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客館案發驚圣駕
- 大唐李瑁:請陛下殯天
- 逆轉乾坤的猴子
- 2064字
- 2025-02-19 11:58:00
殿內的人頓時嚇得抱頭鼠竄,大喊道:“箭又來了!箭又來了!”
李瑁吃了一驚,他可沒安排第二輪放箭,怎么會還有襲擊?
很快,他就聽出來了,這次的風聲比上次小,似乎不是正常的箭矢,而是那種小巧玲瓏的袖箭。
而這些袖箭的目標也不是人群,是那些燭火。
一剎那,殿內明晃晃的燭火接二連三地熄滅了,四周陷入了一片伸手不見五指的漆黑中。
于是,場間更加亂作一團。
眾人哭爹喊娘,再也顧不上什么禮儀,一個個瞎沖亂撞,找尋著鴻臚客館的出口。
不少人直接撞在了一起,雙雙摔倒在地,呻吟聲不絕于耳。
也有人撞翻了桌椅,打翻了盤碟,瓷器碎裂的聲音連響不斷。
至于哭喊聲,踩踏聲,推搡聲,衣服撕破聲更是相互交雜在一起,比東西市還要混亂熱鬧。
李瑁持劍緩緩退入角落,脊背靠在墻上,警惕地觀察四周的動靜。
他的大腦高速運轉:第一次放箭是自己的安排,目的是攪亂這場宴會,再禍水東引。
但這第二次放箭肯定不是自己的手筆,那便是有人也盯上了這場宴會,試圖達到自己的目的。
那個人的目的是什么呢?
是李亨?還是自己?
李瑁正在快速思考著,就聽到不遠處傳來一聲凄厲的慘叫:“啊——”
聲音似乎有點熟悉,很快,金吾衛倉皇的聲音傳了過來:“大相,大相!”
過了一會兒,“噗”的一聲輕響,光亮突然降臨了殿內,卻是蘇拉澤不知道從哪里摸到了蠟燭,掏出懷中的火石點燃了它。
蘇拉澤手持那根蠟燭,驚慌地朝兀論樣郭那邊跑了過去,喊道:“阿爸,阿爸,你怎么了?”
兀論樣郭被幾名金吾衛圍著,其中一名金吾衛正蹲下身去查看。
“讓開!”蘇拉澤粗魯地推開幾名金吾衛,心急火燎地擠進去一看,頓時倒抽一口冷氣。
只見兀論樣郭雙目緊閉,面色青紫,早已沒了氣息。
而在他的脖頸處,插著一支小巧的袖箭,箭頭沒入喉內,傷口烏黑淤青,顯然是抹了毒。
蘇拉澤渾身顫抖,難以置信地蹲下身去,輕輕拍打兀論樣郭的臉頰:“阿爸,阿爸,你怎么樣?你不要嚇我。”
這時李瑁也已經擠了過來,第一時間目擊了兀論樣郭被謀殺的現場。
一列金吾衛匆匆地跑了過來,剛好被李瑁截了個正著:“兇手抓到沒有?”
最前頭的那名金吾衛滿頭大汗,拱手道:“啟稟殿下,剛才殿內漆黑一片,袖箭似乎從多處發出,無法分辨是誰出手,我們在殿內四處搜尋了一遍,暫時沒能找到嫌犯。”
蘇拉澤已經撲在兀論樣郭的尸身上痛哭流涕起來:“阿爸,阿爸,你別離開兒子,你走了我該怎么辦?”
李瑁蹲下身來,用手按住兀論樣郭的手腕,脈息全無,半晌沉聲道:“人歿了。”
蘇拉澤的哭聲更大了。
本來李林甫也是要參加今晚宴會的,可東北一封緊急軍報讓他不得不臨時改變行程,一直在中書門下商議軍務。
鴻臚寺遇襲的事情傳到中書門下的時候,素來泰山崩于前而不變色的李林甫手里拿的地圖直接掉在了地上。
等到聽到兀論樣郭身亡,李林甫踉蹌了幾步,旁邊的李適之趕緊上前,一把攙扶住李林甫,關切道:“令公,保重身體,出了天大的事,更離不開你啊。”
此時牛仙客已病重不能視事,由刑部尚書李適之暫代其職,遷兵部尚書、權判左相。
李林甫整張臉一片慘白,喃喃地道:“長安馬上就要有驚濤駭浪了。”
正滿堂震驚中,一個小內侍跌跌撞撞地沖了進來,連禮都沒行,額頭上豆大的汗珠順著臉頰不停地掉落,上氣不接下氣地道:“兩位相公……陛下在興慶殿緊急召集廷議……兩位快過去吧。”
李適之驚訝道:“現在嗎?如今已是亥時,宮門不是已經落鑰了嗎?”
李林甫定定神,對李適之道:“我們走吧,看來今晚注定是個不眠之夜了。”
李林甫和李適之趕到興慶殿的時候,殿內瓷器的碎片鋪了一地,還有些鎮紙折扇等雜物,狼藉一片。
李林甫一看就知道,李隆基剛才發了好一通大火,砸了不知道多少東西,不由得更加屏氣斂息,小步無聲上前。
等再走幾步,他才看到,殿側已經跪了好些人。
打頭的兩人正是本次的接待正副使李亨和李瑁。
李亨還沒從驚嚇中回過神來,臉色青白,佝僂著身子,顯得委頓不堪。
相比之下,李瑁顯得鎮定自若,雙眸微微下垂,身姿挺拔,如同青松。
在他倆的后面還跪了幾個人,李林甫看過去,發現竟是刑部侍郎韓柏瀚、大理寺少卿張景澄、御史中丞盧承熙等人,剛好湊成了三司會審的臺子。
李林甫心中一沉,李隆基先喊了這些人過來問話卻沒叫他,這使他敏感地嗅知到了一股不祥的氣息。
他雖然心思沉重,但想著李隆基對自己的寵信,不至于糟到無可挽回的地步,因此也并不慌亂,撩袍跪下:“臣拜見陛下。”
李隆基在上首臉都氣歪了,冷聲道:“客館發生的事你知道了嗎?”
李林甫沉穩地答道:“臣剛收到消息,來之前已命有司看管當晚參加宴會的所有人,并立刻著手查勘現場,同時在城內逐坊追捕可疑人員。”
他分派的事情條理分明,都是目前最緊要的,李隆基果然火氣降了一些,但仍是盛怒:“怎么會出這樣的事?怎么能出這樣的事?這讓朕的臉往哪里擱!”
李林甫比誰都知道這次事件的嚴重性,吐蕃大相在長安的皇家宴會上被公然刺殺身亡,不僅對吐蕃那邊不好交代,也相當于狠狠扇了李隆基一個耳光。
到時對外戰事重開,靡費巨大,對內天下笑話,天家受損,哪一樣都不是李林甫能擔得起的。
李林甫的唯一選擇就是必須揪出真兇,把這兩種可能全部堵死。
而且必須要在短時間內解決,這對他來說比登天還難。
這意味著,只有一條路可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