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7章 宿命追尋——運河悲歌與輪回終章

寒風掠過江南平原,卷起漫天黃葉,徐潛孑然一身,衣衫襤褸,目光卻如磐石般堅定。他背負對紫鈴公主的執念,憑輪回中零散的記憶,踏上漫漫尋覓之路。每當夜深人靜,他閉上眼,腦海便浮現心語國湖畔的倩影——紫鈴那雙憂傷而溫暖的眼眸,低語如針刺心:“我在等你,無論幾世幾生。”這聲音既是慰藉,也是煎熬,讓他無法停下腳步。

徐潛的記憶如破碎的琉璃,片段零星,卻如燈塔指引他向西。他記得紫鈴的靈魂被長生花封存,或許仍在輪回中等待。他走過洛陽的繁華街肆,穿過長安的殘垣斷壁,每到一處,便向僧侶道士打探線索。一日,他在一座荒郊古塔前駐足,塔前石碑刻著“因果輪回,情劫難斷”,字跡斑駁,似在叩問他的心。他低語:“若情是劫,我寧愿永不醒。”

塔內,一位白眉老僧手持念珠,目光深邃如淵。“施主,你眼中藏千年之痛,所尋何人?”老僧聲音如古鐘,低沉回蕩。

徐潛沉默,片刻后道:“我在尋一女子,她許我千年之約。我不知她今在何處,只知緣分未盡。”

老僧瞇眼,搖頭嘆息:“輪回之中,因果難斷。你尋她,是放不下的執念。佛法有云,放下即解脫。你可知,自己肩負的不僅是私情,更是三界之責?”

徐潛心頭一震,老僧的話如雷霆擊中靈魂。他想反駁,卻覺喉嚨哽咽:“我若放下她,是否背棄千年之約?我若不放下,又如何面對這三界之責?”他告別老僧,步伐沉重,心中迷霧更濃。

與此同時,長安城內,楊廣登基為帝,改元“大業”,雄心勃勃。他欲開鑿大運河,貫通南北,彰顯盛世,鞏固統治。朝堂之上,他召集群臣,意氣風發:“朕欲開鑿運河,商賈互通,國力必盛。此乃千秋偉業,誰敢異議?”

李世民,年僅二十出頭,已因戰功嶄露頭角。他眉頭微皺,低聲道:“陛下,運河雖利長遠,但國庫空虛,民怨漸起,若強征徭役,恐激民變。”聲音冷靜,透著超齡的成熟。

宇文化及冷笑,拱手道:“李將軍多慮。陛下乃天皇貴胄,此舉順天應命,些許民怨何足掛齒?運河一成,功績千古。”他言語奉承,眼中卻閃過算計。

楊廣大笑,揮手:“宇文卿言之有理,李世民,你年輕識淺,怎懂朕之大志?運河必成,朕意已決!”

一道身影匆匆步入大殿,徐潛風塵仆仆,滿臉倦容,卻氣勢不減。他跪下叩首,沉聲道:“陛下,臣懇請三思。運河雖利長遠,但民力已盡,若強行開鑿,恐天下大亂,得不償失。”

楊廣臉色微沉,不悅道:“徐潛,你離朕而去,今又勸阻,莫非以為朕無能治國?你不懂朕志,速退!”

徐潛抬頭,目光堅毅:“陛下,臣非阻您大業,乃為江山著想。臣見民間疾苦,百姓不堪重負,若加徭役,恐民變動搖社稷。臣請緩行此策,以仁政安民為先。”

李世民贊許,低聲道:“徐大人之言,乃肺腑之言,陛下何不聽?”

楊廣自大蒙蔽理智,冷哼:“朕乃天子,決策豈容置喙?徐潛,你若無心輔佐,便滾出長安,朕無需杞人憂天之輩!”他轉身踱步,心中卻暗藏不安:“朕乃天皇貴胄,運河若成,千秋功業可期,徐潛何敢質疑?父皇治國穩重,朕卻要超越!”他強壓疑慮,揮手逐客。

徐潛深深凝視楊廣,嘆息轉身,背影透著決然與無奈。李世民低語:“此人忠義,可惜陛下不識。”

徐潛未即離城,在長安郊外茶肆暫歇,目光遙望天際,思緒萬千。馬蹄聲響,李世民單騎而來,下馬拱手:“徐大人,今日朝堂,我深感遺憾。陛下不聽忠言,乃國家之憂。我仰慕大人才識,特來請教,若您治國,當如何?”

徐潛一怔,苦笑道:“李將軍過獎。我不過浪人,何談治國?今日勸陛下,已是最后之言。”

李世民坐下,目光炯炯:“大人不必自謙。您洞悉民情,所言皆真。我雖涉戰事,亦知治國非一朝一夕。見陛下急于運河,我心甚憂,欲聞高見。”

徐潛抿茶,緩緩道:“治國之道,應循序漸進,不可急功近利。陛下欲開運河,初衷雖善,時機未到。國庫空虛,民力疲憊,若強征徭役,勞民傷財,必然激怨。‘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民心若失,江山難保。”

李世民點頭,銳利反問:“大人所言極是。然若循序漸進,國力恢復需數十年,期間外敵入侵、民變四起,又如何應對?”

