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鎮元子再傳術(4.4k)
- 西游:長生從拜師鎮元子開始
- 貳月拾一
- 4431字
- 2025-03-13 20:35:15
李修安跨四洲四地,終得神木、蠶絲、赤睱、玉髓,遂返回兜率宮。
老君見得這四樣東西,頷首贊賞道:“青陽賢侄好本事好手段,不錯不錯,這才不過半日功夫,當真是雷厲風行。”
李修安行了一禮道:“老君過獎!”
老君搖頭:“不必過謙!就說那樹妖之禍,如若請雷部之人不知要花上幾日方能遣神下凡,所謂天上一日地上一年,如此,人間又要被拖上幾年。”
對于老君的話,李修安保持沉默,畢竟整個天庭自有天庭的一套運行體系,事事皆有講究。
不過能理解,要不然這么大的班子體系,隨意亂來豈不早亂了套。
各有各的職責,各行其職,對于一個龐大復雜的大整體而言,反而是最好的選擇。
老君又看了眼這四樣東西道:“東西不錯,不過尚殘留了些妖氣,且待我去煉它一番。”
老君又道:“鎮元大仙且入袇房休息片刻。”
又看了眼李修安,而后道:“金童兒,銀童兒,青陽賢侄初來天上做客,你們兩個陪他看一看逛一逛。”
老君一聲呼喚,有兩個外表年齡看起來與清風明月一般大的童子走了進來,對鎮元子和老君分別拜了一拜:“是,師父!”
鎮元子亦點頭:“那就有勞老君為我這徒兒鑄劍!”
老君搖頭笑道:“鎮元子哪里的話,不瞞兩位,這劍其實吾早已煉好,就差這幾樣輔料,二位待休息半日,劍即可成也。”
言罷,老君繼續客套一番后去了爐房,李修安在老君的兩個徒兒金童銀童引領下游覽天庭。
兩童子帶著李修安看了玉宇云霄、九天星河、星辰星宿,并作了一番介紹。
李修安遂對于這上天有了一番見識和大致了解。
一番走動閑聊下來,李修安與這二人漸漸也拉近了關系,不再像一開始那般拘束。
行走在天上,金童忽的對著李修安拜了一拜:“玉珩師兄的事就拜托青陽道兄了,還請青陽道兄一定要讓師兄懸崖勒馬,迷途知返,否則依師父的脾氣,玉珩師兄要是再次犯錯,只怕再也無法重返天庭,亦回不到這兜率宮了。”
一旁的銀童嘆了口氣,亦是拜了一拜:“拜托青陽道兄了!”
李修安點頭:“兩位放心,青陽定當全力以赴,盡力為之!”
金童銀童異口同聲道謝,李修安搖頭。
就在這時,又有老君弟子找到他們,通報道:“師父叫你們回去,說是青陽道兄的劍已經打造好了,請青陽道兄過去一試。”
金童銀童點頭笑道:“那太好了,走吧,青陽道兄,且去看看你的劍!”
李修安點頭再次道謝,但心中有些疑問,于是問金童銀童:“吾曾聽聞老君無論是煉丹還是鍛造武器,皆是以七七四九、九九八一之類的日數為定,怎這劍鑄造的如此之快?”
這倒不是李修安對這把劍的質量有所懷疑,而是心中確有疑惑不得解。
金童笑道:“青陽道兄有所不知,這七星劍在此前早些時日,師父便已為我倆開始鑄造,因為多出一塊玄鐵,師父便多鑄造了一把,但這一把卻是缺些輔料。”
銀童亦道:“師父那日問我等想要何種武器時,我倆皆是受寵若驚,不曾想師父還特意為我等打造武器,著實意外驚喜。”
聽聞此言,李修安若有所思。
心里想著:難不成老君已經預料或者有料想,這兩徒兒將來要下界阻唐僧西行,為這八十一難添一難。
故為他們量身打造了武器,又睜一只眼閉一只眼讓他們倆拿走了諸多法寶?
李修安覺得八九不離十,而且算算時間,他們倆距離下界也快了,畢竟也當了三年的妖怪。
在天上他們是金童兒銀童兒,下了界那可就是金角大王銀角大王了。
入了兜率宮,老君與師父鎮元子皆在大殿。
老君遞過來手中的劍,對李修安道:“青陽賢侄,這是你的劍!”
李修安拜謝后,方才接過劍。
這劍一入手便感覺到了沉甸甸的分量,李修安輕輕拔出劍,那劍發出一聲清鳴。
此外,與凡品七星劍最大不同的是,這劍身銘有北斗七星紋路,那七星紋路隱隱間仿佛一個個星辰,閃爍著異樣光芒。
如此,李修安亦知,之前他收集來的這些輔件對于此等仙劍其實可有可無。
老君又笑道:“青陽賢侄不妨在外揮上幾劍,看看趁手否?”
