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父母的陪伴是成就英才的必備條件

每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成為英才,可是何為英才,卻很少有家長真正明白??荚嚦煽兣徘叭阌⒉艈??當然不是,那可能是天天活在考試陰影下膽戰心驚的“可憐蟲”。

考上了名牌大學算英才嗎?當然也不是,那可能是肩負著和年齡嚴重不符的升學壓力的“書呆子”。

如果一個孩子品德優秀、正直,生活獨立、堅強,心態樂觀、自信,也許資質平平,但能為了目標腳踏實地,他就是英才;如果他經歷挫折,但仍然追求夢想,永不言棄,那他就是當之無愧的英才。

一個具備如此素質的人,在學習上還有什么達不到的目標呢?怎么讓孩子獲得這些品質,那就全靠家長了。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也是孩子終生的老師,不論孩子日后進入了多么頂尖的學校,師從多么優秀的教授,都沒辦法取代家長在孩子生命中的地位。家長的一言一行,會影響孩子終生。

孩子生來是一張白紙,家長在他們身上“寫”下什么,他們就會“變”成什么。

多點關心和陪伴,讓孩子感受到愛

一個沒有良好品德的孩子,無論如何也無法被稱為英才。

有的家長聽我這么一說,回家就給孩子上了一堂長篇大論的品德課,孩子聽得昏昏欲睡,毫無效果。其實,品德的培養,應該是貫穿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不是一兩堂課就能突擊完成的。在這個過程中,家長需要做的,就是別忽略自己的孩子。

我認識一對夫妻,他們是所謂的成功人士,常年在外忙碌奔波,只雇用了一位保姆在家照顧孩子的生活起居。因為常年缺乏家庭的關愛和引導,這個孩子分不清什么行為是對的、什么行為是錯的,只追求好玩、刺激。不管遇到什么事,他永遠都是一副無所謂的態度。父母因為無暇顧及他,只好放任。只有當他惹了禍向父母求助時,父母才回來幫他用錢擺平,然后繼續忙碌自己的事業,繼續放任自己的孩子。當他的父母發現已經徹底失去對他的管束,無可奈何地求助于我的時候,為時已晚。

以下是我和這個孩子的一小段對話:“為什么總是和別人打架?”

“好玩唄?!?

“你不怕萬一把人打傷、打死了背官司嗎?”

“賠錢不就行了嗎?”

“賠錢就沒事了嗎?”

“不是嗎?”

短短幾句話,就暴露了他扭曲的心靈。這樣的例子現在有很多,父母忙自己的事業,對孩子疏于管教,最終后悔莫及。

培養孩子是父母最重要的一項事業,如果這項事業失敗了,其他事業再成功又有什么意義呢?忙,從來都不能成為借口。我帶過很多屆高三畢業班,每天上完晚課回到家后都已經疲憊不堪,但我還是堅持去女兒的房間問候她,關心她,聽她講講學校里的趣事。

有一天我去看女兒時,發現她躲在被窩里抽泣,詢問后得知,是她在學校被同學冤枉受了委屈,她有點兒怨恨那個同學。我連忙開導她,指導她第二天去了學校應該怎么跟同學解釋,怎么重新和大家建立友誼。過了很久,她才漸漸露出了笑容。最后她跟我說了一句話,讓我十幾年來都記憶深刻,她說:“爸爸,謝謝你,如果不是你來了,我真的不知道明天該怎么上學了,我甚至想跟那個同學拼個你死我活算了?!?

我當時嚇壞了,一直后怕。要是那天晚上我沒有去關心她一下,她第二天去學校萬一干了什么傻事,該怎么辦呢?所以,在那以后的近十年里,不管每天有多累,我都會和女兒談談心,幫她排解煩惱,為她指明方向。

這些事我都能做到,別的家長也能做到。要知道,哪怕只是一通關愛的電話,哪怕只是一個溫暖的留言,都可能把一個誤入歧途的孩子引回正道。

我教過一個孩子,她一直由爺爺和奶奶帶著。她爸爸是位外交官,今天到這個國家,明天去那個國家。孩子一生下來,父女倆就沒見過幾面,孩子心里也沒有“爸爸”的概念。這個孩子學習成績很好,但總讓人覺得“缺了點教養,少了點人情味”。

孩子上高一了,有一次看到爸爸和媽媽住在一起,覺得不可思議。她說她爸爸:“這么多年見不到你,我媽憑什么和你在一起?”