徐潛沉聲道:“將軍所慮甚是。但亂世需先安民心,民心穩則外敵難侵。治國如治病,急火攻心只會壞事。緩行大計,休養生息,待國力恢復,再圖長遠,方為上策。”

李世民目光一閃,握住徐潛手,鄭重道:“今日一席話,我李世民永不敢忘。他日若掌權,必依此行事,以仁德為先,不負百姓。”兩人對視,情感聯結加深。

徐潛微笑起身:“將軍有此心,國家有望。我心事未了,今日一別,不知再見何日。珍重。”他拱手告辭,踏上西行之路。李世民目送,低語:“此人若留朝,必是大才。命運弄人。”

運河開鑿如火如荼,數十萬民夫日夜勞作,怨聲載道。民變四起,李密聚眾起義,宣言震天:“楊廣暴政,民不聊生,我李密誓為蒼生討公道!”聲勢浩大,直逼洛陽。宇文化及暗中觀察徐潛與李世民,心中冷笑:“此二人若聯手,恐壞我大事。”他策劃政變,欲取楊廣而代之。

楊廣接到民變消息,仍強撐自信:“不過是刁民,怎配壞朕大計?”眼神卻閃爍不安。大業十四年,他巡游江都,宇文化及趁機兵變,叛軍包圍行宮。楊廣推開窗,火光沖天,耳邊喊殺與宮女哭聲交織,心中如墜深淵。他跌坐龍椅,喃喃:“徐潛……若朕當初聽你之言,何至于此?”

宮門被撞開,宇文化及持刃步入,冷笑:“陛下,你的盛世夢該醒了。”楊廣苦笑,悔恨滿目:“朕錯矣,錯在未聽徐潛之勸,錯在急功近利,毀了這江山……”長劍刺入胸膛,鮮血染紅龍袍,他倒下,腦海閃過徐潛背影,悔意如潮。

西行之路與生命的終點

徐潛未聞楊廣結局,繼續西行,翻山越嶺,風餐露宿。一夜,他夢見流沙河祭壇,金蟬子與紫鈴身影重疊,梵音低語:“愛即苦,放下即光。”他驚醒,冷汗涔涔,心痛難抑。

在天山腳下,他遇慧能,僧人持錫杖,目光慈祥。“施主,你為何獨行至此?”慧能問。

徐潛疲憊一笑:“我在尋一人,她是我輪回摯愛。我知她魂魄未散,必在等我。”

慧能嘆息:“癡兒,愛恨皆虛。你乃金蟬子轉世,肩負取經之命,放下執念,方得解脫。”他頓了頓,低語:“貧僧幼時曾見一女子,手持長生花,淚眼望天,莫非與施主有關?”

徐潛心震,搖頭:“若放不下來,我寧愿永墮輪回。”慧能遞過佛珠:“此珠或助你,愿你明了因果。”徐潛接過,繼續前行。

天山深處,雪峰刺破云霄,風如刀割。徐潛每邁一步,腳下冰雪染血。他倚巨石,閉眼,紫鈴笑顏浮現。他低語:“紫鈴,我盡力了……若此生無緣,下一世我定尋你。九世不得相守,我寧魂散,也不受輪回之苦。”寒風卷走聲音,他的身體冰冷,生命熄滅于荒野。

佛祖的召喚與使命的重啟

金光降臨,如來現身,端坐蓮臺,目光悲憫。“金蟬子,你的十世輪回近尾聲。你為愛癡狂,九世以犧牲終結,此世亦然。紫鈴因長生花之力,魂魄散于眾生,無法以一人之形與你重逢。”

徐潛靈魂漂浮,淚落:“佛祖,我不甘!求您讓我再見她一面!”

如來搖頭:“因果已定,執念無益。”徐潛反問:“若愛是苦,為何佛法不滅此情?”如來答:“愛非滅,乃化。紫鈴之魂已融入眾生,你取經即是救她。這是你最后的使命,也是唯一的重逢之道。”

徐潛沉默,低頭:“若取經可讓她安寧,我愿遵命。我真身何在?”

如來微笑:“你既醒悟,無需真身。你將轉生玄奘,歷九九八十一難,取回真經,弘揚佛法。此乃輪回終點,救贖起點。”金光散去,徐潛靈魂消逝,佛珠散落,風雪掩埋足跡。

后記:歷史的余音

楊廣死后,李世民輔佐李淵,建唐,開貞觀之治,常憶徐潛忠告,以仁為本。李密敗于李氏,瓦崗義名留青史。慧能成禪宗大師,流傳后世。徐潛故事隨風散,只在經卷中隱留金蟬子傳說。

天山深處,長生花綻放,花瓣飄落,紫鈴魂化低語:“我在眾生中,等你歸來。”子母河畔,她淚化星光,等待重逢。輪回未盡,宿命永存。

主站蜘蛛池模板: 象山县| 霸州市| 临夏市| 正定县| 呼玛县| 九江市| 丹巴县| 泸西县| 平罗县| 夹江县| 辰溪县| 连平县| 闵行区| 清水河县| 尼木县| 大田县| 潞西市| 长乐市| 扶余县| 剑河县| 修水县| 黑水县| 启东市| 洛南县| 土默特左旗| 昔阳县| 莱州市| 宽甸| 新丰县| 迁安市| 睢宁县| 微博| 新干县| 遂川县| 仙桃市| 荥经县| 遂宁市| 庆云县| 襄城县| 竹山县| 南召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