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見老君(4k)(求周二追讀)
- 西游:長生從拜師鎮元子開始
- 貳月拾一
- 4099字
- 2025-03-11 19:09:29
塵緣已了,因果已斷,劍亦物歸原主,李修安心中再無牽掛,出了開封城后,李修安騰云駕霧,不消兩個時辰,便重返萬壽山五莊觀。
才進入五莊觀,便看到清風明月從臺階那頭走來,嘻嘻與自己打招呼。
李修安走上前去,清風明月迎了上來,明月笑道:“師弟此番下山歷練回來,倒也算的上快去快回,就是不知歷練的如何?”
李修安道:“有所收獲。”
他在心中大致算了下時間,到那東都時,恰逢元旦,待出長安時已經九月,如此歷練八個月有余,以觀中師兄們的角度來看,確實算不上多久。
清風亦點頭:“那就好,師父知你已回,故方才令我倆來接師弟你。”
李修安謝過,而后回到大殿,再次見到鎮元子。
鎮元子看了眼李修安,撫須道:“徒兒你氣色不錯,元神聚而不散,精氣充沛,看來這些個時日徒兒確不曾荒廢修行,亦未被那萬丈紅塵所累,不錯不錯!”
“謝師父夸獎!”李修安行禮。
鎮元子問:“塵緣可了?因果可斷?”
李修安點頭:“塵緣已了,因果已斷。”
鎮元子微微頷首,又問:“此行如何?”
李修安想了想,回道:“殺了只妖,斗了次法,見了些人,遇到些事,期間有所感悟,對了,徒兒在長安那水陸大會與觀音菩薩亦見過面。”
鎮元子對于李修安在長安見過觀音菩薩似乎并不意外,只是道:“為師想問的是可有哪些事哪些人令你塵心蠢蠢欲動?”
聽到這話,李修安陷入了深思。
李修安細細回想了一番整個歷程,在東都與老道的談經論道令他亦有所悟,在開封見了清玄,他確實有所不忍,但這些都沒能令他塵心萌動。
于是李修安回道:“沒有。”
鎮元子點頭:“如此看來,你那顆未斬斷的塵心并不在這凡塵俗世中,為師此前對于徒兒下山的擔憂看來多余了。”
聽到這話,李修安又一次陷入了思考。
自李修安修得金丹,鎮元子領他過那懸空橋斬了三尸,但最終因心境不穩,在最后三十步橋斷身落,那時鎮元子便道可惜,說他雖斬了三尸,卻未斬斷塵心。
想到此,李修安求教道:“師父,徒兒的塵心既不在這凡塵俗世,又在哪里?還請師父指示。”
鎮元子亦是搖頭:“各人有各人的道,為師不知。”
李修安若有所思。
鎮元子恐自己這徒兒因此心存雜念,生了二心,阻了自己的道,于是又對李修安道:“所謂船到橋頭自然直,又有詩曰:風云變幻莫慌張,路至盡頭有轉機,此塵心又非邪心,徒兒無需過分擔憂。”
李修安點頭:“多謝師父!”
鎮元子笑道:“你是我徒兒,為師豈會看你走錯大道,徒兒你既已斷了塵緣因果,該是著手修五臟六腑了,此前為師說過你六轉大成,脫了凡胎肉骨得了道,但也不過勉強踏入長生門檻。”
“那是因為徒兒雖得仙軀,但未換那五臟六腑,雖身輕體輕,但與那身輕體飛相差甚遠矣。”
“只有七轉大成,得仙軀再換五臟六腑,方能身輕體飛,如此長生之道穩固矣。”
李修安點頭,但心中有些迷茫,這五臟六腑從何開始修起,他并無頭緒。
于是李修安誠心問道:“師父,這五臟我該從哪開始修?”
