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從臣查起,以證清白
- 明代風云
- 勤蟻
- 2078字
- 2025-05-04 23:59:39
董平瞳孔猛地收縮,前日校場上太子連射兩箭脫靶的狼狽模樣還歷歷在目——那時他還出言指導了主子兩句。
他原以為太子今日不過是心血來潮,想嚇唬嚇唬這些不長眼的漕兵,哪曾想……
商輅更是驚得連呼吸都滯住了。
他前日已知太子熟悉《中庸》,但他何曾見過這等凌厲手段?
方才那一箭破空的尖嘯猶在耳畔,此刻甲板上靜得能聽見漕船破浪的水聲,所有人都像被施了定身法般僵在原地。
“看什么看?不該看的莫要看,小心眼珠子!”
江昊突然一聲暴喝,幾個漕工手忙腳亂地去扯帆索,旁邊另一名掌舵漕工則趕緊正了正方向,險些與前頭穿行而過的船只相撞。
董平那張臉上寫滿了難以置信,他湊近朱齊:“主、主子……”
他說話聲音都變了調,“您這箭術……”,可話到嘴邊又咽了回去,顯然是想說這與昨日的表現判若兩人。
朱齊隨手將鐵胎弓拋給劉六兒,聞言挑眉一笑:“怎么?孤就不能一日千里?”
他撣了撣袖口并不存在的灰塵,眼中中閃過一絲促狹,“孤的本事,豈是你這奴才看得透的?”
董平張了張嘴,最終只發出幾聲含糊的咕噥。
“先生,”朱齊忽然正色,轉身時面對商輅,“往后遇著這等蛀蟲……”
他身手指著岸上亂象,遠處釘在木板上的黃綢還在隨風飄搖,“何必多費唇舌?”
商輅連忙躬身應道:“殿下明鑒,當是如此!”
-----------------
京師·奉天殿
鐘同的尸首已經被移走,但爭吵仍在繼續。
江淵這位工部尚書竟顧不得朝儀,踉蹌著撲到御階前:
“陛下!昨日才派四萬精銳赴張秋,今日徐州又告急!再不加派人手、錢糧……”
他枯瘦的手指在空中劃出黃河走向,
“若冰壩潰決,兩淮百萬生靈盡成魚鱉,黃河水涌入運河,漕運必然中斷。明年春稅顆粒難入京,九邊將士就要餓著肚子扛瓦剌人的刀了!”
石亨霍然前行兩步,鎖子甲與麒麟補服摩擦出金鐵之聲:
“江部堂可知團營現況?團營現存十一萬三千人,四萬步卒要輪戍居庸關,兩萬火銃手半數在修繕渾河炮臺——
臣上月親自驗營,能開三石弓者不足八千!”
石亨單膝跪地,雙手朝景泰帝一拱:“若再抽兩萬精騎赴徐州,紫荊關守軍將減至每垛口不足三人!”
他從懷中掏出一份塘報,“據報,零散瓦剌游騎昨日已出現在白羊口,陛下!土木之難至今未遠啊!”
內閣首輔陳循突然冷笑出聲,將戶部黃冊摔在江淵面前:“江尚書再要二十萬兩?”
他枯瘦手指劃過冊中墨字,“太倉現存銀七十三萬七千兩,其中十五萬兩是要給宣、大兩鎮將士補發三個月糧餉的!
如今剛開春,只宣府鐵騎每月耗糧十五萬石,大同邊軍每年支出餉銀五十萬兩!還有在京官員俸祿,哪里不需要用錢?”
轉身向御座深躬時,幞頭銀邊映著慘白臉色,“若再挪作河工,大同鎮不出兩月,必然嘩變——屆時瓦剌鐵騎南下,我等怕是要用賬簿退敵了!”
于謙突然跨步至殿中,云雁補子在穿堂風中獵獵作響:“各位大人所言非虛,京師安全重于一切!
宣府重兵不可動,大同精騎不能調,團營亦是如此,此乃國之筋骨!
然兩淮若潰,便是斷我朝糧道命脈!”
這位兵部尚書轉身面圣時,眼神鎮定無比:“臣認為:其一,急調周邊都司衛所兵三萬趕赴徐州,聽候商大人差遣。
其二,命南京守備太監開江防秘密水師倉,借調漕糧二十萬石暫抵軍需。”
說到這里他突然頓住,“其三,征發山東、河南并南直隸北部漕工、漕兵、逃亡民夫等五萬,以軍法督造堤壩。
漕運都斷了,還要他們何用?只是這賑災銀兩嘛……”
景泰帝打斷他的話,“于卿所言甚是!內閣抓緊擬旨,先調遣人力、糧草,賑災銀兩隨后撥付!”
說完,他目光轉向都察院御史王文,眼中深意流露。
王文瞬間會意,這位老御史踉踉蹌蹌從隊伍中走出,將三本賬冊摔在地上,躬身道:
“臣冒死進諫!山西承宣布政使朱鑒,私放鹽引兩萬兩千道,其女真妾室胞弟竟現身瓦剌使團!
大同鎮軍械庫失蹤三眼銃八百桿——經查竟在平陽府朱氏莊園地窖!”
老御史從懷中掏出油布包裹,層層揭開竟是發霉的軍糧:“此乃太原左衛軍倉粟米,竟有三成摻著河沙!
僅去年冬季,朔州衛便餓斃軍戶二十九人!”
他突然以額觸地,再呈出一本冊子,再次說道:“據吏部考功司記錄——山西七府十九州縣正印官,九成出自朱鑒門下!”
景泰帝霍然起身,目光如刀般掃過殿中群臣,震怒道:“這豈止是膽大包天,這是要斷送我大明江山!”
“臣請陛下啟動京察——”就在群臣噤聲的時候,王文的聲音再次傳來,“先查都察院!再掃六部!后清天下府道!”
“爾等怎么看?”景泰帝冷冷的目光盯著朝中的各位大臣,“京師保衛戰尚未過幾年,朕的吏治竟崩壞至此地步?”
吏部尚書王直慌忙出列,跪地啟奏道:“陛下明鑒!《大明會典》卷四十六明文規定,京察當于乙、亥年舉行。
今歲癸酉,距下次京察尚有兩年之期,若貿然更易祖制,恐致……”
“恐致什么?”
王文突然冷笑,從袖中掏出一卷泛黃的《永樂大典》殘本,
“永樂十九年四月,太宗皇帝特旨京察,一日罷黜山東官吏五十三人!莫非王尚書心中有鬼,經不起一查?”
王直身軀不可察覺地一顫,臉色變得些許不自然了起來。
他強自鎮定地整了整衣冠,“臣是一心為國事擔憂!瓦剌游騎近日頻頻出現在宣府外圍,若此時朝堂動蕩……”
于謙突然插了句嘴,“大同鎮上月逃亡軍戶又增三百,王尚書可知道個中原因?據說是布政使司貪墨邊鎮軍餉……”
王直面色變了變,卻仍梗著脖子道:“臣特此申請,待乙亥年京察時,從臣查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