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西行試煉——獻祭與新生
- 西游中轉:我的500年輪回
- 半部俗人
- 1703字
- 2025-03-01 15:40:48
天山深處,風雪如刀,徐潛倚靠巨石,氣息微弱,生命之火在刺骨寒風中搖曳欲滅。手中佛珠散落雪地,映著微光,似紫鈴的淚光。他閉上眼,腦海浮現心語國湖畔的倩影——紫鈴輕撫長生花,低語:“我在等你,無論幾世幾生。”他呢喃:“紫鈴,我盡力了……若此生無緣,下一世我必尋你。”聲音被風卷走,意識墜入無盡黑暗。
忽然,一道金光刺破風雪,溫暖如春,籠罩徐潛冰冷的身軀。金光中,蓮花綻放,觀世音菩薩現身,白衣飄然,手持凈瓶,目光悲憫如水。她俯視徐潛,低聲道:“金蟬子,你的輪回至此,你的執念如火,焚身不息。你可知,此刻是你獻祭之時?”
徐潛的靈魂緩緩升起,漂浮于金光,眼中淚光閃爍。他凝視觀音,聲音顫抖:“菩薩,我的獻祭為何?九世尋她不得,這一世我仍不甘。佛法教我放下,可這愛如何能滅?”他頓了頓,低語如泣:“每逢夢見她,我便覺此身無用,九世奔波,只換一場空。若獻祭能讓她安寧,我甘愿魂散,可為何心仍如刀絞?”
觀音輕嘆,凈瓶灑下甘露,化作光點環繞徐潛,似在撫慰他的傷痛。她柔聲道:“金蟬子,愛非滅,乃化。你之執念,非罪,乃因。你以九世之苦,換三界之光,紫鈴之魂已散于眾生,你的獻祭,是為她,也是為天下。”
徐潛低頭,雙手緊握,指節泛白。“我懂您的慈悲,可我心如刀割。若她散于眾生,我救眾生是否能救她?”他抬頭,眼中燃起微光,“若救眾生卻救不了她,這慈悲又有何用?佛法渡人,怎不渡我此心?”
觀音微笑,眼中透出無盡智慧。“渡人即渡心,你心之苦,乃眾生之苦,救她即救己。”她頓了頓,聲音如泉:“汝心如燈,執念如油,燃盡方明。紫鈴散于眾生,恰如燈火散于暗夜,你若持燈西行,便是照亮她魂。”拂塵輕揮,天山雪花凝滯,金光中隱現流沙河虛影,徐潛靈魂化為光點,緩緩融入蓮花,花瓣逐一凋落,似在告別前世。
徐潛淚水滑落,融入金光。他低聲道:“菩薩,若西行可讓她安寧,我愿獻此身。可我怕這顆心,終究放不下來。”觀音點頭,金光如潮,吞噬一切。“金蟬子,你的癡情,是你的劫,亦是你的道。以此身獻祭,化作新生,你將轉世為僧,名法明,自寺廟西行,尋真經普度眾生。去吧,路漫漫,答案在途中。”金光散盡,徐潛肉身化為灰燼,唯余一朵長生花瓣隨風飄落,似紫鈴的嘆息。天山寂靜,風雪掩埋一切。
初唐,長安城郊,一座古寺掩映于松柏之間,晨鐘悠揚。幼年法明猛然睜眼,額間冷汗涔涔。他年僅五歲,卻目光深邃,似藏千年記憶。他常獨自坐在寺后山,凝視西天落日,手中撥弄佛珠,似在數著什么。長老問他何故,他只答:“我在等人,可不知是誰。”長老見他聰慧異常,收為弟子,賜名法明,取“法光普明”之意。
歲月如梭,法明十五歲時,隨長老云游,見戰后村落尸橫遍野。他誦經超度,夜中卻夢見紫鈴立于廢墟,低語:“救我。”自此,他講經更勤,心卻愈發不安。至弱冠之年,他的講經聲傳遍寺院,引無數香客。他手持佛珠,指尖摩挲,紫鈴的聲音似從珠中傳來:“我在眾生中,等你。”他心神一震,抬頭望西,眼神迷離。是尋真經普度眾生,還是找她重續前緣?他分不清,只知那遙遠的西天,藏著他此生的答案。
一日清晨,寺院檐下,法明收拾行囊,準備西行。長老慧寂拄杖而來,須發皆白,目光如炬。他年輕時曾云游四方,晚年歸寺,視法明如子。慧寂低聲道:“法明,你天資聰穎,佛緣深厚,為何執意西行?”聲音沙啞,帶著試探。
法明低頭,沉默片刻,抬頭道:“師尊,弟子心有不安,夢中常聞一女子呼喚,又覺佛法召喚。西行尋經,或可解惑。”他語氣平靜,卻藏波瀾。慧寂嘆息,眼中閃過慈光:“我見你眼中藏痛,似有未了之事。佛法渡人,切莫迷己。”他遞過一柄木杖,指尖微顫,“此杖乃我當年云游之伴,如今贈你,愿它護你平安。”晨霧彌漫,寺門前的古松低垂,鐘聲三響,似在送別。法明接杖,點頭謝恩,心中暗道:“若無執念,我為何而行?”
古寺山門漸遠,法明一襲僧袍,孤身西行。遠處沙塵如浪,他抬頭見天邊一抹紅霞,似紫鈴裙角,隨即隱沒。他低頭,手握木杖,杖尖劃過沙地,留下一道淺痕,恰如他心頭未斷之線。他想,真經或能渡世,可若無她,這經又有何意?抑或,她便是經中之魂,尋經即尋她?心中如亂麻,他低頭一笑,喃喃道:“或許,路會告訴我。”步履如鐵,踏破風沙,前方,西天之路漫漫無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