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大雨滂沱疾行軍
- 大唐李瑁:請陛下殯天
- 逆轉乾坤的猴子
- 2891字
- 2025-02-08 13:59:00
高力士吃了一驚,喝道:“把話說清楚些,什么叫楊家沒人了?”
邊令誠神色倉皇道:“奴婢去到楊家,見門戶緊鎖,喊了好幾聲都沒人應,沒奈何讓人推開了門,結果里面一片狼藉,到處是丟棄的雜物,像是被洗劫了一般。奴婢把內外院都找了一通,結果一個人影都沒有。”
高力士緊皺眉頭想了想,問道:“連仆人丫鬟一個都沒有?”
邊令誠擦著汗道:“奴婢也正奇怪這點呢,照理說,洗劫也不過是劫財,最多把主人劫走,哪有底下的人都一并擄掠的?”
“什么?”李隆基大驚,手上一滑,茶盞掉落在地,摔了個粉碎。
高力士忙上前指揮小內侍清理碎片:“大家小心劃傷了手。”
李瑁心中暗笑,沒想到吧?
自己不僅已一杯毒酒送走了楊玉環,還把楊家人全都趕離了京都,務必讓李隆基被這假象所迷。
李隆基“騰”地一聲站起,臉色鐵青,咬牙切齒道:“他們竟然敢?”
后半句話沒有說出口,李瑁卻很清楚,李隆基這是懷疑楊家人藏匿楊玉環后,怕事后被追究,于是舉家逃離了長安。
這就不僅蔑視李瑁,而且也蔑視他這個皇帝了。
李隆基陰鷙的眼神掃向站在那里仿佛是局外人的李瑁,厲聲道:“李瑁,發生了這么大的事情,你就當全然不知嗎?”
李瑁坦然對著帝王威壓,繼續裝糊涂:“臣派人去問的時候,楊家好好的,所有人都在,臣也不知道后面他們會做出這樣的舉動。”
見李瑁推了個一干二凈,李隆基狠聲笑道:“好!好!真不愧是朕的好兒子!既然事情是你引起的,那你就帶兵把楊家人追回來。若是追不回來,那你就替楊家人頂罪吧。”
矛頭一轉,居然直指李瑁!
這哪里是要治楊家的罪,分明是要治李瑁的罪。
李瑁心中微微一動,他沒想到李隆基這么狠,竟然不打算就此放過,還要盯著自己小題大做,非得把事情做絕不可。
看來楊玉環不能入宮一事徹底惹惱了這個盛世天子,即便是親生兒子,也要往死里整。
算算日子,自己把楊家人趕出長安也才堪堪不到兩天時間。
他們拖家帶口,家當又多,走的很慢,只怕還沒出京畿地界。
“臣領命,請借羽林軍一千精兵,臣日夜兼程,必定將楊家人追回來。”李瑁拱手稟道,如今唯有見招拆招了。
李隆基也說不上來為什么,怎么看怎么都覺得自己這個兒子不順眼,厭煩地瞥了他一眼:“楊家人又不是武夫,用得著帶那么多人去嗎?只給三百。”
難道一千精兵就能造反了?這疑心病也太重了。
李瑁懶得跟他爭辯,應道:“是,臣現在就去追。”
說完,李瑁轉身要走,李隆基忽然又叫住了他:“等等。”
李隆基指了指在旁邊強壓笑意的邊令誠,道:“他與你同去。”
這正合邊令誠心意,他從一開始就懷疑李瑁就是故意放跑楊家人好給圣人難堪的,要是自己不跟著,只怕他假公濟私,大事化小,趕緊彎腰道:“奴婢遵命。”
李瑁的眸子里閃過一抹無人察覺的戾氣,李隆基明顯不信任他,所以特地派了邊令誠盯著他,而邊令誠那種小人絕對會趁機栽贓陷害,落井下石。
他料到了李隆基會發難,但沒料到,他還會派個探子跟著。
這一趟,不管有沒有追回楊家人,他都兇多吉少。
李瑁垂下眼皮,掩蓋了那抹戾氣:“是。”
李隆基,要是你以為這樣就能制服我,那你就太異想天開了。
不要說這些內侍,就算你親自跟著我,那也是一場無人能破解的局。
因為,這是我自己謀劃出來的局。
。
。
。
李瑁先裝模作樣地去了楊家逛了一圈,美其名曰查看現場。
隨后他大張旗鼓地去了左右金吾衛衙署,詢問是否有看到歹人劫持楊家上下。
值守的左金吾衛中郎將竇繼偉連連否認,不要說幾十口人的楊家,就算是普通小門小戶,以長安夜不閉戶的治安條件,也斷不會無聲無息地失蹤。
李瑁又叫來了監門校尉,因為他負責城門出入,一問之下,果然有了發現。
城門令報稱看到楊家人是一天前從延興門出長安,一路往東行。
他們似乎并沒有打算遮掩行蹤,既不分批,也不擇時,而是在人最多的辰時大搖大擺地出了城門。
據守衛的兵士稱,十幾輛騾車上面運送著捆綁好的各式家當、細軟,家仆、丫鬟都跟隨在側,另有七八乘馬車,清一色的素篷,刻有暗花,看起來造價不菲,就這么浩浩蕩蕩地離開了。
監門衛知道這是宮里貴人的娘家親戚,因此不敢阻攔,也不敢詢問,便直接放行了。
邊令誠一聽,當即斜著眼睛看向李瑁,吊著嗓子道:“喲,這是打算短時間內不回長安了?”