鎮元子思索一番后道:“五臟乃心、肝、脾、肺、腎,心乃五臟之首,亦是靈臺之本;欲修五臟必先從修心開始,但這五臟又對應了那五行,所謂心即火,肝即木,脾即土,肺即金,腎即水。”
“五行相生相克,心火屬陽,腎水屬陰,如此徒兒可用調和龍虎,捉坎填離之法,陰陽相濟,五臟中心與腎率先并修。”
“調和龍虎,捉坎填離...”李修安喃喃輕念。
鎮元子點頭繼續解釋:“調和龍虎”其中這“龍虎”代表陰陽二氣。細細道來,“龍”陽性,心關也;“虎”,陰性,腎關也。調和龍虎即運氣修煉使陰陽二氣達到平衡,好似那八卦中的陰陽魚,陰陽交通。”
“捉坎填離”乃陰陽顛倒調和之術。“坎”在八卦中屬陰,代表水,對應五臟中的腎;“離”在八卦中屬陽,代表火,對應五臟中的心。捉坎填離即抽取腎(坎)中的真陽,填補心(離)中的真陰,亦是為了達到陰陽平衡。所謂心火下降,腎水上升,終在丹田結合,形成先天混元之氣。”
聽到此,李修安恍然大悟,既如此,這七轉便從這心與腎開始修起,用那調和龍虎、捉坎填離之法先修心與腎。
李修安遂拜謝鎮元子解惑。
晚飯,與眾師兄們聚在一起吃飯,師兄們見了李修安亦是問了下山遇到的事,更多的是關心這位師弟,問他因果塵緣斷的如何。
李修安不厭其煩一一回答。
眾師兄這才點頭,正如此前所說,八九個月時間對于五莊觀修行的師兄們算不得什么時間,估計在他們眼中,這位師弟也就出去串了個門的功夫。
吃過晚飯,李修安如同以前在五莊觀那般,開始打坐修行。
“七轉身飛四體輕,靈光閉息滿丹城。千朝卻粒生成火,坤戶施張浴海鯨。”
先修心與腎,欲修心與腎,需調和陰陽,以便達到內外和順。
陰陽二氣以調和龍虎、捉坎填離之法,會于心腎水火,陰陽交通,神氣和會。
......
如此修煉了百日,心腎初步陰陽內外和合。
李修安頓感身輕體飄,心中大喜,這二百多年來,七轉第一次有了起色進步,但李修安深知此不過七轉心腎修煉之始,欲要大成,待使其陰陽大合,方為換了心腎。
如此,李修安繼續苦心修煉,一日不敢有所怠慢。
這日,李修安正在后園修理品香果的枝葉,明月忽的找到了李修安,說是師父叫他過去。
李修安點頭,遂來到大殿。
大殿中,鎮元子手上正拿著一簡帖。
鎮元子已看過簡帖,對李修安道:“太上老君邀請我到離恨天兜率宮做客,為師想帶上徒兒你,不知徒兒意向如何?”
李修安聽了又驚又喜,說實話,他修煉了幾百年了,這天上只聽聞過,卻不曾去過。
且天上的這么多大佬,他只在長安見過觀音菩薩,如今有機會上天,還能見到三清之一的太上老君,李修安自然心中驚喜。
于是欣然點頭:“徒兒愿意隨師前往!”
一旁的清風笑道:“小師弟你入門晚,師父這是帶你去天上見一見世面,老君是咱師父之友,小師弟見了老君可千萬別露怯,以免丟了咱師父和五莊觀的面子。”
李修安點頭,他知道清風只是變相的提醒他見到大佬要得體,不可失了禮,并非有意要挖苦他。
鎮元子使了個騰云之術,帶著李修安直上那三十三天的離恨天。
云層上,鎮元子問道:“徒兒可知為何為師此次獨帶上你去見老君?”
李修安想了想道:“徒兒那塵緣因果中,李家后人枉言徒兒乃老君弟子,此對老君有所冒犯,師父這是帶徒兒去向老君賠罪?”
鎮元子笑道:“徒兒聰慧,不過此事雖對老君有所冒犯,但老君豈會如此小氣,一來此事徒兒事先并不知曉,二來老君何許人也,豈會與你這晚輩計較些什么。”
“不過雖如此,待徒兒見了老君,言明道歉亦是合理。”
李修安點頭:“徒兒曉得。”
鎮元子又道:“此次帶徒兒去見老君還有另外一個緣故,乃是觀音菩薩向那老君力薦你,據老君之言,菩薩對你多有褒獎,故老君向為師提及了此事。”
聽到這話,李修安頗為意外。
他與觀音菩薩亦不過在長安的水陸大會有過一面之緣,不曾想自己在菩薩心中評價頗高。
李修安心有疑問,于是問道:“承蒙菩薩看重,不知這所謂的力薦是所謂何事?徒兒內心誠恐,只怕心有余而力不足。”
鎮元子搖頭:“為師不知,不過徒兒能被菩薩看重,那是徒兒的緣份與造化,如若徒兒能與老君結個善緣,亦是好事,自當盡心盡力而為,不必拘束,亦不必心恐推脫。”
李修安點頭。
師徒二人言語間很快來到了兜率宮殿外。
門外童子見了立馬上前,躬身行禮,迎接二人進殿,不一會,老君從大殿走了出來。
太上老君笑盈盈道:“鎮元兄大駕光臨,有失遠迎!”
