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酌中志》作為研究明代民間文化和宮廷生活的重要書籍,前世朱由校買來讀過幾頁其中記述的趣聞。
比如朱翊鈞為什么那么宅不愛上朝,日常喜歡喝大酒與看民間通俗小說,這行為放在現代妥妥的標準宅男。
所以朱由校知道一些關于劉時敏的事,比如他因感到異夢而自宮應聘皇入宮侍的奇葩原因。
還有他憤慨于魏忠賢亂政,卻因魏忠賢權勢滔天,眼見朝局混亂自己無能為力。
索性改名為劉若愚寓意告誡自身“裝糊涂”不可與其沖突,后來崇禎帝上臺清算閻黨的過程中打擊面太廣。
連他也因為魏忠賢有關的事情受牽連被關進昭獄,可謂是無妄之災,但他并沒有就此一蹶不振。
劉時敏在獄中效仿太史公,化悲憤為動力潛心著書,作出《酌中志》一書。
書成后進獻給崇禎皇帝朱由檢,朱由檢被其書的內容備受感動于是放了他。
朱由校回憶至此,隨手翻看著名冊中有關劉時敏的籍貫簡歷等更詳細的記述。
劉時敏生于明代萬歷十二年(公元1584年),南直隸定遠人。其家世襲延慶衛指揮僉事,父親劉應祺官至遼陽協鎮副總兵。
這個家世還愿意揮刀自宮進入皇宮,著實令朱由校想不到。
古代人沒多少唯物主義者信異夢鬼神什么的可能很常見吧,朱由校心中感嘆。
同時朱由校注意到劉時敏其家世襲延慶衛指揮僉事的身份,暗暗思索。
昨晚查看的遼東地圖時,順便看了一下京師周圍的衛所轄屬,延慶衛應該是薊州鎮下面的衛,這么想來劉時敏應該是知兵的。
前世關于劉時敏的歷史評價算是忠厚,其家世襲延慶衛指揮僉事的身份算得上是世受皇恩了,
還有其不愿與魏忠賢同流合污,以及能夠效仿太史公嘔心瀝血潛心著書的事跡。
朱由校可以肯定此人必然是忠君體國值得信任的人,劉時敏能被選入內書堂讀書后在內直房辦事也能夠說明此人是有能力輔佐他處理朝政。想到此處朱由校隨即對黃實錦說。
“黃大伴,你對在內直房辦事的劉時敏了解多少?”
黃實錦不知朱由校突然問起這人是什么用意,想了想回答道。
“回殿下,奴婢知道此人在內直房經管文書。其為人奴婢認為忠實敦厚,辦事也勤快得體。”
“殿下突然問起此人,是對他什么意見嗎?”
黃實錦看朱由校對這人頗為關心疑惑地問道。
“吾查閱名冊對他很是好奇,即刻傳他過來吧。”朱由校將名冊放到一旁輕松地回答。
“奴婢這就去傳命。”黃實錦行禮后就要出去,這是朱由校卻叫住了他。
“且慢,兩位大伴。吾還有一事,你們將全國各地的藩王名冊記錄之前賜予他們的田產等冊子一并帶來,如若太多就分批帶來。記住此事要交給信得過的宮人去做,不得泄露消息。”
朱由校面色凝重地對王安和黃實錦說。
二人雖疑惑朱由校這么鄭重其事交代這種事情做什么,但還是行禮后連忙應是表示一定不負囑托。
待到二人都走后,朱由校緩步走到昨晚拿出的那副大明坤輿全覽圖前。
方才令王安和黃實錦去偷偷取出于藩王有關的名冊是有理由的。
朱由校昨晚看到四川時就有了動藩王的念頭,蜀地被譽為天府之國。
可是昨天朱由校查看全國各地的行省的財政狀況時,發現四川的起運中央的稅收竟然那么少,才一百多萬兩出頭。
經過與主管皇宮內庫的黃實錦一番交談后才知道,四川有蜀王這么個礙事的東西。