她爸爸也很苦惱:“我從來就沒聽到孩子叫我一聲爸爸?!?

我向這位家長建議:“既然說話不能溝通,不如寫信試試?把十幾年想說不敢說、想說不好說的話一股腦兒都寫出來,讓孩子認識認識你這個老爸。”

這位爸爸咬咬牙:“成,我也不要面子了,一定要讓她了解我的苦衷?!?

于是,這位家長就給自己的女兒寫了以下這封信。

親愛的女兒:

爸爸想念你,想了很久很久。十六年前,你還在媽媽的肚子里,爸爸在三萬米的高空,從那時起,我就開始想你。我有一種預感:你會是一個漂亮的女孩兒,長得像你的媽媽,聰明、活潑。現在,我更加想你,因為我們每天很近很近,心卻很遠很遠。昨天,你興致勃勃地告訴你媽媽,老師說你再加把勁,考上清華、北大順理成章。爸爸真替你高興,你正在一步步朝你的夢想靠近。每個人年輕時,都有屬于自己的夢。爸爸當年,一心想做一個縱橫四海的外交家。為了這個夢,爸爸再苦再累都不怕,卻沒有想到竟然會賠上女兒對我的愛。爸爸活了四十多年,從來沒有流過眼淚,那天你惡狠狠地阻止我和你媽住在一起,我第一次哭了。原來我一直戲稱自己“四海為家”,誰知道,天下之大,竟然沒有我的容身之地。

……

這位老爸的“一把辛酸淚”寫了3000多字,折好放在女兒的床頭。第二天,女兒看到這封信,眼淚刷刷地直往下掉。從此,女兒看爸爸的神情越來越柔和了,笑容也漸漸多了。爸爸離開北京的頭一個晚上,女兒終于叫出了生平第一聲“爸爸”。

有的時候,家長們就是太好面子了。如果這位父親不肯“拉下老臉”,不肯寫下這飽含深情的家書,他的女兒又怎么能得到品德上的完善、變成一個更全面的英才呢?

當我還在沂水一中時,有件事讓我印象深刻。當時在沂水周圍的大山里,交通不方便,經濟不發達,教育也落后,那里的家長們就把孩子送到離山區100多里的沂水一中讀書。

每到周末,家長們結伴搭班車來探望孩子。家長一到學生宿舍,首先就是抱著孩子大哭一場,那場面感天動地,甚是壯觀??尥暌院?,家長們才從包里拿出各種好吃的、好喝的,幫著孩子洗衣服、打掃衛生。每每看著這一幕,我就覺得寄宿是件挺殘忍的事。

人是需要親情的,父愛和母愛是孩子成長必不可少的“營養”。有些家長工作忙,文化水平低,生怕自己教育不好孩子,就把孩子送去寄宿,口口聲聲稱“專業人做專業的事”。但他們知不知道,自己的專業就是做好家長,他們有沒有盡到自己的本分呢?現在,寄宿幼兒園、私立幼兒園如雨后春筍一般出現,選擇讓孩子寄宿的家長到底是舍得投資教育,還是借此逃避責任呢?

孩子上了中學,容易逆反,這時候讓他們適當住校是可以的。而把小學、幼兒園的孩子送出去寄宿,實在是有違人性。只要兒女未成年,離開父母時間超過一個月,距離超過一個省,我都覺得太久、太遠了。

孩子就像一塊天然的璞玉,不分好壞,沒有雜質,而家庭就像一把刻刀,家長把孩子刻成什么樣子,他們就會變成什么樣子。從小離開父母,意味著沒有家庭的精心雕琢,孩子又怎么能成為美玉呢?所以,別怪你的孩子沒有成為英才,那不是他的失敗。家長連最起碼的陪伴都做不到,孩子自己孤軍奮戰,怎么可能成才呢?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獨立是成長的前提?,F在,越來越多的家長搞不清楚自己的職責究竟是什么,他們不像家長,更像是孩子的保姆。

