說:“你看看吧,只有這里的人是統統不被問題困擾的。”
企業家恍然大悟。
沒有不存在問題的工作,沒有遇不到問題的企業。有問題其實很正常,這就像人生中會遇到種種麻煩與不測一樣。到目前為止,還沒有聽說過有誰在工作中沒有碰到過問題、什么事情都一帆風順的人,不管他是公司老總,還是普通員工。
只要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我們就會遇到問題。解決問題,是我們每個人每天都必須面對的現實。其實從我們還是一個嬰兒的時候起,我們就開始嘗試著解決問題,一步步地學習解決問題:我們解決了用餐具吃飯的問題,解決了學會走路的問題,解決了自己穿衣服的問題,然后,我們又去學校上學,解決學習中的種種問題。
畢業之后,走上工作崗位,也是為了解決問題而來的。我們要解決工作本身的問題,解決和上司、同事們的人際關系問題,并通過工作解決我們自身的生存與發展問題。而遇到問題,能夠認真地思考、研究,尋找各種解決途徑,提升自己的問題解決能力,那些麻煩、困難就會在持續的提升與改進中迎刃而解。
1998年1月,中央電視臺的領導找到了名不見經傳的李詠,當時他剛拍完香港回歸的專題片。領導要他去國際頻道做綜藝節目的主持人。盡管領導說“從理論上講,你不是一個綜藝節目主持人的坯子,最終的發展可能是個實力派”,但李詠還是抱著試試看的心理去了。
畢業于北京廣播學院播音系的李詠,進入中央電視臺后,覺得自己的長相實在無法恭維,從來沒有想過會和“金牌主持人”沾上關系。此前,李詠幾乎什么都干過,做過導演,拍過專題片,還撰過稿,唯一沒接觸過的就是綜藝節目的主持人,甚至有一段時間還一直躲著主持人的工作。
1月11日,李詠正式登臺,可一上臺就出了問題,他說完“觀眾朋友大家好”,鞠了一個躬,再一抬頭,燈光一打,什么都忘了,接下來的時間,用他自己的話說是“胡說八道,上句不接下句”。節目播出之后,他發現自己說的話幾乎全被導演剪掉了,他的鏡頭也少得可憐。
李詠沒有抱怨,也沒有放棄,他說“什么不會,我可以學”。他請身為制片人的妻子準備了一個筆記本,把自己在主持中存在的問題一一記錄下來,哪怕是最細微的毛病都不放過,然后逐條探討、改正。很快,他便形成了自己的主持風格。隨著《幸運52》、《非常6+1》一路飄紅,他也成為了中央電視臺的“當家小生”。
發展會遇到困難和問題,成才會遇到挫折和考驗。有問題才表示有希望,有問題才說明有機會。只要我們敢于正視問題,用心解決問題,就可以求得發展,不斷前進。沒有發現問題,不代表沒有問題,如果你希望沒有問題,試圖回避問題,那才是最大的問題。
問題總是與個人的成長相伴相隨,正是因為有了問題的存在,才能促進我們不斷地取得成績。如果發現不了問題,我們就少了一份前進的動力。總認為沒有問題的員工,在工作中不會取得突破;總認為沒有問題的管理者注定要失敗。
在很多企業中,很多人看不到問題,更看不到自己的問題。這不單單是因為能力不足,而是他自己從來就沒想看出問題,說得再殘酷一點,就是從來沒有要求自己不斷進步,把工作進一步做好。如果不能反思自己的工作,如果不能發現工作中的問題,如果不能對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這本身就是最大的問題。
任何一項工作,我們都會不可避免地遇到很多的問題,面臨很多的困難,甚至要走很多的彎路。人總是要在不斷磨煉、不斷積累的過程中才能提高自己,而問題,恰恰是磨煉一個人、改變一個人、提高一個人的好機會。問題與成績是并存的,兩者互為條件,相互影響。大到一家企業,小到一個員工,如何看待身邊的問題,將會決定其是成功還是失敗。有問題是正常的,而我們唯一要做的,就是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感悟與反思
1.優秀的人,知道如果找不到自己的問題,進步就是一句空話。因此他們總是會反思自己的工作,找不到自己的問題時,他們甚至會求助于比自己做得好的人,或者自己的領導,為自己提出新的要求。他們會通過橫向比較,幫助自己看到問題。
2.一般來說,不能勇敢地面對問題,可能有這樣幾個方面的原因:
●覺得面子上過不去,自尊心受到傷害,假裝問題不存在。
●認為自己只負責執行,解決問題是主管的事,應該由他做決定。
●認為問題的發生與自己無關,怪環境,找借口,想找個“替罪羊”。
●解決問題需要改變自己,但自己不愿意放棄那些自己覺得很舒服卻對工作有害無益的不良習慣。
●害怕冒險,害怕失敗,害怕承擔責任。你是哪種情況呢?
能解決問題才能說明你有價值
職場打拼,靠什么安身立命?升職加薪,靠什么脫穎而出?領導倚重,靠什么平步青云?一份研究報告給出了一個答案:無論哪一種行業,企業對各級員工解決問題能力的要求占到總職業要求的25%,遠遠高于對其他能力的需求。解決問題的能力已經成了當今企業在招聘過程中更為看重、更為關注的能力,它才是打開職場大門,讓你安身立命、脫穎而出、平步青云的“金鑰匙”。
那些善于找方法解決問題的人,才是社會的稀有資源,才是行業的明日之星,即使他們沒有刻意地追求機會,機會也會主動找上門來。
一家公司的普通業務員周杰正在上海出差,無意中得知一位外商手里有一批鋼材,當時國內鋼材價格急劇上漲,如果能談妥這筆生意,利潤非常可觀。
周杰一方面積極與外商的秘書接洽,一方面向公司求援。可公司沒有這方面的經驗,擬不出談判合同,老板卻給周杰下了一條“死命令”,只許成功,不許失敗。
周杰明白,只能靠自己了。他下載了一些資料,對國際鋼材交易價格心里有了底。可英文不是他的專長,他沒辦法擬訂出一份規范的國際鋼材交易中英文合同。
他想找到翻譯公司,可當天正好是星期天,沒人上班,等到星期一,一切都晚了。他想起一位國際貿易專業的老鄉,同樣不巧,老鄉在深圳出差,手頭沒有材料,心有余而力不足。
周杰又把電話打到了做公務員的大學同學那里請求幫助。同學雖然不懂這方面知識,但很快就幫忙找到了一位專業人士。在專業人士的幫助下,周杰的中英文合同范本很快就搞定了,隨后他又準備好了相關資料,就自信地走進了外商住宿的賓館。
周杰笑到了最后。事后老板對他說:“我沒想到你能拿到這份合同,如果換成我,早就放棄了。但你卻做到了,而且做得非常好,這證明了你的與眾不同。對了,香港總公司說要選派一名年輕人到總部去鍛煉,我已經把你的名字報上去了。”
為什么周杰能脫穎而出,獲得到公司總部培訓的機會?就是因為他不畏困難,克服了一個又一個障礙,最終圓滿地完成了任務,為公司解決了一個大難題,還給公司帶來了一筆可觀的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