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雅韻哲思文庫:了凡四訓+圍爐夜話+小窗幽記+幽夢影(套裝共4冊)
- (明)袁了凡 (清)王永彬 (明)陳繼儒 (清)張潮
- 1810字
- 2025-02-12 17:06:42
序
文有懸筆1立就、傾瀉而出,又復至精至妙者,韓文公2《祭十二郎文》3是也。文有久已脫稿4、日改月更、千錘百煉,至數十年而始為定本者,歐陽文忠公5《瀧岡阡表》6是也。
袁了凡先生以韓歐之筆,具韓范之才,將其生平所得,著此四訓。以數十年修身治性,日新月盛之閱歷體驗,又加數十年字鍛句煉之潤飾,故其文精深而博大,其理中正而精微。
《改過》《積善》兩篇,是正文,《改過之法》,發揮諸惡莫作;《積善之方》,細講眾善奉行;《立命之學》,是現身說法。
一篇大文,惟謙者肯反躬內省7,惟反己能自訟8其過,惟自訟庶改過不吝,惟改過斯善事真切,惟善真,然后可以立命。
故首從“奉母命,棄舉業9習醫”“既信孔公數,淡然無求”“后聽云谷教,轉移定數”敘起。此三段,公之所謂“謙則受教有地也”。夫以鶴立雞群之俊秀,肯棄青紫10如敝屣11,不獨其品之高,而其孝亦可知矣。
袁母命子語,宛如《瀧岡阡表》“我不能教汝,此汝父之志也”一段語,表太夫人之賢,于此亦可見矣。
公之信孔公數,非漫信之,必待試其數,纖悉皆驗,然后深信不疑,而遂起讀書之念,何等謹慎!孔公起數,必待其考校名數皆合,然后再卜終身,使他由目前之不爽12,以堅其久遠日后之信,何等穩重!
云谷教了凡改過曰:“將向來之相,盡情改刷,從前習氣如死卻,從后日新如重生。”在公聽之已了了,而豈常人所能領會?故于《改過之法》一篇中,反覆痛切言之,傳恥、畏、勇三個方法,講事、理、心三層難易。又恐人自謂無過可改,再將蘧伯玉13改過一段,以證“人必有過,自不察耳”。
云谷教了凡積善曰:“要從無思無慮處感格14”“毋將迎”“毋覬覦”數語,在了凡已盡得其旨矣。仍恐人不窮理15,自謂行持,豈知造孽?故于《積善之方》篇,細論深辯之。文分三大段,每段十小股。首敘往事十條,以證因果不爽,為后人之效法;次論精理十六層,以防冒昧承當之錯誤,終標十大綱,以統領乎萬德。
公自敘行持16,由勉強以臻自然。首誓三千善,歷十余年而始克告竣。次許三千,只四年而已滿。復許萬善,止三年而以一事圓之。可見初行似不勝其難,行之既熟,自有得心應手之樂,人亦何憚而不為哉?
自“孔公算余”至“世俗之論矣”一段。先將立命一結,“汝之命”承上文,起下六想、六思、改過三小段余波。文雖余尾,而言則愈緊,意則愈切,六退想,就宿命上教之謙德。
此文以謙始,以謙終,而未明提一“謙”字。故以謙德之效為終篇。上半篇寫丁、馮、趙、夏四君謙德,讀之如見其人。下半敘“畏巖不遜,遇道者改過”一段,是一篇小立命,道者宛然一云谷,畏巖何幸遇之?
云谷攝淡然無求自謙之了凡易,道者折有求自滿之畏巖難,覷17得準,打得重,責其心氣不平,文安得工?直探驪珠18,使其不得不服。既服,而請教焉,教之轉變,積善立命,彷佛云谷與了凡語。
嗚呼!茫茫天下,何處得逢宗匠如云谷、道者兩人乎。即或遇之,亦要受得起這般辣手19,庶不負善知識20一片善心也,敢不勉哉。“內思閑己之邪”,順接“日日知非”一段,以起下《改過之法》一篇文字,贊嘆云谷,歸結立命本題。
故四訓不獨為千古名言,亦千古妙文也。此略言其段落耳,至于言外之旨,字中之意,非言可盡,細讀之自會。
注釋
1.懸筆:懸肘運筆。
2.韓文公:韓愈,字退之,自稱“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昌黎先生”,謚號“文”,故稱“韓文公”。唐代中期官員,文學家、思想家、哲學家。
3.《祭十二郎文》:韓愈為侄子十二郎所寫的祭文。韓愈幼年喪父,由兄嫂撫養成人,與侄子十二郎自幼相守,歷經患難,感情特別深厚。
4.脫稿:著作完成。
5.歐陽文忠公:歐陽修,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謚號“文忠”,故世稱“歐陽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學家。
6.《瀧岡阡表》:歐陽修在父親死后六十年所作的墓表,盛贊父親的孝順與仁厚、母親的儉約與安于貧賤。被譽為中國古代三大祭文之一。
7.反躬內省:回過頭來檢查自身的過失。內省,內心自我審查,自我反省。
8.自訟:自己責備自己。
9.舉業:為科舉考試而準備的詩文、學業、課業、文字等。
10.青紫:古代高官印綬、服飾的顏色,比喻高官顯爵。
11.敝履:破舊的鞋,比喻沒有價值的東西。
12.不爽:不差,沒有差錯。
13.蘧伯玉:蘧瑗,字伯玉,春秋時期衛國大臣,相傳他“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非”,是一個善于改過的人。
14.感格:感應。
15.窮理:深究事物的道理。
16.行持:勤修行,持守佛法戒律。
17.覷:看、瞧。
18.驪珠:寶珠,比喻珍貴的人或物。
19.辣手:手段非常厲害。
20.善知識:佛教稱能引發他人向上、增善去惡乃至證悟成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