他倒要看看李瑁怎么處理這棘手的場面。
要是棄車保帥,真治了楊家人的罪,改日楊玉環深得圣寵,告上一狀,那時候才真是吃不了兜著走呢。
李瑁面色倒并沒有多大的變化,他即刻去羽林軍點了三百兵,當機立斷下了追擊的命令:“他們偕老帶幼,跑不遠,我們追上去!”。
一行人也從延興門出發,連著跑了兩個多個時辰,仍不見楊家人的蹤影。
李瑁沒有歇息的打算,而邊令誠已被顛得骨頭有點散架,正在想用什么理由提議休息一下時,天上開始下起了雨。
這場雨很快變成一場瓢潑大雨,密集的雨簾挾著狂風,吹得道路兩旁的榆樹枝葉搖晃,無數斷枝殘葉被席卷而起,劈頭蓋臉地朝這三百人的隊伍撲打著。
不僅如此,連道路也變得泥濘起來。
從長安出去的這條路只有靠近城門的那幾里鋪了青石,后面全是黃泥原生態路面。
馬蹄陷入泥濘之中,難以拔出,馬兒也情緒煩躁,不斷躍起嘶鳴,使得行進愈發艱難。
邊令誠久居深宮,哪里吃過這種苦頭,連忙扯著嗓子喊道:“大王,風雨太大,趕緊找個地方避一避,雨停了再趕路吧。”
李瑁正氣凜然地道:“邊中官說的是什么話,陛下憂心如焚,我恨不能插翅飛到楊家人旁邊,全部押解回去。不要說風雨,就算是刀山劍林,也不能阻止我為陛下解憂的拳拳孝心。”
說完,他大吼一聲:“全部人聽令,丟掉不必要的東西,輕裝全力驅馳,不追到人誓不罷休!”
邊令誠想破口大罵,奈何李瑁說得滴水不漏。
他存了折磨李瑁的心,沒想到反過來是李瑁先把自己折磨了一頓。
打著“解帝憂”的大旗,一行人就算滿腹牢騷,也只能憋著,跟著李瑁艱難地進發。
這場大雨足足下了近一個時辰,李瑁的馬是神駒,而且身形高大,氣力強壯,因此除了速度慢點,并沒有受到多大影響。
其他人則不同了,即便是邊令誠,騎的是太仆寺精挑的上等良馬,也需要不停地調整韁繩,揮動馬鞭,才能壓制馬匹的異動,驅使馬匹往正確的方向行進。
邊令誠跟著高力士養尊處優,干過最繁重的事務也就是端茶倒水。
如今他那用來侍奉萬方之主的寶貴雙手,已經麻木沒有知覺,韁繩在手心中勒出無數條紅痕,有些地方想是磨破了,一直隱隱作痛。
不管怎么努力控制,馬匹仍然東撞一下西撞一下,活像喝醉了酒似的。
邊令誠在心中把李瑁的祖宗十八代除了圣人以外都問候了一遍,他決心,如果李瑁提議通宵趕路的話,他說什么也不走了。
幸好天公作美,只是局部有雨,后面的路段干燥平坦,馬匹行動輕快起來,恢復了正常的速度。
邊令誠掐著時辰,準備等天色一黑,就提議扎營休息。
但他的如意算盤到底還是落空了。
距離日頭完全落下還差那么一點功夫的時候,他們已經追上了楊家人。
那是一支壯觀的出行隊伍,完全沒有隱藏行蹤,一點也不像逃難。
男人的呼喊聲、女人的叫喚聲、小孩子的哭聲,交雜在一起,把這片原本僻靜的樹林攪得雞飛狗跳,李瑁一行在三里外就聽到了動靜。
馬車里的老爺太太公子小姐們都出來了,正團團坐著,圍著樹下的一團篝火,狼吞虎咽地吃著下人們準備好的粗陋晚餐。
從長安逃出來整整一天,他們這還是第一次進食。
遠處倏地響起了急促的馬蹄聲,驚動了這些主子們。
他們面面相覷,臉色大變,整個人僵在那里手足無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