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風暴前夕
- 如果我們不曾擦肩
- 作家WITqsT
- 5623字
- 2025-02-09 09:55:32
2.1爭論
程亦懶散地靠在椅背上,一副漫不經心的樣子,眼神卻銳利地掃過在場的每一個人。
“你們要是覺得不行,那學會解散好了。”
此話一出,整個會議室一片沉寂。
“你開什么玩笑?”坐在前排的一名大四學長皺起眉頭,語氣帶著一絲不滿,“學會成立了這么多年,我們的目標一直是幫助高中生做升學規劃,不是職涯規劃,你這樣提議完全偏離了初衷。”
“再說了,大學生是成年人,他們自己不會去找實習、找工作嗎?哪需要我們來插手?”另一名學長附和道。
程亦聳了聳肩,毫不在意地笑了笑:“聽你們的意思,學會現狀不錯?會員人數穩定?活動開展順利?學會未來能繼續存活下去?”
兩名學長的表情頓時僵住,顯然無法反駁。
會議室里依舊安靜,陸然手指輕敲著桌面,像是在思考什么。
江晨曦坐在一旁,目光在程亦和陸然之間游移。她本來對學會的存亡問題沒什么太大的興趣,但這場會議的爭論,卻讓她對其中的復雜性產生了好奇。
“程亦。”終于,陸然開口了,他語氣依舊平穩,卻帶著一絲不容忽視的威嚴,“你的想法,確實值得考慮。”
“不過——”陸然目光一轉,看向在場的學長們,“大家的顧慮也有道理。”
程亦挑了挑眉,沒有說話,顯然在等陸然的下一步回應。
“學會的核心價值,確實是幫助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道路。”陸然緩緩地說,“但擴展到職涯規劃,意味著我們要重新制定活動內容、尋找合適的資源,還要面對可能的運營困難。這不是一件輕松的事。”
他掃視全場,最后停在程亦身上,“你有具體的實施計劃嗎?”
程亦笑了笑,雙手抱胸:“當然有。”
“我一個人的能力和人際資源有限,這邊需要大家高度的配合。不過我能保證只要這個計劃獲得成功,不僅會讓大學生獲益不淺。過程中亦會有與企業有密切的來往,如此我們自己也是最大受惠者。No pain no gain。”
2.2裂痕出現
程亦的提案,在學會內部引起了極大的震動。
支持者認為,與其死守著已經快要失去意義的舊模式,不如順應時代需求,開拓新的方向。
反對者則堅持認為,學會的初衷是幫助高中生做升學規劃,而不是去做職涯輔導。更何況,他們大多數都是大三、大四的學長,課程壓力已經夠大,還要準備考證、安排實習,并不愿意再為學會投入額外的精力。
“我們是升學輔導學會,不是求職培訓班。”保守派的領頭人——大四學長李承文語氣堅定,“這個轉型方向根本不現實。”
程亦輕笑一聲:“現實?李學長,你有沒有去觀察過今年新生的情況?有幾個是因為升學資訊不足才加入學會的?”
李承文被問得一滯。
“現在的中學生,拿起手機就能查到各種升學信息,我們的學會已經不是他們唯一的選擇。”程亦繼續道,“但你再看看我們自己——身為大學生,真正對自己的未來有明確規劃的人,有多少?”
會議室里再次陷入沉默。
“如果我們想讓學會繼續存在下去,就必須改變。”程亦語氣堅定地說道,“要么適應時代,要么被淘汰。”
語畢,會議室內的空氣凝重得仿佛能滴出水來。
李承文緩緩地掃視著在場的成員,目光冰冷而疏遠。
“既然大家的方向不再一致,我們就不能再參與學會的事務了。”他的語氣平淡,卻帶著不容置疑的決絕,“我們三人,即日起退出學會。”
轟——!
這句話如同一道驚雷,在會議室里炸開。
“李學長!”一名學弟忍不住驚呼,“你們就這樣放棄了嗎?!”
“放棄?”李承文淡淡一笑,“不,道不同不相為謀,我們只是選擇了更適合自己的路。”
旁邊的兩名大四學長——趙凱和吳銘,也站起身來,神情堅定地表示支持李承文的決定。
程亦臉上的嬉皮笑容收斂了幾分,他輕輕地敲了敲桌面,語氣聽不出喜怒:“你們確定?”