李修安點頭,于是出了殿外,隨意舞了一套劍法,這劍在他手中如指臂使,寶劍在空中發出清鳴的聲響,隱隱中有龍吟虎嘯之意。
老君與鎮元子見了皆是撫須頷首微笑。
李修安收起了劍,再次拜謝老君道:“此劍頗為趁手,多謝老君賜劍!”
老君微微頷首。
鎮元子道:“徒兒既已得了劍,那便準備一番前往那火焰山,老君有什么話盡可令小徒帶到。”
老君亦謝道:“那便多謝鎮元兄了。”
于是單獨對李修安說了些話,李修安點頭謹記在心。
待老君囑托結束,鎮元子稽首拜別道:“既如此,吾讓小徒回去準備一番,前往那火焰山行走一趟。”
老君亦拜謝:“那就有勞大仙與青陽賢侄了!”
拜謝老君后,鎮元子與李修安回到五莊觀。
見師父與師弟回來,觀內眾人上前,遂向李修安問起了此趟上天之行。
李修安遂將老君贈劍與老君所托即將前往火焰山一事詳細道與師兄們聽。
清風明月聽了,嘀咕著:“師弟這才剛回觀中不久,怎的又要遠行?”
山河大師兄卻是皺眉道:“師弟此行可要千萬小心了,那火焰山吾亦有所聞,據說八百里寸草不生,妖邪眾多,其中還有個什么大力牛魔王頗為神通廣大。”
明月聽了嘶了一聲:“呀,這么危險啊,我看小師弟還是別去了,讓老君找別人去吧。”
李修安搖頭:“諸位師兄不必擔憂,不過是帶些話,勸一勸人,并非要去那里斬妖除魔。”
牛魔王固然本事不弱,不過李修安又不強行去借芭蕉扇,所以應該不會與他有什么沖突,倒是那紅孩兒牛圣嬰性格頑劣,喜歡捉弄山神與土地,但他現在另立山頭在外歷練,如此也碰不著他。
聽到徒弟們的話,鎮元子忽的亦想起老君說他徒兒此行必然有些波折。
雖然老君送了自己徒兒一把劍和一張保命符,但他亦有所憂。
鎮元子思索一番,心中又有了打算,于是對李修道:“徒兒,你且隨為師來!”
李修安點頭隨鎮元子往后山而去,二人又一次來到了此前懸空橋的崖邊上。
鎮元子看著這重巒疊嶂的山峰道:“徒兒此行必不會一帆風順,為師剛剛想了想,便再傳你一手保命逃生的手段吧。”
李修安聽了心喜不已,眾所周知,猴子西游途中除了自身武力不俗,逃命保命的手段其實也是極為高明。
不言其他,就那筋斗云一個跟頭十萬八千里,整個西游一眾妖怪,除了那獅駝嶺的大鵬無人能追的上他。
就是不知師父會傳授自己什么保命手段。
鎮元子道:“此前只傳你七十二般變化是因為你才入道,根基不穩,為師恐你貪多不爛,兩兩皆失。”
“但如今你修為又有突破,那七十二變亦是精通不在話下,袖里乾坤亦有小成,如此便再傳你一手五行遁法吧。”
“五行遁法....”
鎮元子點頭笑道:“為師的這手五行遁法與那尋常地行之術不可同日而語,我這遁術不僅可遁地而走,亦可借土壤山脈之力化身無形,凡四大洲叫的上名字之山,且徒兒見過記在腦海不曾忘記,皆可掐訣念動咒語,借助地脈之力,數息之間即可往矣。”
李修安聽了大喜,師父的這手遁術當真妙不可言,如此自己豈不等同于有了傳送之術。
于是鎮元子傳授口訣,李修安遂記在心中,修煉了數日后,有所成。
鎮元子便令李修安試上一手。
李修安想了想,此前去取神木時,恰逢路過那花果山,于是掐著訣,心中默念咒語,腦海中想著那花果山。
僅僅數息,李修安便出現在了花果山山頭,見這花果山四季如春,山上桃果眾多,李修安便隨手摘了一桃,這時有老猿見了李修安大驚,大問一聲何人,一時周遭又有幾個猴子漸漸圍了上來。
見此,李修安再次掐訣念咒,回想著來時山頭,不一會,李修安便重返五莊觀后山。
鎮元子見了微微頷首。
李修安借此獻上桃子道:“師父這桃是徒兒剛剛在那花果山摘得的!”
