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心懷鬼胎(4.2k)
- 西游:長生從拜師鎮元子開始
- 貳月拾一
- 4234字
- 2025-03-14 19:40:31
李修安這一等足足等了數個時辰,好在此地晝長夜短,太陽落山也晚。
多年修行下來,李修安不至于這點耐心都沒有,他也不干等,在廟里找了個角落,潛心打坐修行。
火焰山土地返回途中,唉聲嘆氣,一副心事重重的樣子。
那鐵扇公主不肯見他,自己請人呈上去的長信很大可能亦是如同石沉大海。
這就意味著想徹底滅這火焰山的火,斷除根患,今年依舊沒戲,這如何不令他心情低落。
五百年,整整五百年了,這火焰山的火到底何時才能滅?自己真的還有機會嗎?
師父他老人家是不是其實已經放棄我了?
一想到這里,他的心情更加沉重了,正是因為回來路上心事重重,自然而然不自覺就走的慢了。
他才返回土地廟,陰兵自地下鉆出對土地道:“有人來訪!”
土地點頭,問道:“是不是焦先生和元老先生他們?”
陰兵搖頭:“不是,是一位穿著奇裝異服的道士。”
聽聞此言,土地驚訝道:“道士?哪里來的道士?”
陰兵依舊搖頭:“小的不知,但他現在就在廟里打坐等著。”
火焰山土地點頭,隨后身軀化成一道光鉆進了這寒磣的土地廟。
李修安睜開了眼,而后起身,他看了一眼來人,但見他:頭頂偃月冠,身披飄風氅,手持龍頭杖,足踏鐵靿靴。
亦是一副另類道人打扮。
由此可見,相對于這土地神的身份,他更在意的是自己曾經老君弟子的身份,說不定這土地身份反令他感到可恥,不過這也能理解。
火焰山土地收拾心情,主動稽首行禮道:“不知道友是何人?找貧道所謂何事?”
李修安亦稽首還禮:“貧道青陽,找玉珩兄是受老君所托,想給玉珩兄帶些話。”
聽到這話,火焰山土地身子猛地一顫,就連聲音都忍不住帶著顫音:“是...是師父他老人家...這...師父終于又想起我了..是不是師父差你接我回天上...你說!!!”
聽他說這話,還有他表現出來的神態,李修安便已知曉他目前的心境。
縱觀西游歷程,太上老君可以說為整個西游大業做出了重要貢獻,但與金童銀童還有他的青牛不同的是,這位是真的在受難受苦,而且時間不短。
李修安搖頭:“抱歉,你現在暫時重返不了天上,老君說:剝盡生機生機復,梅花雪里見先天;你若想重返天庭,先要找回自己的道心,看清自己。”
聽聞此言,玉珩那一瞬間露出無比失望之情,暗自苦笑了一聲,心里想著:這生機在哪?這等地方談何生機,至于所謂的道心,他又何曾忘記了自己的身份?
雖如此,但他強行令自己鎮定了下來,亦不辯解,而是依舊不失禮道:“多謝青陽道友,不遠來此一趟為貧道帶話。”
“但正如青陽道友所見,這火焰山貧瘠不堪,少水少食,我見這天色已晚,青陽道友要是不嫌棄,可吃些粗茶淡飯,實在是招待不周,還望勿要見怪。”
李修安搖頭:“哪里的話,所謂客不嫌主貧,貧道在此謝過。”
見此,火焰山土地微微頷首,于是遣來一陰兵,令他去準備晚飯。
這火焰山土地看似恢復了冷靜,但李修安知道他其實變得更加心灰意冷了。
李修安不知道的是,其實此前亦有人給面前的土地帶過信,只不過那一次距離現在已經一百多年了。
李修安想了想道:“貧道觀玉珩兄亦是道人打扮,舉止行禮亦合道禮道規,但玉珩兄可知貧道為何不愿稱你一聲道兄?”
聽到這話,土地一愣,而后疑惑的問道:“哦?貧道愿聞其詳。”
土地雖然心里有些不快,但依舊不失禮儀,裝著不甚在意的樣子。
李修安道:“因為道在心不在其身,玉珩兄,捫心自問,你最初的那顆道心還存嗎?”