“程亦。”李承文緩緩地說道,“你擅長舌燦蓮花,我們不是你的對手,但現實不是靠嘴皮子能改變的。學會的核心價值是幫助高中生做升學規劃,而不是被你硬生生地改造成職涯咨詢所。”
“那你們又為什么要退出?”程亦淡淡地問道。
“因為這個學會,已經變得不再像我們認識的樣子。”李承文低沉道,“我們的時間也不多了,實習、論文、找工作……我們已經沒有精力再和你們爭論這些沒有意義的事。”
“既然目標不同,理念不合,我們就沒必要繼續留下來。”趙凱補充道。
陸然一直沉默地聽著,他的目光深邃,仿佛在衡量這場風暴的影響。
江晨曦在一旁看著,隱約感覺到,這不僅僅是一次意見上的分歧,而是一場無法避免的分裂。
“如果你們這樣做,學會人數會跌破10人。”程亦忽然開口,語氣里透著認真。
李承文面無表情沒有再回答,而是轉身,毫不猶豫地朝門外走去,趙凱和吳銘緊隨其后。
會議室的門被“砰”地一聲關上,震得整個房間都仿佛在顫抖。
所有人都陷入了沉默。
現在,學會只剩下10人——其中還包括剛加入的兩位大一新生。
再少一個人,根據校章學會就會被強制解散。
新學期開學后的第一場會議最終以不歡而散結束。
程亦揉了揉眉心,眼底閃過一絲疲憊。
陸然輕輕嘆了口氣,看向他:“兄弟,我們暫時放棄改革吧。”
程亦抬起頭,訝異地看著陸然。
“升學講座馬上要到了,我們目前沒多余時間糾結這個。”陸然頓了頓,繼續說道,“眼下最重要的是撐住這個團隊,等熬過了升學講座,再考慮未來的事。”
程亦看著他,半晌后,笑了:“行吧兄弟,先聽你的。”
2.2逼不得已的談判
當晚,陸然和程亦撥通了李承文的電話,邀請他以及趙凱和吳銘在校外的一家咖啡館見面。
李承文雖然不情愿,但礙于以前曾經一起共事的情面和對學會的情懷,最終還是答應了見面。
夜晚的咖啡館人不多,燈光柔和而溫暖,但桌上的五個人卻是劍拔弩張。
“說吧,你們找我們出來干什么?”李承文率先開口,語氣平靜,卻透著一絲防備。
“很簡單,我們想談談你們退出的事情。”陸然單刀直入。
李承文聞言,冷笑了一聲:“學會已經不是我們認識的學會了,我們選擇離開,有什么好談的?”
“如果你們現在離開,學會就會直接跌破最低人數要求,被校方強制解散。”陸然的聲音很平穩,但話語卻像是一顆重磅炸彈,直擊對方的軟肋。
趙凱和吳銘的表情頓時變了變。
李承文皺了皺眉,但很快恢復了冷靜:“這和我們已經無關了。”
“無關?”程亦笑了,語氣帶著一絲諷刺,“你確定嗎?別忘了,當初是你們努力把學會發展成現在的規模。如果它在你們畢業前被解散,你們甘心?”
李承文的臉色微微一沉,但仍舊不為所動:“學會的未來已經不在我們手上了,我們不能陪你們一起走這條路。”
程亦敲了敲桌子,漫不經心地說道:“承文學長,你們真的愿意就這樣走掉嗎?你們付出了四年的努力,就為了臨走前眼睜睜看著它完蛋?”
李承文沒有回答。
趙凱嘆了口氣,忍不住開口:“老實說,我是有點不甘心的……但我們是真的沒時間了。馬上就要實習、考證,我們已經無暇顧及學會的事了。”
程亦順勢追擊:“所以你們的意思是,如果沒有這些現實因素,你們其實是愿意留下來的?”
吳銘皺了皺眉,看了李承文一眼,最終點了點頭:“算是吧。”
程亦看向陸然,挑眉:“看來,我們還是有談判空間的。”
陸然沉吟片刻,終于開口:“你們不想負責學會未來的轉型,我們可以理解,也可以退一步。但眼下學會需要你們,至少在升學講座前,我們需要你們的經驗。”
李承文終于抬起眼,目光銳利地看向陸然:“你的意思是?”
