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西行迷情——高昌情劫
- 西游中轉:我的500年輪回
- 半部俗人
- 2249字
- 2025-03-01 16:14:55
法明自古寺西行,風沙蔽日,足跡遍布荒漠戈壁。他翻越雪山,靴底磨穿,涉過湍流,衣衫濕透,毒蛇噬足,他以草藥裹傷,猛獸咆哮,他燃篝火驅趕。饑寒交迫中,手中木杖斷裂,佛珠散落,他拾起一顆,低語:“紫鈴,待我尋你。”每逢夜深,他倚石而眠,夢中紫鈴的身影若隱若現,低語:“我在等你。”這聲音如燈,燃盡他疲憊,驅他前行。他不知這漫漫西路是為真經,還是為她,只知不走,便無答案。
數月后,法明瘦骨嶙峋,僧袍襤褸,終至高昌王城。這座綠洲之城,佛塔聳立,梵音裊裊,香火繚繞,佛教為國教,國民虔誠。然而,繁榮背后暗藏隱憂。田間農夫棄鋤誦經,市肆商販閉肆禮佛,街頭巷尾,僧侶比比皆是,民眾隨遇而安,不思進取。法明初入城,見一老農倚佛塔而眠,手中念珠滾落,田地荒蕪,他嘆道:“佛法普度,怎成怠惰之因?”
高昌王麴文泰聞法明自中原而來,親率百官出迎。王身披金甲,目光炯炯,見法明雖形容憔悴,卻氣度不凡,遂邀入宮中,設宴款待。席間,麴文泰豪聲道:“法師遠涉萬里,定有大志。何不留高昌,共弘佛法?”法明低頭,木然答:“貧僧西行,為尋真經,普度眾生。”麴文泰大笑,拍案而起:“好志向!我高昌敬佛重僧,愿與你結為兄弟,共創盛事!”法明心動,感其誠,遂焚香結拜,自此兄弟相稱。
翌日,麴文泰設宴慶賀,宮中歌舞升平。法明獨坐一隅,目光游離,忽見一女子步入殿中。她身著碧紗長裙,眉目如畫,步態輕盈,手中持一枝蓮花,笑靨如春。法明心頭一震,手中茶盞落地,碎聲清脆。那女子,正是高昌公主麴蓮兒。她抬眼與法明對視,目光交匯,法明只覺魂魄飄搖,腦海紫鈴的身影與之重疊。他喃喃:“紫鈴……是你嗎?”
宴罷,麴蓮兒尋至法明,柔聲道:“法師為何失神?蓮兒冒昧,可否一問?”法明回神,聲音顫抖:“公主容貌,與我夢中之人相似,貧僧失態,請勿見怪。”麴蓮兒輕笑,蓮花遞至他手:“法師既為佛門中人,怎會夢中有人?此花贈你,愿解煩憂。”法明接花,指尖觸及她手,溫熱如電,他心亂如麻,低語:“或許,她便是你。”
自此,法明常與麴蓮兒相見。她聰慧溫婉,喜誦佛經,每與他論道,言語投契。法明漸生情愫,夜中撫花,紫鈴的低語與麴蓮兒的笑聲交織,他自問:“若她是紫鈴轉世,我尋經何用?這千年之約,是否已在此刻兌現?”他憶起觀音教誨:“你若執意尋她,便在眾生中尋。”心念一動,佛法漸淡,情根深種。
然,高昌國內,佛教分支爭斗暗潮涌動。顯宗僧侶主張研經明理,密宗僧侶推崇咒術秘法,兩派互不相讓。顯宗長老斥密宗“迷信惑眾”,密宗上師反駁顯宗“空談無用”。國民因派系分裂,紛爭不斷,田地拋荒愈甚,商貿凋敝。法明初見此景,勸麴文泰:“佛法雖善,若執于一偏,國將不國。”麴文泰嘆道:“我欲調和,奈何積弊已深。”