很多家長把學習成績作為評判孩子成才與否的唯一標準,為了不讓孩子耽誤學習的時間,大包大攬了一切生活瑣事。只要孩子能把學習成績搞上去,讓家長喂飯都可以。不是我夸大其詞,這樣做的家長不在少數。當然,這是一件大錯特錯的事。一個門門成績100分,卻連鞋帶都要媽媽系的孩子,能算是英才嗎?一切的優秀,都要建立在生活能夠自理的基礎之上才有意義,否則遲早有一天,孩子會在社會的大潮中敗得體無完膚。

當年聞名世界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少年班,現在為什么不辦了呢?因為那些學生確實是智力超常,但是經過跟蹤調查,他們中的多數人,最后的發展、成就和大家的期望有很大差距,根本原因是無法獨立生活。這些學生在青春期缺少了很多實際生活的歷練。一旦走上社會,他們當年在學校里學的那些東西,真的有那么重要嗎?有的人連自理能力都沒有,衣服不會洗、飯不會做,基本的生活都保證不了,又何談才能?此時,這些學習天才就顯得非常弱勢,很容易就淹沒在眾人之中了。

我的女兒從上小學起,我就開始讓她參與家庭的各種事務,如自己的衣服自己洗,每天幫媽媽刷刷碗等。這一堅持就是十幾年。女兒中考那年,有一次我的一位朋友來家里做客,看到女兒正在刷碗,不禁驚呼:“馬上要參加中考了,還在刷碗,多耽誤時間啊!”

我正要反駁,女兒先開口了:“不會的,叔叔,我每天都干的,早就很熟練了,每次我學不下去的時候就來幫媽媽干活,換換腦子,這比坐那兒硬耗著管用。”

我聽完后特別開心,參與家庭的各項事務,不僅鍛煉了女兒的獨立能力,而且能讓她從枯燥的學習中抽身,避免學習倦怠,提高學習效率,真可謂一舉多得。

之后發生的一件事情,更是讓我意識到“獨立能力是提高學習成績的前提”這一道理的正確性。有一次,女兒去外地參加一個英語集中訓練營,和她一起去的還有幾個同學,因為全封閉管理,不允許家長陪同。半個月后,訓練營結束,我和妻子去她宿舍接她的時候,被眼前的一幕感動了。女兒的床上,被褥疊得整整齊齊;桌上,練習冊、課本、筆記擺放得規規矩矩;衣服洗得干干凈凈。常年的鍛煉讓她早就知道該如何分配時間快速完成這些工作,這不僅一點都沒耽誤學習,英語成績還突飛猛進,已經可以和外教流利地交談了。而和她同去的同學則在一旁不住地抱怨:“衣服洗不干凈,房間亂七八糟,水壺都燒漏了,每天疲于應付生活上的瑣事,哪還有時間學習?沒有家長照顧啥也不順心,哪還有心思學習?這個集中訓練營算是白來了?!?

獨立能力不僅有利于學習,還是完成其他一切事務的前提和保障。試想如果連獨立都無法做到,學習再好又有什么用呢?肯定沒有哪位家長愿意自己的孩子變成“生活白癡”吧?那就千萬不能再抱著“讓孩子干活是耽誤學習”的想法了,先不說適當做些家務有助于學習,就只說孩子辛辛苦苦考上了大學,家長肯定不想讓孩子因為“生活不能自理”而被迫退學吧。獨立這種技能學校培養不了,老師培養不了,唯一能培養孩子的,只有家庭。

怎么培養?培養的過程是什么?小學“抱”著走,初中“領”著走,高中“趕”著走,應該是這樣的過程。但是無論小學、初中、高中,很多孩子其實都是被“抱”著走的。

有一個山東農村的孩子考上了北京化工大學,他的家長卻在人大附中校門口等了好幾天,一定要見我一面。我心想,孩子都上大學了,到底什么事還用得著我?

一見面,這位家長就告訴我:“孩子要退學。”

“什么原因?”

“想家?!?

“為什么想家?”