鎮元子稽首道:“老君哪里的話,這天上有誰不知,老君一心煉丹,日日繁忙。”
鎮元子又指身旁之人道:“此乃小徒青陽。”
李修安亦行禮敬重道:“見過老君!”
太上老君看了看李修安,撫須微微頷首:“聽聞南海觀世音菩薩提及過你,今日一見,果真是神采奕奕,神氣十足,好,不錯不錯!”
李修安又行一禮:“承蒙菩薩看重,老君過獎!”
太上老君卻是笑了笑,而后迎鎮元子入正殿,分主賓坐下,童子上茶。
閑聊間,鎮元子主動提起李修安那塵緣因果之事,而后又對李修安道:“徒兒還不給老君賠個不是!”
李修安躬身行禮表明歉意,老君卻又是笑了笑,搖頭擺手道:“此乃小事一樁,鎮元兄何須多提。”
鎮元子亦是笑了笑:“既有所冒犯,自當言明。”
趁此機會,鎮元子又主動詢問道:“不知菩薩向老君力薦小徒之事,具體所謂何事?”
見此,李修安亦道:“青陽不才,如若能幫上老君的忙,愿效犬馬之勞。”
老君亦正色道:“既如此,吾亦不賣關子了,鎮元兄應當聽聞過那弼馬溫五百年前大鬧天宮之事,那猴子被二郎真君擒了后,奈何各刑對其無效,吾遂奏請玉帝將他安于八卦爐內煅燒,不料那爐子被那猢猻蹬倒,其中有幾磚內有余火,掉入凡間,化為了火焰山。”
“我那徒兒看爐守爐不力,故被我降下人間,做了那火焰山土地,如今算了算,料想已有五百載。”
“我本意等那火焰山的火什么時候滅了,便準許他重返天庭,但前幾日,我借那照妖鏡看了看我這徒兒,發現他頗為心灰意冷,有自暴自棄之意,其中又有些不開眼的妖邪在他耳邊吹風,吾恐他就此墮落,功虧一簣,于是想尋一人前往火焰山,勸他懸崖勒馬。”
鎮元子聽了這話,嘶了一聲:“那火焰山貧道亦有聽聞,八百里火焰山,妖王眾多,只怕這有些難為小徒了吧,況且老君名下弟子亦不少,何不派他們前去?”
鎮元子雖說為人和善,但其實挺護自家徒弟的。
西游時,孫悟空推倒了人參果樹,鎮元子回來后不問人參果樹,而是先問清風明月有沒有被打。
老君嘆了口氣:“鎮元兄有所不知,當年吾貶他下凡時,本意是想令他將功贖過,深思反省,但恐下邊弟子與他同門情深,暗中相助與他,故又曾吩咐不準門下弟子與其見面,否則重懲不怠,所謂覆水難收,此前說過的話豈有不算數之理?”
“另鎮元兄誤會了,吾非讓你這寶貝徒兒去化解這火焰山的因果,此因果自等有緣人去化解,吾只是想遣個人帶個話,順便勸一勸我這徒兒,只是吾深知我這徒兒脾性,你若找個比他長者亦或者嚴格之人與他帶話,只怕他嘴上一口答應,卻未必能聽見心里,故吾想尋一位明世理、懂他人心性之人前去帶話,吾向觀音提及過此事,觀音菩薩想了想,推薦了同君你這徒弟。”
鎮元子點頭:“原來如此。”
鎮元子問道:“徒兒你意向如何?”
李修安道:“徒兒愿為老君帶話,去那火焰山一趟。”
老君又道:“我觀同君弟子缺一件趁手的武器,正好我那神鐵還剩一塊,便為同君弟子打造一把七星劍吧。”
鎮元子聽了道:“徒兒,還不謝謝老君。”
李修安聽了亦是心喜,他確實缺一把趁手的武器,且他個人亦鐘情于使劍,而老君煉制的武器在西游記中可謂是響當當的招牌。
故此七星劍與凡世間的七星劍豈可相提并論。
于是深深拜謝老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