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逼宮
- 大明:天啟鑄明
- 祈裕同學
- 2218字
- 2025-02-06 18:00:00
文淵閣,九月五日,
“首輔大人,還等什么!”左光斗領著一群穿著紅色常服補子上繡有獬豸的御史們氣沖沖的步入文淵閣質問。
坐在上首的方從哲面帶苦色無奈地看著左光斗一群人,哀嘆一聲看著地面。
“明日便是太子殿下的登基之日,倘若今日李康妃不搬離乾清宮。我等該如何先帝交代,天下人又會如何議論。”
張問達身位左僉都御史,代表著都察院的整體態度。但這時候他必須有所表態隨即說道。
“方閣老,絕不可再拖下去。幾日來李康妃不理會我們上呈的奏疏也不搬離乾清宮,今日必須有個結果。”
“好了好了,諸位都是朝廷重臣。此事事關體大,等我再寫一封奏本呈上去吧。”方從哲用帶著商量的語氣看著在場的各位。
“方閣老!還等什么!在場的諸位都知道此事不能再拖,若是讓李康妃再拖下去朝堂之上真要有什么變數,你我可都承擔不起!”
左光斗上前一步,逼問道。言罷,轉身對著身后支持他的御史們接著說道。
“諸位同僚,依我等看不能再等下去了。”
“是啊。對啊。不能等下去了。”他身后的東林黨各科道御史紛紛應和。
方從哲見這一人群躁動的場景,知道光靠他一個人是不足以托住這些人了。
現在人群被分成了兩派,一派是以內閣方從哲為代表的盡力拖下去的溫和派。
另一派是以左光斗,楊漣為代表的科道御史激進派。
于是他只得將目光移向一旁與這群東林人士走得比較近的韓爌,希望他能站出來發表意見。
韓爌見方從哲和他的站在他身后的幾個門生都這么看著自己,眼下這些科道御史這內閣這么鬧騰也不是個事。他只好站出來說幾句。
“咳咳,諸位暫且稍安勿躁。以我之間,既然康妃娘娘不理會我們上的奏疏。那我們便向太子殿下上呈奏疏講述我們閣部的建議吧。“
在一旁坐著沉默寡言的朱國祚也接著韓爌的話補充道。
“這畢竟涉及到太子殿下的家事,在有下一步動作前還是先詢問太子殿下吧。”
楊漣從眾多御史中間走了出來,朝著坐在堂上的閣臣們厲聲正色說。
“諸位閣老,天子家事,亦是國事。這件事情涉及到國本問題,今日必須解決,不可以再拖。”
他身后隸屬東林一派的科道御史紛紛應和,人群中傳出幾句。
“好好好,不拖不拖。還是先向慈慶宮上呈奏疏吧。誰來提筆?”方從哲只得從眾人的意見。
“都這時候了,就別在乎由誰執筆了。我來寫,掛著內閣六部,科道督察的署名呈給太子。”
張問達焦急地說,代表著這時候都察院已經整體的倒向東林人士的意見了。
再不同意,他們這些老頭子將要親自去往乾清宮逼著李康妃離開。
方從哲這位自萬歷四十一年就開始在任內閣,干了7年多的閣臣這個時候也和不動稀泥了。
這份由都察院執筆,掛著內閣六部科道印章的聯合奏疏很快上呈到了朱由校的面前。
與此同時,大明朝皇宮卻是有的地方寂靜,有的地方人群涌動熱鬧非凡。
御馬監
在王安掌握御馬監后,很快就進行了一系列的人事調動。
皇宮城門的侍衛自是不在話下,這時他聯合在宮中任職多年扎根頗深的黃實錦。調動了由司禮監掌控的一批錦衣衛在御馬監集結后迅速前往慈慶宮。
“快點,你們都給我記住,這件事疏忽不得。一定要約束好部眾,誰要是敢偷奸耍滑,我定要摘掉他們家世代傳襲的官帽。”黃實錦站在高臺上,扯著嗓子厲聲對底下集合的幾個百戶千戶威脅道。
“公公放心,屬下們定然會約束好部眾。誰要是敢亂動手腳,莫要公公動手我等便會斷了他的手腳。”臺下的錦衣衛首領紛紛作揖行禮后對黃實錦保證。
“好,記住爾等之前的地位。新帝新朝,留給你們的機會很大。爾等莫要辜負我與王公公之期望。”黃實錦揮揮手令他們散去整理隊伍。
他說人用的這些人都是之前在錦衣衛隊伍里面默默無聞甚至飽受欺壓的中低層干部,莫說現在的在之前提督東廠的陳鴻哪里不受重視,就是在錦衣衛首領駱養性那里都不受待見。
只能靠著和宮里王安,黃實錦的關系勉強保住官職,跟不用提現在錦衣衛人數眾多沒有關系的話,就會被擠掉回家領一份朝廷給的低保看孩子。
所以這些人的忠誠度無論是主動忠誠還是被動忠誠都是極高的,因此王安、黃實錦可以放心的用這些人。
黃實錦站在高臺上,看著臺下有序整隊的眾人。
心中抑制不住的擔憂還是升起來了,他沒有想到新天子會軟硬兼施直接派人進入皇城。雖然這是不他愿意看到的,但作為奴仆、人臣也只能遵從殿下的決定。
與此同時一支全副武裝的軍隊迅速來到大明門外,任職守城的將領看遠遠看到這支百人的隊伍心里直發慌。
同時痛罵,各個北京城城門的各處的守衛和五城兵馬司的人。這么一支隊伍明晃晃的走在大街上來到大明門前,他們竟然沒有發現通報一聲。
城門下,那只百人隊伍迅速集結。為首的人一身赤色明甲甲胄外面披著為遮蔽锃亮的甲片在外面披上一件罩衣,騎著看上去是南方的矮馬。如果世人知道那是女兒身的話,定會驚呼巾幗不讓須眉。
而在他身側的副將則全身著明晃晃銀甲,身披白袍就連頭戴的兜鍪上也是罕見的白色馬尾。若是城墻上值守的守將不是以這種方式見到他的話,恐怕都會驚呼一聲好男兒。
而他們身后的將士們則雄姿英發、士氣飽滿,這群士卒很多沒有穿著全甲。穿戴甲胄的是南方特制的藤甲,皆手持有白色槍桿制成的長槍、槍頭處配有環裝的鉤子還在有的2藤盾牌、長刀,一看就是能征善戰之軍隊。
這樣一番景象令守城的將領壓力更大,他一面令人關閉城門,另一方面派人去宮里還有下去問話。詢問這只部隊究竟是哪里來的干什么的,宮里知不知道。
城門下面的人拿出了,蓋有太子信印的傳令詔書。傳上去之后守城將領拿在手里反復觀看,他不是不認識這些字和這個印璽。
他面色凝重的對著傳令的人說,還是要宮里的消息。盡管這份奏疏怎么看都不像偽造的,可沒有宮里的命令他還是不敢放行,出了事情九族都不夠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