原來,他家里就這一個孩子,父母什么事都慣著他,只要別讓他吃苦受罪,父母干什么都行,結果弄得孩子一點獨立意識都沒有。孩子上了縣城一中,看不見父母就哭。沒有辦法,父母也不種地了,到學校附近租了一間房子,天天出去打工、收廢品,陪孩子讀書,一陪就是三年。孩子好不容易上大學了,智商挺高,可自理能力太差,離開父母寸步難行。學校管理老師給家長打電話說:“這孩子快待不下去了。”家長就急忙趕到北京來了。

我一見那孩子,發現他長得挺可愛、挺精神的,看起來也很單純。我跟孩子的父母講:“培養孩子,要給他一種能力,授人以漁,不是授人以魚。你給他魚,他坐吃山空;你教會了他打魚的本領,他將來才能有更大的收獲?!?

家長說:“我們壓根兒就沒這么想過,只是想我們的孩子只要學習好,別的都不重要了。”

的確,很多家庭敗不起,不是孩子敗不起,而是家長敗不起。許多家長不敢、不想、不愿把孩子放出去,讓他經受大風大浪的歷練。

當年我班里有一名叫陳遠的學生,個子不到165厘米,學習在班里也不太突出。他還喜歡搞些奇談怪論,總是和大家辯論得臉紅脖子粗?!胺堑洹蹦悄?,他申請到美國留學,結果遞簽三次都被拒了。第三次被拒簽后,他回來跟我匯報情況。

我問他:“你被拒了三次,就沒有什么反應嗎?”

他說:“我用英語跟他們辯論,把他們辯得啞口無言,那個簽證官非常吃驚地看著我。”

我打趣道:“君子動口不動手,干得不錯。下一步你準備怎么辦?”他5月份被拒簽,6月份高考,憑他的學習功底,這時候回頭再考清華、北大確實已經來不及了。

陳遠說:“我現在要緊急到英國使館辦簽證,轉到英國留學。”

我說:“行,我支持你。”

于是,陳遠就緊鑼密鼓地開始啟動英國留學手續,終于趕在開學前辦好了簽證,被英國一所名校的預科班錄取,和其他同學一起上學了。

陳遠后來跟我回憶說,那天他一到倫敦機場,取出比他個頭還大的箱子,好不容易把它搬到機場大巴上,卻不知道要去的學校在哪里。他問清楚了該在哪里下車,下了車,又一路打聽。一個小孩背井離鄉,拖著那么大的一個行李箱,一路上走走停停,停停問問。英國路上行人稀少,走半天找個人都困難。這樣的經歷,一般的孩子能受得了嗎?

陳遠說:“王老師,我在問路的過程中,忍受著陌生、孤獨,一路上不知問了多少人,走了多少冤枉路,才終于找到房東家。那時,我都要流淚了?!?

一到房東家,陳遠趕緊到學校報到注冊,辦理各種手續,回來就做飯洗衣,一切都得自己料理。據說這個房東還不太友好,陳遠實在受不了了,兩個月后又找了一個地方,跟別人合租,才稍微感覺有了一點自由。

此后,陳遠拼命地學習。不到半年,他竟然把預科班所有科目都修完了,感動了學校的老師們,老師們一致推薦他上牛津大學。

那年春節前我到英國考察,去看了陳遠。一般男生都覺得自己的房間像豬窩一樣,聽說我去參觀,總是藏著掖著的。陳遠可不一樣,特意邀請我到他的房里看一看、坐一坐。嘿,那小日子過得呀,真讓人羨慕!屋里燒著壁爐,還有現磨的咖啡。

我出國的慣例是:見到自己的學生,臨走都要給他們留下點現金??爝^年了,就當是壓歲錢。陳遠不但堅決不要,還給我包了一個更大的紅包——1000英鎊!

他說:“您第一次到英國來,得買點兒喜歡的紀念品什么的?!?

我問他:“你小子上哪兒弄這么多錢?”

陳遠回答:“每個周末我都要去實習,現在已經被一家銀行留下了,我還有一些股票投資?!彼湴恋卣f,“雖然我還沒有畢業,但掙得比我爸還多呢?!?

這孩子把我感動得不行,我問他:“今年多大了?”

“22歲?!?