李修安其實有些理解老君了,懲罰是一方面;磨礪他的道心亦是另一方面考慮。
只不過現在似乎起了反作用,這番磨礪下來,他最初的那顆道心愈發蒙塵。
聽到這話,土地身子微微一顫,陷入了沉默,他腦海中忽的閃過什么,那是五百年前,他被貶下界前,師父對他說過類似關于道心的話,可他卻怎么也想不起來了。
他忽的站了起來,對著李修安深深行了一禮,欲要求教。
李修安想了想,雖然這火焰土地道心蒙塵久矣,但其實本職工作做得還不錯,盡管這也有可能是因為他有自己的私心在里面,但俗話說君子論跡不論心。
此前李修安問路時已然得知,他其實在本地的口碑還不錯,火焰山百姓對他亦頗為敬重。
只不過因為火焰山的緣故,此地百姓貧瘠不堪,溫飽尚有些難矣,自然再無法拿出更多供奉本地土地。
想到此,李修安有了打算,他想邀請土地與他變化一番后,出去走走。
然就在這時,陰兵卻進來通報:“說是焦先生和元先生來訪。”
土地收起情緒,忽的欣喜,而后對李修安道:“還請道長稍等一會。”
說完便匆匆出了土地廟,李修安卻是微微搖頭,心道:這兩人真是的,早不來晚不來,偏偏這個時候來。
火焰山土地出了廟,那廟外候著兩人,身后還有一仆人,仆人左右手各提著一食盒,亦皆是縮了身軀。
其中一人白衣秀士打扮,乃是陰兵口中的焦先生,另一人白發白須,耄耋老者,背微馱,但看起來精神奕奕,自稱元老叟。
見到土地,這兩人隨即拱手行禮,齊齊稱呼土地為尊神。
土地亦是上前稽首還禮,稱一聲焦兄和元老先生。
雙方各自客套了幾句,那焦先生指了指仆人手中的食盒道:“在下知尊神今日又去求扇,勞心勞力,不辭辛苦,故備了些酒菜前來。”
元老叟亦道:“尊神兢兢業業,一心為民,此誠本地百姓之福。”
土地卻是搖頭:“這火焰山的火一日不滅,百姓苦不堪言,何來之福?”
元老叟道:“此乃本地愚民褻瀆上天應有之罪,非尊神之過也。”
聽到這話,土地苦笑了一聲,卻是沉默。
這火焰山的火怎么來了,他心中自然無比清楚。
氣氛忽的尷尬了起來,元老叟輕輕咳嗽了一聲,心里卻是不解方才哪里說錯了。
見此,焦先生道:“所謂人生苦短,不如及時行樂,不與我等暢飲幾杯。”
元老叟亦點頭:“啊,對對對....”
土地亦是笑了笑:“差點忘記了,我這小廟還有一位遠客,正愁著招待,正好借花獻佛,兩位里請!”
那焦先生與白老叟愣了下,他們沒想到這土地廟竟還有來客,而后亦是點頭,隨土地進了廟。
進了廟,這二人見了李修安,各自忍不住暗嘶了一聲,顯然這道士來自異國他鄉。
見此,土地介紹道:“這位是青陽道兄。”
那焦先生問道:“敢問道長在哪座山頭修行,什么名號?”
李修安接話道:“貧道道號青陽,不過是位山野修煉的道士,并無什么名號。”
聽到這話,那焦先生點了點頭,對于李修安失去了興趣,轉而繼續討好土地。
李修安看著這兩人亦是皺了下眉頭。
他們兩個身上的濁氣極重,李修安雖然沒有火眼金睛,但猜也能猜的出來,這兩人皆是妖所化,說不定還吃了不少人。
土地令陰兵又搬來兩個凳子,那焦先生亦命仆人打開食盒,在石桌上擺好酒菜。
李修安看了眼,精致的玉盤中擺著的皆是山珍海味。
四人圍著石桌而坐,土地道:“此地酷熱難忍,又是干如烈火,三位喝杯酒解一解渴。”
這時,這位焦先生卻是微微一笑,掏出一精致的玉盒,隨手打開,只見那玉盒中央有一夜明珠大小的珍珠,那珍珠白如雪,閃爍著陣陣光芒,冒著濃濃的白煙寒氣。
隨著這盒子被打開,這土地廟的溫度瞬間降了下來,不再令人燥熱。
土地嘶了一聲:“焦兄,這是?”
焦先生道:“此乃千年冰寒珠,乃是鄙人曾經在那北海之地偶然得之,今日特將此珠贈與尊神您。”
聽到這話,土地卻是搖頭:“此珠不俗,貧道何德何能,還請焦兄收回。”
焦先生卻道:“不過是個能散寒氣的珠子而已,與我其實并無多大用處,反倒是尊神這里酷熱難耐,豈不正是此珠的用武之地?還請尊神勿要再推脫。”
聽到這話,土地有些感動,遂道:“多謝焦兄,他日焦兄有求于貧道,貧道定不推辭。”
焦先生與白老叟默契的互相看了一眼,心里大喜,但嘴上卻道:“尊神哪里的話,來,我敬尊神一杯!”
