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琴聲與代碼
- 師大南路留離愁
- 江大荒
- 1369字
- 2025-02-11 19:30:49
回到上海后,江心秋的生活被實驗室的代碼和論文填滿。但每天晚上十點,他都會準時收到一條短信。
“今天的練習結束了,肖邦的《革命練習曲》終于能完整彈下來了。“余曉娓的短信總是這樣開頭。
江心秋會放下手中的論文,仔細回復:“辛苦了。記得喝點溫水,別著涼。“
他們的交流大多通過短信。余曉娓會拍下校園里的銀杏樹發給他,金黃的葉子在陽光下閃閃發亮;江心秋則會分享實驗室窗外的夜景,東方明珠塔在夜色中璀璨奪目。
2008年春天,江心秋終于攢夠了錢,買了去南昌的火車票。這一次,他提前告訴了余曉娓。
“我在車站等你。“她的回復很簡單,卻讓江心秋心跳加速。
火車晚點了兩個小時。當他拖著行李箱走出站臺時,一眼就看見了人群中的余曉娓。她穿著米色風衣,長發扎成馬尾,在寒風中輕輕擺動。
“等很久了吧?“他快步走過去。
余曉娓搖搖頭,從包里拿出一個保溫杯:“給你帶了熱牛奶。“她的手指凍得有些發紅,“我知道你胃不好。“
江心秋接過保溫杯,溫熱的觸感從掌心一直蔓延到心里。他們并肩走在南昌的街道上,路邊的梧桐樹剛剛抽出新芽。
“我帶你去個地方。“余曉娓突然說。
她帶他來到一家老舊的唱片店。店主是個白發蒼蒼的老人,見到余曉娓便笑著打招呼:“小余來了。“
“陳爺爺,這是我朋友江心秋。“余曉娓介紹道,“他是個很厲害的程序員。“
江心秋有些局促地點頭。余曉娓輕車熟路地走到角落的唱片架前,抽出一張黑膠唱片:“你聽過格倫·古爾德的《哥德堡變奏曲》嗎?“
他搖頭。余曉娓將唱片放在老式唱機上,悠揚的琴聲在狹小的空間里回蕩。
“這是我最喜歡的版本。“她輕聲說,“古爾德彈得很慢,每個音符都像是在思考。“
江心秋看著她專注的側臉,突然明白了她說的“音樂像一座孤島“是什么意思。那一刻,他多希望自己也能懂音樂,能和她一起分享這座孤島。
回到上海后,江心秋開始自學音樂理論。他在實驗室的電腦上安裝了一個鋼琴模擬軟件,趁著午休時間練習。同事們笑他:“老江,你這是要轉行當音樂家啊?“
他只是笑笑,繼續對著屏幕上的琴鍵敲擊。雖然彈出來的音符生澀難聽,但每當聽到熟悉的旋律,他就會想起余曉娓在唱片店里的樣子。
2009年夏天,余曉娓來上海參加鋼琴比賽。江心秋請了假去接她。
“我住這里?“余曉娓看著眼前的快捷酒店,有些驚訝。
江心秋臉紅了:“我......我攢的錢只夠住這里。離比賽場地很近,走路只要十分鐘。“
余曉娓卻笑了:“挺好的,很干凈。“
比賽那天,江心秋坐在觀眾席最后一排。余曉娓穿著黑色禮服走上舞臺,聚光燈下的她美得不可思議。她彈的是李斯特的《鐘》,難度極高的曲子。
當最后一個音符落下,全場響起熱烈的掌聲。江心秋看見評委們頻頻點頭,他知道,余曉娓一定會拿到好名次。
果然,她獲得了第一名。領獎時,余曉娓的目光掃過觀眾席,與江心秋的視線相遇。她眨了眨眼,嘴角微微上揚。
那天晚上,他們在外灘散步。黃浦江的風吹起余曉娓的長發,她突然說:“我可能要出國深造了。“
江心秋的腳步頓了一下:“去哪里?“
“維也納。“她停下腳步,轉身面對他,“那里有最好的音樂學院。“
江心秋看著江對岸的燈火,沉默了很久才說:“這是很好的機會。“
“你會等我嗎?“余曉娓問。
“會。“他毫不猶豫地回答。
余曉娓笑了,從包里拿出一個MP3:“這里面是我錄的曲子,想我的時候可以聽。“
江心秋接過MP3,握在手心里。他知道,從這一刻起,他們的距離將不再只是上海到南昌的火車,而是跨越半個地球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