“很簡單。”陸然語氣不疾不徐,“我們不強求你們繼續留在學會,但至少,升學講座的籌備,你們不能缺席。”
“你們可以不參加未來的改革,也可以在講座結束后正式退出,但至少,在你們離開前,幫學會完成最后一次升學講座。”
李承文的手指在桌面上輕輕敲了幾下,沉默不語。
趙凱和吳銘對視了一眼,似乎也在衡量這個提議的可行性。
“我們可以答應你們。”李承文終于開口,但語氣依舊嚴肅,“不過,講座之后,我們還是會退出。”
“成交。”陸然點了點頭。
程亦笑了:“學長們果然是有責任心的人。”
談判終于達成了共識,但空氣中仍然殘留著一絲緊張和不確定感,李承文顯然沒有打算讓程亦和陸然那么輕松。
他緩緩開口:“不過,我們有幾個條件。”
程亦揚了揚眉:“哦?你說說看?”
“第一,我們加入籌備組只是負責升學講座,不會再參與學會其他事務。”李承文頓了頓,繼續說道,“第二,講座后,我們會正式離開,學會未來的方向,你們自己負責。”
程亦笑了:“這些我們都答應了,你還想要什么?”
李承文看著程亦,緩緩說道:“第三,我們不會像以前那樣投入全部精力,因為我們即將實習、找工作,我們能提供的幫助是有限的。”
“換句話說,你們不能把所有任務都甩給我們,我們能幫忙,但不能成為主力。”
陸然沉默片刻,最后緩緩點頭:“可以。”
李承文深深地看了陸然一眼,緩緩伸出手:“那就合作愉快了。”
程亦也笑著伸出手:“合作愉快。”
兩方握手,達成了短暫的協議。
但所有人都明白,這只是暫時的妥協,真正的考驗,才剛剛開始。
從咖啡館出來后,程亦忍不住伸了個懶腰:“呼,總算搞定了。”
陸然側頭看著他,目光深邃:“你覺得他們會徹底退出嗎?”
程亦聳了聳肩,漫不經心地說道:“誰知道呢?有些人說走就走,但有些人,走了也不一定會真的離開。”
陸然沒有說話,只是抬頭看向夜空,深思著什么。
遠處,校園的燈光依舊亮著,映照著他們即將面對的未知挑戰。
2.3籌備的火花
由于大部分大一、大二的會員以“期中考試”為由拒絕報名,籌委會最終只剩下5個人——陸然、程亦、江晨曦、趙宇恒和林婧怡,再加上在旁邊協助的李承文、趙凱和吳銘。
此外,3位心理輔導系的大三生,沈妍、韓峻鋒和蘇雅寧也應特別邀請加入進來,幫助培訓會員們如何更好地與中學生溝通。
沈妍性格溫柔細膩,善于察言觀色,是心理學系的佼佼者。
她的加入,讓整個籌備團隊在某種程度上獲得了新的平衡。
升學講座的籌備如火如荼地進行著,時間緊迫,人員不足,每個籌委成員幾乎都被壓上了雙倍的任務。作為主席,陸然承擔了整體統籌工作,而江晨曦則被分配到了宣傳與流程策劃的小組,直接由陸然指導。
一開始,江晨曦只是按照常規流程完成自己的部分,但她很快就發現,陸然對于策劃有著極高的要求,每一個細節都要經過深思熟慮。某天下午,在學會辦公室里,江晨曦正埋頭整理講座的日程安排,陸然走到她身邊,手中拿著她剛剛打印出的策劃書。
“這里,”陸然修長的手指輕敲著紙張,“你把Q&A環節安排在最后,會不會讓前面的講座顯得太過冗長?”
