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階思忖片刻,卻理不出來頭緒,片刻后才道:“季子玉平素性格如何?”
“子玉向來恭敬。”張羨得出一個令人匪夷所思的結論。
桓階苦笑連連,二人商議半天終究商議不出來一個完善的結果,而武陵、桂陽二地的兵馬還在路上,估計還得個幾日才能來到長沙。
“要不,我以明公使者的身份出使湘鄉?”桓階試探性的說道:“馬偉與我素不相識,定然不會為難于我。”
馬偉身死的消息尚未傳過來,因此桓階只道是太守馬偉在主持局面。
張羨聞言當即拒絕,道:“湘鄉與長沙不過百里,若是有人泄露了先生的身份,只怕馬偉定然不會放先生回來。我這里日夜離不得先生。”
這次謀反表面上是以張羨為主,但是桓階才是真正的主心骨,絕對的核心人員。
無論是聯絡曹操,還是鼓動張羨,都是桓階的手筆。
桓階卻有不同的意見,道:“明公,成大事者何惜一命!我此去若是能說馬偉來降,可省卻主公數月之功!昔日里我曾說服劉表歸還孫堅尸體,馬偉不過是中人之姿,何懼之有?”
張羨還是遲疑,桓階又道:“明公若是還不放心,可以派遣別人作為使者,我只作為隨從,隱藏姓名便是。”
張羨半晌不語,見桓階言辭意切,方才妥協道:“萬望先生以長沙為重,莫逞一時義氣,一切待先生歸來便是。”
桓階聞言,當即去挑選了一個能言善辯之輩喚作韓杰,一番交代之后,二人做主仆打扮,出了臨湘城,就奔著湘鄉縣而去。
剛剛靠近湘鄉城不過十余里,桓階就被一聲呼喊嚇醒:“你們是什么人,要去哪里?”
眼看四周無人,韓杰忙道:“我們要去湘鄉,我二人有一親戚在湘鄉。”
那邊樹上卻跳下來一個漢子,道:“湘鄉馬上要交戰,你們不要去湘鄉了,速速歸家吧。”
桓階出言問道:“不知好漢是……”
那漢子臉色不善的瞪了桓階一眼,道:“你們從長沙而來,莫不是從了張羨,特來打探我們軍情而來的。”
桓階啞然,萬萬沒想到一個普通的軍漢還有這般眼光,但是心中已經清楚,若是自己等人不說明來歷,只怕見不得馬偉。
桓階使了個眼色,韓杰會意,當即道:“不瞞好漢,我等是長沙太守特地派遣出使零陵的,請好漢代為通傳。”
說著,韓杰從懷中掏出來一些金銀,意圖賄賂那士卒。
那人卻臉色一正,道:“我等為了保衛鄉梓,豈能貪圖你們的金銀?你們在此等候片刻,我去問問我們屯將。”
言罷,那漢子徑直朝著別處而去,留下韓杰桓階面面相覷。
“連一個小卒都有這般見識,馬偉不簡單啊。”桓階心中暗暗道。
不過片刻的功夫,那漢子引著四五個軍士走了過來,為首的像是個能做主的人,他道:“你們是從長沙來的?”
韓杰往前走了半步,行了一禮,道:“正是,懇請將軍代為通傳。”
那將校也沒有猶豫,引著二人來到了湘鄉城外。
尚未入城,就看到一眾軍士邁著整齊地步伐正在跑步,他們還喊著口號:“零陵兒郎,不退不降!”
韓杰面色有些難堪的看了桓階一眼,連最基礎的士兵都在喊這般口號,只怕這次的差事有些難了。
桓階面色不改,只是跟著軍校走。
眾人在城門處等了許久,這才來了一個約摸三十出頭的屯將,他這才對著韓杰拱了拱手道:“我家將軍請你過去。”
將軍?不是太守?
桓階聽出了區別,臉上卻仍舊古井無波。
二人隨著這員屯將入了城,卻發現城內又是一副從未見過的景象。
城墻上用紅色顏料書寫好了好多字,如“東臺山不倒,湘鄉城不倒!”“寧斷頭顱不折旗,不教張羨過湘西!”“不退!不降!不死不休!”
整個城內除了打造守城器械的農夫,就是喊著各種口號的將士,儼然已經將此城打造成了一座堡壘。
對,就是堡壘。
桓階突然想起來這兩個字,心頭卻愈發的凝重。
走了不到一刻的功夫,眾人來到了一處宅院。
一番通傳之后,屯將帶著韓杰、桓階二人來到了旁邊的側房之中,正上手坐著一個年輕的將軍。
此人年紀不過二十出頭,卻一臉的胡子拉碴,臉上還有些黑眼圈。
“都尉,人來了。”將軍忙出言道。
劉賢擺了擺手,示意屯將稍候,卻對著那兩人道:“你們來的時候也看到了吧?湘鄉城中有我零陵一萬兒郎子弟兵,不死完是不會后退一步的。若是勸降,請免開尊口,若是其他事還請道來,我的時間有限,你們撿重要的說。”
其實城中兵馬并沒有那么多,劉賢帶來三千人,這段時日招募了一些,加起來也不過四千五六百的樣子。
韓杰暗暗叫苦,略一思忖,方道:“將軍,未知馬太守、季功曹何在?”
“季瑗賊子,派遣刺客暗殺太守馬公,馬公身受重傷,不治而亡。季瑗等人也被我明刑正典。”劉賢倒也沒有隱瞞,侃侃而談。
這些事情沒有隱瞞的必要。
韓杰眼神飄忽,看向桓階,先前預設的一些問題有些問不出口,此人又不懂局勢,因此只能求助桓階。
桓階暗罵一聲,卻也只能上前道:“敢問將軍姓名?”
“我乃是零陵郡尉劉賢,聽聞長沙張羨謀反,恐張羨偷襲我湘鄉城,故此來駐守。”劉賢饒有深意的看著桓階,又出言問道:“我觀你二人雖然明面上是以他為主,暗中卻以你為主,是何解?你是何人?”
桓階心中暗罵韓杰不止,此人雖然能言善辯,但是遇到大事不堪一用。
桓階也沒再猶豫,當即行了一禮,道:“我乃長沙人桓階,特為救將軍而來。”
劉賢聞言心頭一驚,竟然是桓階。
桓階年輕的時候,被孫堅舉為孝廉,入朝廷為尚書郎。后來桓階父親去世,桓階歸鄉,正遇到孫堅被劉表所殺,于是桓階就請命幫孫氏要回來了孫堅的尸體。
后來桓階在長沙期間,正逢袁曹交戰,劉表則交好袁紹,意圖進攻曹操。于是桓階勸說張羨起兵,這才有了今年的這番鬧劇。
再往后好玩的是張羨去世,長沙被破,而桓階不知所蹤,過了兩年劉表非常欣賞桓階,征辟他為從事祭酒,還想把自己的妻妹嫁給他,可惜桓階固辭不受,還借口有病自己辭官告退。
待到曹操南上的時候,桓階則因為張羨之事一躍成為曹魏集團的高官,歷任趙郡太守、侍中,曹丕登基之后更是成為百官之首——尚書令。
可惜天不假年,桓階當了兩年尚書令后就悄然離逝。
最關鍵的是,此人為人清廉,頗得劉賢喜愛。
劉賢接下來的話,卻讓恒階心頭一沉,只見劉賢眼睛直視著自己,道:“公緒先生啊,想不到張羨竟然舍得讓先生來,就不怕我扣下先生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