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巫蠱之禍驚鬼神
- 大唐李瑁:請陛下殯天
- 逆轉乾坤的猴子
- 2131字
- 2025-03-14 06:06:00
他小心翼翼地揭開那張黃符,再輕輕打開了木盒。
只見木盒里面躺著一大一小兩個人偶,大的頭上戴著簡陋的用泥巴捏成的十二道冕旈,穿著土黃色的衣物,胸口上插著兩根銀針。
小的那個人偶也穿著土黃色的衣物,頭上戴著的卻只有九道冕旈,手中持一把木劍,木劍的劍鋒正放在大人偶的脖頸處。
人偶的兩側,有些許灰燼,似乎是什么東西燒化了之后留下的。
全場驚駭至極,鴉雀無聲。
巫蠱!
這是縈繞在每個人心頭上的詞,但卻沒有一個人膽敢說出口。
而這兩個人偶代表的是誰,所有人都心知肚明。
因為,在大唐境內,只有一個人能戴十二道冕旈,也只有一個人能戴九道冕旈。
蕭炅伸出另外一只顫抖的手,輕輕揭開了那個大人偶的衣服,嘴里喃喃地道:“總要確定一下……”
所謂的確定一下,就是要確定到底巫蠱的對象是誰。
從木盒里面的情形看,明顯那個大人偶就是被詛咒的對象,而向來詛咒都必須刻上對方的生辰八字或是姓名,以便準確鎖定。
就算人偶戴著十二道冕旈,也需要最后一個實證去作出準確無誤的判斷,一個絕對不會有第二種可能的判斷。
蕭炅只朝人偶的胸口看了一眼,臉色鐵青,還沒等旁邊的人也湊過來看個究竟,他已經眼明手快地將那衣服又重新蓋上了。
秦弩遇面容蒼白得毫無血色,如同死人,他萬萬沒想到,宰執集團居然下這樣的狠手。
誣告杜有鄰收受賄賂也就罷了,哪怕查出幾萬貫,幾十萬貫,不過就是一人之禍,東宮傷筋動骨,但不損根脈。
可若是巫蠱,性質則完全不同。
史書蒼蒼,不管是什么王朝,只要涉及巫蠱之事,哪一個不是彌天大案?哪一家不是誅殺殆盡?
血流成河,冤魂遍地。
他張開嘴,想說點什么,但蕭炅眼角余光掃到了他,粗暴地喝道:“閉嘴!所有人都給我閉嘴!”
長久浸淫上位所培育出來的威勢不同凡響,一時間,想開口的,不想開口的,都低下了頭,移開了緊盯著人偶的目光。
秦弩遇痛苦地閉上了眼睛,沒有再堅持開口。
蕭炅的做法是對的,如此驚天大案,誰都不能說什么,誰都不該說什么。
能說什么的,能做什么的,在興慶宮里。
蕭炅深呼吸了一口氣,將那個木盒重新蓋了回去,又小心翼翼地把那黃符貼上,臉色鐵青地道:“今日之事,在沒有上命下來之前,誰要是敢透露一個字,亂棍打死!誰要是敢通風報信,全家打死!本府話放在這里,說到做到!”
眾人忙異口同聲道:“謹遵京尹之命。”
蕭炅陰森森地看向秦弩遇,道:“秦少尹身體不適,你們務必讓大夫好好看病,讓他好好休息。”
這是不允許秦弩遇去跟東宮走風漏氣,事實上等于軟禁。
眾人心頭一凜,應了下來。
此時此刻,沒有人再敢觸蕭炅的霉頭。
只要不是傻子,都知道此案一出,東宮很有可能易主,但宰執集團卻依舊存續,甚至更加權勢滔天。
。
。
。
木盒是被蕭炅親自送進中書門下的。
根據蕭炅的請求,李林甫摒退了所有人,只有他和李適之看了木盒里面。
李適之面容灰白,長長的胡須一抖一抖的。
他料到了李林甫不會善罷甘休,一定會對東宮發起反擊,但沒料到,來得這么快,這么狠。
李林甫也懶得在老對手面前展露自己的演技,直截了當道:“此事過于重大,中書門下不能擅自做主,必須立即面圣,左相覺得如何?”
李適之能如何?即便他有再多疑問,有再多牢騷,也沒有瞞著皇帝的道理。
于是,高力士便接到了兩位宰相緊急求見的傳報。
此時已是酉時,李隆基正和楊玉瑤在龍池旁邊的沉香亭中載歌載舞。
近日,李隆基沉迷于歌舞之中,往往自己親自上場,琵琶、羯鼓,盡展所能,而楊玉瑤則舞姿縹緲,游走于帝王身前身后。
高力士猶豫地看了一眼樂聲傳來的地方,對那名內侍道:“可曾說是什么緊急事務?邊境來了軍報?”
那名內侍忙道:“奴婢不曾看到兩位相公手中有任何表章,但他們的神色都有些慌亂,也不肯細說是什么事,只讓奴婢趕緊找將軍。奴婢不敢耽誤,還請將軍示下。”
高力士一聽,知道兩位宰相前來,確有大事,他也不敢阻攔,只好道:“等著,我去看看。”
高力士來到沉香亭中,李隆基和楊玉瑤二人歌舞正歡,高力士不敢打擾。
直等到一曲散盡,楊玉瑤香汗涔涔,下去更換衣裳時,高力士才趁著這個空兒,小聲道:“大家,兩位宰相緊急求見,不知是什么事,已經等了有好一會兒了。”
李隆基聽了,面上浮現出一股不耐的神色。
興致盎然間,驟然被打斷,李隆基更覺煩躁不安,沉聲道:“有什么事不能等明日再說?”
高力士知道他不高興,賠著笑臉道:“奴婢也讓人這樣說了,但兩位宰相堅持不肯走,一定要見到陛下。老奴想著,右相是最知道分寸的,他都如此,怕是真有什么大事,大家要不還是見見吧。”
這句倒是真的,李林甫善于體貼上意,早知道李隆基不耐俗務,因此最近都是大包大攬,能不讓上面操心的,提都不會提。
如果連李林甫都不能決斷,那必是牽涉社稷宗廟的大事。
李隆基還沒有昏聵到只知享樂,不知天下,當即嘆了一口氣道:“罷了,讓他們在興慶殿等著,朕待會就過去。”
他心里還掛念著膚如鵝脂,腰如楊柳的楊玉瑤,心心念念待會要擁美人入懷,再嘗嘗那銷魂蝕骨的滋味。
但很快,李隆基就再也沒有跟美人共度春宵的心情了。
他看著眼前的木盒,臉色從來沒有如此地難看。
他吸收了前朝和本朝的教訓,把兒子當成賊來防,不僅不讓他們開府,還安插了無數探子,盯著他們的一舉一動,就是想從根源上徹底扼殺掉他們試圖挑戰自己的心思。
李隆基惡狠狠地笑著,面容在燭光中扭曲得不成樣子,連聲道:“好!好!沒能力反叛,就干這種下三濫的事,看看朕養的什么好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