才22歲就已如此獨立自主,所以,是雄鷹就得展翅飛翔,是蛟龍就得回歸大海。臨走時,我還是悄悄把錢給他留下了。

可憐天下父母心,家長覺得自己的孩子總是長不大。在幼兒園,你把他當個孩子,上小學了,你就應該把他當小學生對待。遲早有一天,孩子是要走向風雨、搏擊浪潮的。這種能力什么時候培養?現在就開始!敢于放手,敢于讓孩子單飛,讓他在生活的波瀾起伏中歷練,這樣的孩子才能快速成長。

澳大利亞的一位動物學家從亞馬孫河流域帶回兩只猴子。一只壯碩無比,一只瘦小孱弱。他把它們分別關在兩只籠子里,精心喂養,觀察它們的生活習性。一年后,大猴子死掉了,小猴子卻安然無恙。動物學家重返亞馬孫河對猴群進行研究發現,凡是體大健壯的猴子,因為強勢,總能分享其他猴子的食物,但是這類猴子不能離群,一旦被捉住,很難存活。相反,那些在太陽底下閉目養神的猴子,長得都比較弱小,很少分享到其他猴子的食物,但個體存活能力卻很強。

這個實驗告訴我們:對于一切生物而言,缺乏交往的生活都是一種缺陷,缺乏獨處的生活則是一種災難。

我的學生肖盾高二時獲得了香港雷瑞基金資助,遠涉重洋,到英國劍橋大學留學。

臨上飛機,肖盾給我打了個電話,說:“王老師,我馬上要登機了,跟您告個別?!?

我說:“肖盾,別人出國我可能不放心,你出國我是一百個放心的,因為我從你的身上,看到了12班的強大,中國人的尊嚴。我相信你在英國,一定會為中國人爭氣,為12班爭光的!”

肖盾激動地說:“老師您放心,我一定會的!”

到了英國劍橋,華人很少,有一部分英國人對中國人有些誤解。肖盾走到哪兒,誤解都緊隨他左右,每一次他都給予嚴肅回擊。可那么多人對中國存在誤解,肖盾總不能跟他們每個人都理論一遍吧!于是,他用自己打工賺來的錢,把學校的禮堂給包了下來,然后張貼了很多表現中國改革開放巨大成就的宣傳畫,舉行了一期中國宣傳周。開幕那天,去了很多的學生,面對各種友好的、不友好的提問,肖盾都是不卑不亢、有理有據、慷慨激昂地給予回答和駁斥。

之后不久,英國評選留學生金獎。肖盾前后經歷了七輪大賽,一路過關斬將,殺進了決賽。

決賽前,肖盾給我打電話說:“老師,我今天要參加英國留學生金獎決賽。”

我說:“幾個名額?”

“7個名額。”

“幾個金獎?”

“1個?!?

“那肯定就是你了,那7個人里面還有華人嗎?”

他回答:“就我一個華人?!?

我說:“是呀,你是代表14億多中國人去爭光的?!焙髞恚ざ芄婺昧藗€金獎。

頒獎后的一天,肖盾又給我打來電話,說:“那天頒獎儀式的場面不亞于奧斯卡頒獎典禮,劍橋大學的中國留學生們跑到主席臺上,把我高高地拋到空中,稱贊我為中國爭得了榮譽?!?

我不免又來了一通說教:“一個中國人,如果連自己的國家都不熱愛,到任何國家,別人都會瞧不起你。在英國,你之所以能得到這個金獎,就是因為大家從你身上看到了中國的強大,看到了中國人的骨氣,大家敬佩你的人格,從而尊重你的祖國。肖盾,你要記住,你永遠是中國人,一定要熱愛自己的祖國?!?

我在英國期間,曾到劍橋大學看望肖盾。他媽媽說:“王老師,您一定要到肖盾的房間去看一看,那可是牛頓住過的地方,只有獲得最高榮譽的學生才有資格去住?!蔽疫M去轉了一圈,在里面照了張相,笑著說:“當年是牛頓,現在是肖盾,挺有規律的嘛!”

