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儒生于軒
- 大明:我有猛將朱元璋!
- 承百年
- 2094字
- 2025-03-18 21:46:42
“末將,領命。”
唐勝宗朝著李平拱手一拜。
李平帶著定遠軍的騎兵營在安豐城內搜尋了近半個時辰。
最終他們只找到了四百多石糧食。
這些糧食只夠養活唐勝宗的駐軍,李平帶不走分毫。
正當李平意欲率軍前往壽春和下蔡之時,一名儒生朝著定遠軍之中的李平靠近。
這令得吳大等人立刻緊張。
吳大策馬呵斥:
“何人靠近?!”
“還不速速遠離?!”
李平的注意力被吸引過來。他看向儒生。
儒生抬起了腦袋,他咧嘴一笑,淡然道:
“在下乃李大帥的貴人。”
“李大帥,我已將八禿的性命和這安豐城送與你。”
“不知李大帥是否想要另一份大禮?”
李平皺起了眉頭。
這儒生的臉面有些蠟黃,不過他的目光凌厲,令人有些膽寒。他正與李平對視。
郭英、陸仲亨、趙澤等人皆看向李平。
眾人不解。
安豐城乃是定遠軍強攻取得,何來他人贈予之說?
李平答道:“你所說的另一份大禮,是什么大禮?”
儒生笑:“是一份,可以挽救定遠軍十萬將士性命的大禮。大帥可以不收,但若不收,一個月之內,大帥也將身首異處。”
“狗膽!”趙澤和吳大面露慍色,二人意欲殺向儒生。
郭寧蓮警惕地守護在李平的身旁。
李平抬起手臂,示意吳大和趙澤退后。
他提醒儒生:
“你莫要故弄玄虛,這安豐城是我定遠軍強攻所得,不是你一書生可以贈予的。”
“我定遠軍急于行軍,你若有良策,現在說來,或許我可以招你入定遠軍。”
“你若只是虛有其表,那不如現在退下,以免遭受懲罰。”
這話讓儒生搖了搖頭。
儒生轉身走向左側的巷子,他說:
“李平,你若不想死于元兵和劉福通的夾擊之下,那便下馬與我一談。”
“我等你片刻。”
這儒生不再贅言。他進入了巷子之中,轉身看著李平,雙手負于身前。
李平皺起了眉頭,他看著儒生陷入了沉思。
片刻過后,他翻身下馬,朝著儒生踱步而去。
郭寧蓮立刻下馬跟隨,但卻被李平伸手阻攔。
一千多名將士一齊看著李平和儒生。
儒生等著李平來到了五步之外,他咧嘴一笑,壓低了聲音,躬身拜道:
“在下汝寧知府李思齊將軍府中謀士,于軒。”
汝寧府與安豐路的西線相接。
“李思齊”三個字令李平瞇起了眼睛。
1353年的李思齊,應當是元廷鎮守一方的大將,他身居汝寧府,統御整個汝寧府的兵馬,負責剿滅劉福通的義軍。
只是,“于軒”這個名字,沒有出現在史料之中。
李平搖了搖頭,他回應道:
“沒聽過于軒。”
于軒“呵呵”一笑,他答道:
“在下跟隨知府大人十三年。這十三年中,在下從不拋頭露面,我只負責為知府大人獻策,或者行走四方,李大帥自然不曾聽聞。”
李平沒了興趣,他開門見山地追問于軒:
“你為何說這安豐城和八禿的性命,是你送給我的?”
“你說的保我性命的另一份大禮是何物?”
“你身為汝寧知府的謀士,為何要來到安豐路,來見我這個反賊豪強?”
于軒收起了笑容,他認真了起來。
“八禿只是千戶,他受知府大人轄制。”
“我代知府大人命令其出城與定遠軍作戰,如若不然,他只會率領一千守軍,死守安豐城。”
“這安豐城和八禿的性命,是知府送給李大帥的第一樣禮物。”
“知府大人送給李大帥的第二樣禮物,是糧食兩萬石。”
“這兩萬石糧食,存放于安豐路臨近汝寧府的霍丘城的大倉之中,李大帥可派軍取來。”
“我要送給李大帥的大禮,是一道計謀。”
“這一計,可保李大帥半年無虞,可保定遠軍的十萬將士,可保安豐路內的十萬百姓。”
“若李大帥不取此計,知府大人將領軍五萬,從西面強攻安豐路。”
“同時,劉福通已經增派了大軍馳援羅文素,不出五日,他那兩萬大軍,將進入安豐路的境內。”
“滁州城的蘇赫巴魯將從東南面侵擾定遠軍。”
“五河縣和四洲的元兵,也將進攻濠州城。”
“李大帥覺得,你這東拼西湊的流民之軍,能抵擋得了四面八方的大軍嗎?”
這樣的話語,讓李平的臉色不得不陰沉了下來。
李平自然料到,元廷的兵馬將開始圍剿自己。
只不過,他沒有料到西面的汝寧府,會向他發起進攻。
汝寧府的元軍,應當忙于鎮壓劉福通的叛亂。
“你的計謀,說來聽聽?”李平回應了于軒。
于軒思忖了片刻,他道:
“大帥必須接受知府的招降,脫脫將冊封大帥為安豐路的總管。”
“大帥領定遠軍,與知府大人一同,剿滅劉福通。”
于軒言盡于此,他相信李平是個極為聰明的大帥。
否則,李平喊不出“與爾分田,安民天下”的口號。
這口號,讓安豐路內的流民,猛增了約莫十五萬!
李平的心頭一震。
他從未想過要被元廷招安。他的規劃從來都是推翻腐朽殘元,建立煌煌大明!
若是受殘暴的元廷招安,他還能在大義之上,吸引天下的有志之士和百姓嗎?
但若拒絕李思齊,李思齊確實極有可能從西面進攻安豐路,劉福通增兵之事八九不離十,李平將多面受敵,定遠軍和安豐路內的百姓,還將在二十日之后斷糧。
……
于軒看出了李平的顧慮,他呵呵一笑,低語道:
“李大帥能喊出‘為天下人而戰’的口號,知府大人十分震驚。”
“大人并未想過天下人值得他去反元,但若真有人能推翻蒙古人的大元,那必是一個能喊出‘為天下人而戰’、以及“與爾分田,安民天下”的豪杰。”
“李大帥可假意降元,知府大人只需要一個名義上的招安,這也是你欠他的恩情,將來你若大事有成,當知恩圖報。”
“于軒提醒李大帥,這天下百姓不在乎是誰的天下,不在乎大帥降不降元,他們只在乎在哪片天之下能夠吃上飯,穿上衣。”
“李大帥若是沒了糧,沒了兵,安豐路內的百姓和你的將軍們,愿意跟隨李大帥空喊口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