朱由校前世與一些人鍵史互噴時也知道明朝養這些藩王是多么費錢費糧。
尤其是成組朱棣到宣宗朱瞻基削藩后,厚待宗室藩王的養豬政策。
將藩王在政治軍事方面的權力削完后,把藩王的活動范圍限制在王府城池內后真就像養豬一樣供奉著這些藩王宗室。
當然藩王之下也有不同,能稱得上過得榮華富貴的大多也只有親王、郡王地位的人。由于各種祖制的影響和藩王的欺壓,普通宗室很多過的還是很苦的。
而且這些藩王在封地內很少有老老實實的,欺負當地百姓作樂的藩王,朝廷也多是高高舉起輕輕放下。
先不說這些藩王為害當地百姓的行為,就是朝廷養他們費點錢到了明朝中后期也已經成了朝廷的不可承受之重。
嘉靖以后給地方藩王撥付的銀兩已經降到了一百萬兩銀子,但給他們糧食可沒少多少。
四川每年結余后能上繳中央的錢糧這么少肯定與蜀王脫不了關系。且不論兼并土地的問題,由于藩王免稅的特權,很多自耕農富戶等會將田地掛靠到藩王名下。
這樣地方的收入就又少了一部分,加上地方部分士紳的土地有定額的免稅特權。
朝廷能收的稅也就只有那部分無依無靠老老實實的自耕農了,不斷增加的加派轉嫁到他們身上,最終使得他們或棄地逃亡或賣妻賣兒破產成為流民。
為了大明朝大多數普通百姓的幸福,朱由校必須對這些養的白白胖胖的藩王動刀子。
罵名什么的朱由校不在乎,反正這群士紳嘴里。更何況晚明朝廷早已喪失了輿論的主導權,只要有所作為的君主現在都會被抹黑。
朱由校不感興趣改造這群迂腐之人的思想,他知道教育成人比教育孩童難多了。
只有等重建一支絕對忠誠于君主的軍隊,握緊槍桿子才能讓他們閉嘴。清軍下他們能老老實實地把欠的稅都交齊,我大明朝的正規軍就不行?
輿論上只能等他改革科舉制后扶植一批新士人只掌握話語權后才能放心的讓他們開口說話。
朱由校微笑地看著地圖上自己標注的幾個藩王的位置,眼里直冒光。
這些藩王就是大明太祖成祖皇帝留給自己的應急儲備食品啊,等自己訓練出一批忠誠廉潔的軍隊后,就可以成批接收二祖留下的血包了。畢竟槍桿子還是需要錢袋子支持的。
朱由校心中計劃好后,開始思考該用什么方式拿下蜀王這個蜀地腫瘤國之血包。
聯想到即將爆發的奢安之亂,朱由校很快鎖定了人選。由秦良玉掛帥,可以制造一出蜀王趁川蜀不安意圖謀反大案子。
朱由校含笑而立手指對著成都書蜀王府畫了個圈,已經思索著該用那些人接收蜀王府的財產了。
想到這里朱由校轉身走到案邊再次拿起整理好名冊,翻動了起來。
用手支著臉頰仔細思考著慢慢翻動冊子,他并不熟悉這里面形形色色的人。
這些人或忠或奸或貪,在未能全面了解掌控前不能隨意動手。
此事茲事體大,一旦要動必然要處理的至少表面少天衣無縫,不能才開了一個頭就令剩下的藩王躁動不安。
此時門外緩步走來一個小太監對朱由校表示劉時敏人到了詢問他是否召見。
“讓他進來吧。”朱由校隨即合上名冊,對著小太監說。
劉時敏低著頭緩步進門,走到朱由校近前后。五拜三叩,高呼萬歲。
朱由校看著劉時敏一絲不茍恭敬行禮的動作,心中不禁感嘆。
連他這個不怎么懂明代標準禮儀,只見過大臣們對他行過幾次禮的人。
都覺得此人動作標準到位,由禮觀人可見劉時敏做事將會是很忠誠可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