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米進化論:創建未來商業生態
- 吳越舟 趙桐
- 1602字
- 2025-02-17 17:38:23
平:將性價比進行到底
這里的平主要是指產品的價格要親民,性價比要高。小米在手機的設計和生產上絕對稱得上業界良心,使用的都是同等價位最好的材料和零件,UI設計方面也頗具特色,吸引了很多技術發燒友的關注,由此積累了小米的第一批粉絲,他們也是小米的核心粉絲。
小米在創業初期恰逢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發展浪潮興起,市場出現巨大空白,這就是雷軍經常說的風口。小米把市場目標定位為年輕、新潮的科技玩家,以及中等收入但不追求品牌的人群,其中高校大學生是小米的主力消費人群之一。這些人習慣通過網絡獲取信息,喜歡網絡購物,也易于接受新鮮事物,同時對手機價格較為敏感。針對這個消費群體的特點,小米制定了精準的市場策略,旨在吸引這個龐大的消費群體。以小米手機為例,高通驍龍芯片,雙核1.5GHz、Adreno 220圖形處理器、1GB內存、800萬像素攝像頭,很高的產品配置,售價1999元,立即引發市場轟動。小米通過走大眾產品高品質定位路線,直接滿足了目標市場群體的消費需求,取得了企業創建初期市場戰役的勝利。
在降低產品價格方面,小米降低了中間環節的成本,由企業直接接觸消費者。在初始階段,小米不靠銷售手機來掙錢,而是靠通過手機積累的粉絲、靠后期的互聯網增值贏利。當時,雷軍反復向媒體和粉絲強調:“小米不是手機公司,而是互聯網公司。”很多人對這句話不以為然,覺得小米這是“掛羊頭賣狗肉”。是啊,小米當年絕大部分營業額都是靠著手機拼下來的,為什么要說自己是互聯網公司呢?當小米之家、新零售、小米生態鏈逐漸在我們眼前鋪展開來,并開始大放異彩之時,我們才理解了這句話。雷軍的高瞻遠矚也為小米的高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雷軍曾公開表示,小米堅持硬件綜合凈利潤率永遠不會超過5%,如有超出部分,將全部返還給用戶。縱觀中國所有的企業,幾乎可以說,小米是唯一一家擁有這樣魄力的企業,這也正是小米的偉大和令人欽佩之處。正如雷軍所說,小米讓高質量的手機賣到了800元、1800元,這就像一條鲇魚,攪動了中國原有的市場結構,引爆了市場,也點燃了消費者的激情。這樣的結果有助于行業的崛起,也使重塑中國制造成為可能。
經過歸納和思考,我們認為,為了實現高性價比,小米在整個過程中采用了以下四種策略。
策略一:滿足80%用戶的80%需求,把所有的資源和精力集中到用戶的剛需上來。毫無疑問,用戶的需求是多元化、個性化的,每個用戶都有自己想要的功能,從整個消費群體的角度出發,痛點有成千上萬個。但當我們用這種策略去評判、去篩選時,我們就會發現,用戶的核心需求比較集中,一切就變得簡單了,也變得聚焦了。
策略二:減少中間渠道的費用。建立小米商城,采用網站直銷模式,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策略三:降低利潤率。在初期階段,小米不追求利潤率,甚至主動降低了自己的利潤率。對此,很多跟小米合作過的企業都有感觸,羅振宇在跨年演講中也公開提到,在跟小米的合作中,小米產品的利潤非常低。在這樣的策略下,就有越來越多的企業愿意跟小米合作。
策略四:“大單品”策略。小米摒棄采用“機海戰略”,堅持有重點地打造高質量的產品,而不是“貪多嚼不爛”。這樣,小米會進一步降低生產成本,實現良性循環。
回顧過去10年,小米取得的成績是了不起的。小米手機打了一個開門紅,用過硬的質量和接近成本的價格,幾乎擊垮了所有的山寨市場。小米手機的綜合質量與山寨手機相比有天壤之別,而價格更讓人意外與心動。
但是,在追求性價比的過程中,小米也并不是一帆風順的。
由于小米產品利潤太低,沒有銷售渠道愿意賣小米的產品。小米聯合創始人劉德曾說,凡客誠品與小米的合作宣告失敗,原因在于凡客誠品覺得小米手機的毛利太低。當時凡客誠品急于上市,如果接下小米的單子,就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業績。“求人不如求自己”,小米最終選擇了自建電商平臺。盡管萬事開頭難,但是憑借雷軍對互聯網風口機會的戰略洞察,小米終于探索出了一條屬于自己的道路。利用小米商城,去除銷售中間環節,省去費用,小米最終也獲得了應有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