江晨曦抬頭看了他一眼,正想反駁,卻對上了陸然略帶探究意味的目光。她頓了頓,咬著筆尖思索了一下,然后緩緩說道:“但如果放在中間,會不會打斷講座的流暢性?而且,萬一同學們的提問過多,會導致后面的部分時間不夠。”
陸然低笑了一聲,眼中閃過一絲贊許:“不錯,考慮得很全面。”
這句贊揚讓江晨曦有些意外,她微微挑眉:“沒想到你會這么快就接受別人的意見。”
“是你的意見值得接受。”陸然輕輕合上文件,朝她點了點頭,“看來,你比我想象中更適合做策劃。”
江晨曦的心頭一顫。雖然只是隨意的一句話,但她卻敏銳地捕捉到了陸然言語間流露出的認可。這種被人認可的感覺,讓她心里泛起了細微的波瀾。
——第一次的觸動,源自思想上的交鋒。
之后的幾天,兩人經常因講座安排的問題展開討論,有時甚至會爭論起來。
“既然我們要提升影響力,那為什么不考慮直播講座?”江晨曦興致勃勃地提議。
“風險太大。”陸然搖頭,“如果技術不成熟,音頻和畫面出問題,反而會影響效果。”
“但如果成功,我們可以讓外地的中學生也能看到,這是一次提升學會知名度的好機會。”江晨曦不愿輕易放棄自己的想法。
陸然沒有立刻回答,而是看著她堅定的眼神,嘴角勾起一抹淡淡的笑意:“你還真是不輕易妥協。”
“當然。”江晨曦抬起下巴,語氣帶著一絲得意,“我是不會輸的。”
“那好吧。”陸然合上文件,眼神深邃,“我給你一次機會,明天拿出詳細的執行方案來說服我。”
這是一種被正視的感覺,也是一種隱隱的較量。江晨曦發現自己對陸然的態度,已經不再單純是對學會主席的尊敬,而是一種復雜的情緒,她開始期待和他爭論,期待他認可自己的想法,甚至期待他偶爾流露出的溫和笑容。
——第二次的觸動,是在一次次的交鋒中醞釀。
有一天晚上,學會辦公室里只剩下他們兩人,江晨曦埋頭修改講座宣傳文案,陸然則在核對講座的預算。窗外夜色深沉,辦公桌上的臺燈投下柔和的光暈,氛圍靜謐得有些奇異。
江晨曦用手撐著頭,眼睛盯著電腦屏幕,眉頭緊鎖。陸然注意到了她的疲憊,微微嘆了口氣,從桌上拿起一罐未開封的咖啡,輕輕放到她手邊:“喝點東西,別累過頭了。”
江晨曦微微一愣,抬頭看著他:“你怎么知道我喜歡喝這個?”
陸然挑了挑眉,語氣平靜:“你每次開會前都會喝這款咖啡。”
她心里微微一震。原來,他有注意到這些細節?
江晨曦忽然覺得,陸然這個人,雖然外表冷靜,行事果斷,但在不經意間,似乎也會展露出某種溫柔的關懷。而這份關懷,讓她的心情變得微妙起來。
她接過咖啡,輕輕地笑了笑:“謝謝。”
陸然看著她,眸光深邃,似乎有什么話想說,但最終只是輕輕點頭:“早點休息。”
這短短的幾個字,卻像是一顆石子投入湖面,激起了層層漣漪。
——第三次的觸動,是一份無言的關心。
從那以后,兩人的關系變得更加微妙。每次開會,江晨曦都能敏銳地感覺到陸然的目光偶爾會落在自己身上,而她自己,也會不自覺地尋找他的身影。
這是一種不需要言說的默契,也是一場無聲的曖昧較量。
但他們都沒有點破——或許是因為忙碌,或許是因為彼此都還不確定這份情緒的真實意義。但無論如何,這場升學講座的籌備,已經在他們之間悄然埋下了一顆不知會開出怎樣花朵的種子。
2.4不祥的預感
某天會議結束后,已經是傍晚時分。
“去吃個飯?”陸然看著江晨曦,隨口問道。
江晨曦微微一怔,隨即點了點頭:“好啊。”
兩人來到校園附近的一家小餐館,簡單地點了些菜。
“這次的升學講座……”陸然忽然開口,語氣有些低沉,“我總覺得有些不對勁。”
“怎么了?”江晨曦疑惑地看著他。
陸然放下筷子,眉頭微微皺起:“我們學會現在的狀況太危險了。成員流失,內部矛盾,再加上文學學會一直在尋找機會挖我們的墻角……”
“文學學會?”江晨曦皺眉,“他們也在做類似的事?”
“他們想要擴大影響力,而我們目前擁有的資源,是他們最想要的東西。”陸然緩緩道,“如果這次升學講座出了什么意外,可能會成為壓垮學會的最后一根稻草。”
江晨曦的手微微一頓。
她隱約察覺到,這次的講座,或許不會那么順利……
(第二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