一日,麴蓮兒邀法明游王城佛寺,二人并肩而行,夕陽染紅塔影。她忽道:“法師,你眼中常有哀色,可是心有未了之事?”法明沉默,終吐真言:“我西行,為尋一女子,她魂散眾生,我以為……你是她。”麴蓮兒一怔,隨即淺笑:“若我是她,你愿為我留下?”法明心跳如鼓,低聲道:“若你是她,我愿棄一切。”
此言既出,法明如釋重負,又如墮深淵。他向麴文泰坦言心意,求娶麴蓮兒。麴文泰雖驚,卻感法明真誠,笑道:“我妹若愿,法師便是我高昌駙馬!”麴蓮兒含羞應允,婚事遂定。法明脫下僧袍,換上錦衣,佛珠置于案前,木杖倚墻,他望著鏡中俗人模樣,低語:“紫鈴,我為你而來,此生足矣。”顯宗長老聞訊,怒斥他“背棄佛門”,密宗上師卻賀他“隨緣自在”,法明置若罔聞,心中只有麴蓮兒。
婚后,法明與麴蓮兒琴瑟和鳴,他在高昌教書育人,修寺弘法,漸成家業。麴文泰賜田宅,封官職,法明似忘前塵,沉醉新生活。然,國民怠惰愈甚,田荒城衰,顯密爭斗不休,法明漸覺不安。每逢月圓,他獨坐庭院,耳邊似聞梵音,紫鈴的面容在月光中模糊。他自問:“若她不是紫鈴,我棄佛何辜?若佛法無用,高昌何衰?”麴蓮兒察覺他異,柔聲問:“夫君,你可后悔?”法明搖頭,抱她入懷:“不悔,只是心有余悸。”
情劫未平,禍起蕭墻。高昌貴族不滿法明外來身份,又妒其受寵,暗中散布流言:“此僧棄佛入俗,惑亂公主,必禍國!”他們聯合顯宗長老,指責法明“毀佛根基”,密宗上師卻暗助貴族,欲借機奪權。麴文泰力保法明,斥道:“我弟真心待國,爾等何疑?”貴族不服,密謀聯合外敵突厥,欲廢王另立。
一夜,叛軍攻入王城,火光沖天,喊殺震耳。法明攜麴蓮兒逃至佛寺,藏于塔中。叛軍逼近,塔外刀光閃爍,顯宗僧侶誦經求佛,密宗僧侶施咒驅敵,卻皆無用。麴蓮兒握他手,淚眼婆娑:“若我非你所尋,你可悔?”法明苦笑:“你是她也好,不是也罷,此刻我只知護你。”他持斷杖迎敵,身中數刀,血染塔壁。
危急之時,麴文泰率軍反擊,叛亂平息,法明卻氣若游絲。他倚塔而坐,麴蓮兒哭伏他胸前:“夫君,莫棄我!”法明撫她發,低聲道:“若有來世,我再尋你……”話未盡,他眼閉,手中蓮花落地,似紫鈴嘆息。
剎那,金光再現,觀音現身塔頂,俯視法明殘魂。“金蟬子,你棄佛法,陷情劫,然此心未泯。你可知,麴蓮兒乃紫鈴魂之一片,緣起緣滅,皆是試煉。”法明魂魄顫抖:“菩薩,她若真是紫鈴,為何我救不得?”觀音嘆息:“她魂散眾生,非一人可聚。狹隘迷信,誤國誤己,你若欲救,唯有西行,取經渡世。”法明淚落:“我再無憾,只求她安。”觀音拂塵一揮,金光散去,法明魂逝,塔中寂靜。
高昌王城,麴蓮兒葬法明于佛寺后山,蓮花碑前,她低語:“若你是她,我便等你來世。”風起,花瓣飄落,似紫鈴的淚,似法明的嘆。高昌國民哀嘆:“佛法無救,國何存?”顯密之爭未息,城衰更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