鎮元子笑道:“好,不錯不錯,如此說來,徒兒已習會了這五行遁法,如此為師也就放心了,不過為師需要提醒你,這等遁術并非萬能,其亦有克制手段,徒兒切不可隨意賣弄此術。”
李修安點頭:“徒兒知曉!”
其實哪怕鎮元子不提,李修安心中亦有數。
西游中法術雖龐雜,但除非是修得大法力的頂級大佬,能以力降會,其余皆有破解和克制之法。
就比如說李修安現在習得的遁術,要破此術法其實亦有辦法。
比如說在他施法時強行打斷他,亦或者有高人習了高明追蹤之術或者占卜出他具體位置,如此哪怕李修安已傳送至十萬八千里外的山上,對方知其位置后,亦可使那搬山之術,把整座山搬到面前。
當然有這等手段之人自身本就神通廣大,本事通天。
鎮元子道:“徒兒既已習得此法,明日那便出發去那火焰山吧。”
李修安點頭,心中亦有此意。
翌日,李修安遂與師父師兄們告別。
臨走時,鎮元子想了想又叮囑道:“徒兒,此番之行有些事不必強求,亦不必過于執著,有時遵循自然之道,方得真諦。”
李修安點頭:“徒兒謹記師父的話。”
一旁的清風亦忍不住道:“師父的意思是師弟把話帶到,對方不聽,便再勸一勸,要是對方還是執迷不悟,那師弟就別管了,這是他自己的事了。”
明月也是點頭:“對極。”
鎮元子卻是搖頭:“童兒,不可胡言亂語,為師可沒這么說過。”
清風明月雖嘴上不再說,心里卻想著本來就是嘛。
李修安笑了笑,拜別眾人,出了觀子,騰云駕霧往西而去,直奔火焰山。
路途每經過一處大山大峰,李修安有意駐足一會,俯瞰山頭山峰,記下山貌。
半日時間,李修安便到達了火焰山附近之地。
此地尚距火焰山還有幾百里,李修安便感到熱氣蒸人,好似被架在火爐上燒烤一般,須知現在乃是乍暖還寒的初春。
這地方確是令人煎熬,比那雙叉嶺不知惡劣多少倍,這也不怪這土地有些自暴自棄了。
李修安找了個人一番打聽,知曉了這火焰山土地廟的位置。
遂來到土地廟前,李修安發現此廟較為簡陋簡樸,僅用巨石磚頭搭建而成,乃一座“磊”型土地廟。
見廟矮小,李修安使了個法術,縮了身子,在廟外呼喚了幾聲土地的名號卻是無人回應。
李修安正疑惑時,這時地下鉆出兩個陰兵。
見了李修安后,一番打量,詢問道:“你找土地何事?”
李修安道:“自是有些重要之事不方便與你們說,還望兩位海涵,不知土地現身處何處?”
陰兵道:“土地去那翠云山芭蕉洞,找鐵扇仙求雨去了,你要是有耐心便等一等,沒耐心那便明日再來。”
雖然是被罰到下界當此地的土地,但土地亦有土地的職責,不僅負責管理土地和地界,亦要保一方穩定。
故土地每年便會帶著籌集來的厚禮去求鐵扇仙用芭蕉扇對著火焰山扇上三扇。
所謂一扇息火,二扇生風,三扇下雨,此地方能布種收割,才得五谷養生。
當然他內心自然希望鐵扇仙能多扇幾次,最好滅了這火,那他自然亦能難滿回天。
李修安點頭:“多謝,那貧道便在此地等上一等吧。”
......
翠云山,芭蕉洞。
鐵扇公主看著被抬進洞的四豬四羊,花紅表里,異香時果,雞鵝美酒,卻是微微搖頭,無甚胃口,于是便把這些賞賜給了下人。
那鐵扇公主身邊的貼身丫鬟遞過來一封長信,說是火焰山土地請求她遞上來的。
鐵扇公主看了一眼,卻是懶得拆開,放在了一旁,她最近有些心煩意燥,這信內容不用看也知道與往年一樣,那土地求她滅火焰山的火呢。
見此,丫鬟不解問道:“奴婢倒覺得這土地說的有些道理,娘娘年年前去扇火,費心費力,何不一次性滅了那火焰山的山火?”
鐵扇公主搖頭:“你懂什么,你可知這火焰山是怎么來的?”
“奴婢不知。”
鐵扇公主道:“乃五百年前從天而降,這說明這是上天有意懲罰此地有罪之人,我豈能隨意滅了這山火。”
丫鬟思索后道:“可據奴婢所知,那火焰山附近百姓并無過多作惡,亦無褻瀆神靈。”
鐵扇公主冷冷道:“這其中因果豈是你我能知的,但我知道,這火天上那些人想滅隨時可滅,別說是滅火了,就是蕩平此山又有何難?何需借我的芭蕉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