白老叟亦是舉杯,土地笑著還杯后,一飲而盡。
李修安以不曾喝酒的名頭,便以茶代酒。
幾人在看似愉快和諧的氛圍中,吃了一頓美餐,雖然李修安沒怎么動筷子。
李修安雖沉默寡言,但看的出來,這突然造訪的兩人或者說兩妖,其實心懷鬼胎,他們酒酣時,幾次余光瞥過李修安,欲言又止。
顯然,他倆有話想與土地說,但礙于有所謂的外人也就是李修安在場。
土地倒是沒想那么多,只是一味地借酒消愁,發泄心中的苦悶。
宴席尾聲,天色漸暗,這兩人遂主動提出告辭,言明天色不早,他日再來。
土地點頭,送二人出了廟,見此,李修安亦提出告辭,待明日再來。
土地有些微醉沒多想,亦是與李修安道別。
且說那兩妖一仆,出了土地廟,半云半霧,一直向西北方向而去。
李修安亦是將身子一晃,化作一陣清風趕上,隨著同走。
在來火焰山之前,老君說有不開眼的妖邪在他徒弟耳邊盡吹些腥風穢語,今日見了這兩人,李修安心中有所懷疑。
俗話說無事獻殷勤非奸即盜,就是不知這兩妖圖謀什么。
這也是李修安匆忙告別土地,尾隨這兩妖的目的,他想知道這兩妖心中到底打著什么主意。
不多時,李修安化風跟隨這二妖到了一座山,那兩妖一仆寂然不見。
李修安只好現了身,入山尋看,一番搜尋,忽見這山中有一面清水深潭,潭邊有一座石碑,碑上有六個大字:亂石山碧波潭。
看到這六個大字,李修安忍不住暗自驚嘆了一聲。
李修安記得這不是那萬圣龍王與她女兒萬圣公主還有他那女婿九頭蟲的水府嗎?
想到此,李修安不禁搖頭,自己怎么把這廝給忘了。
李修安回想了下,西游中唐僧師徒四人過火焰山時主要還是為了借芭蕉扇,故猴子與牛魔王和鐵扇公主的沖突較多,在這一難,只是提到牛魔王赴宴席時來過此地。
直到下一難,祭賽國寺廟丟了寶貝,正是這九頭蟲所為。
如此,提到這火焰山,李修安自然便想到的是牛魔王和那鐵扇公主,一時疏忽了還有個碧波潭。
這九頭蟲非蟲,乃是九頭鳥,據說是上古妖獸,在西游中算是一大妖王。
要是這背后不開眼的妖邪是這九頭蟲,那倒確實有些棘手。
不過李修安想了想,自己未必與他沒有一戰之力,退一萬步來說,就算自己真的不是他對手,打不過還不會跑嗎?
想到此,李修安決定下潭看看,弄清楚他們到底要圖謀什么。
于是李修安捻著訣,念個咒語,搖身一變,變作一只螃蟹,跳入水中,徑沉潭底。
李修安變的是一只小石蟹,不過一寸之長,所以并沒有引起那水底的精怪們注意。
李修安在水底下爬著,忽見一座玲瓏剔透的牌樓,李修安爬進牌樓,這內果然是個水府。
這水府竟也不小,朱宮貝闕,黃金為屋瓦,白玉作門樞,屏開玳瑁甲,檻砌珊瑚珠。
這與他想象中的潭府有很大出入,李修安心中疑惑這些個錢財是哪來的。
李修安爬進水府后,縮在了一處角落。
那三妖亦是剛回府,現了原身。
李修安定睛一看,那焦先生原來是一頭蛟龍,元老叟是一只黿鼉精,那壯漢仆人乃是一頭鯰魚怪。
李修安注意到這蛟龍與那黿鼉精似乎在商討著什么,于是悄然爬近,細細聆聽。
從他們的談話中,李修安才知道這水府的主人竟然不是那萬圣龍王,而是眼前的這頭蛟龍。
李修安想了想,那萬圣龍王貌似最初確實不住在這里,等唐僧到了那祭賽國的時候,他萬圣龍王才搬到這水府三年。
如此看來,這水府要么后來被他與他的女婿鳩占鵲巢了,要么是這蛟龍遭了難后,他們尋得了這水府住了進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