這世上,有一個人的寂寞,一個人的孤獨,更會有一個人的堅強。不要害怕把孩子放入一個孤獨、嚴峻的境地,在這種情況下他的自尊、自強會突然覺醒,成為他瞬間獨立成熟的催化劑。

父母口出善言歡喜,孩子心存樂觀喜樂

常言道,少年不識愁滋味。我對這句話不敢茍同,成年人面對過大的壓力,都會產生焦慮、抑郁,更何況是心理承受能力更為脆弱的孩子們呢。現在的家長又常常給孩子賦予沉重的學習負擔,導致他們的內心愈發愁苦。

作為家長,別說你沒有給孩子增加心理負擔,只要孩子稍微玩一會兒你就覺得他是在浪費時間,你有沒有這么想過?孩子成績一下滑,你就非打即罵,你有沒有這么做過?“××家孩子又考第一了,你看看你!”“爸媽的清華、北大夢可就指望你了”諸如此類的話,你有沒有說過?

你們在這么想、這么說、這么做的時候,有沒有想過孩子的感受?有沒有想過他們的年紀和閱歷是否足以承受這么大的心理負擔?有沒有想過這些日積月累的負擔所帶來的壓抑感,是否會令他們自暴自棄?

我有一個學生,她的成績一直很好,經??嫉谝幻母改敢沧匀欢坏匕褜λ囊蠖榱恕暗谝幻?,直到有一天,當她再一次拿到第一名時,卻怎么也開心不起來。令人欣慰的是,她選擇了求助于我。

“老師,我覺得好累。爸爸媽媽給我的要求是第一名,我不想讓他們失望??墒前嗬飳W習好的同學好多,我每天都很害怕他們超過我,考試的時候也生怕發揮失常,每天都活在恐懼中,我該怎么辦?”

就是這樣一個父母看來很正常的要求,卻在孩子心里造成了極大的負擔。

我連忙安慰她:“這樣好不好,我負責跟他們溝通,把對你的要求改為班里的前五名,你負責調整好自己的心態。我們都相信你絕對有考第一的實力,但是如果沒有考第一也沒關系,你只需要跟老師保證,這次錯的題以后再也不會出錯就好,好不好?”

她笑了:“謝謝老師,我感覺壓力一下子就小了很多,您放心,我不會因為要求低了就不好好學習的?!?

那以后,她依舊每次都得第一名,笑容卻越來越多。她還抽出時間參加演講比賽,還得了獎,成了一個全面發展的人才。我非常開心,這個決定看來我是做對了。適當給她降低目標,減輕了她的心理負擔,讓她每天在輕松的狀態下學習,成績反而越來越穩定,興趣愛好也得到了全面發展。

這樣全方位發展的人才不是很好嗎?很多家長在對子女的教育中,反復強調孩子的成績一定要好,成績好了就會眾星捧月爹疼娘愛,成績不好就得被罵被打一無是處。久而久之,在孩子心里就留下了這樣一個印象——學習成績就是我的天,成績不好,天就塌了,爸爸、媽媽、老師、同學就都不愛我了,我就完了。在這樣的心理壓力下,孩子能不崩潰嗎?成績一旦不理想或稍有下滑,很有可能擊垮孩子脆弱的內心,毀掉一個未來的人才。

其實說到底,減輕孩子的心理負擔,不單要教會孩子樂觀地看待成績,家長更是要擺正心態??梢哉f,家長甚至比孩子更需要有樂觀的精神!

正確的做法是什么呢?學習的重要性可以說,但不可以夸張。家長要主動適當降低孩子的學習目標,增加他們的課余活動,比如鼓勵他們和小伙伴出去玩,或是和他們一起進行體育運動等。有適當的玩耍,才能有好心情;有充足的鍛煉,才能有好身體;兩者皆有,才能更好地學習,才能讓孩子成為一個陽光健康、積極向上的人才。

鼓勵、肯定暖人心,不做孩子的“差評師”

孩子要想成為英才,什么最重要?是自信!什么會毀掉孩子的自信?是持續的否定。中國的家長和外國的家長有一個很顯著的區別,那就是:中國的家長總是喜歡打擊型教育,孩子做不好要打擊,孩子做好了也要打擊,生怕不打擊孩子,他就驕傲了,下次成績就滑坡了。殊不知,持續的打擊日積月累下來,其危害勝似砒霜?。?

道理說起來簡單,可是大多數家長都會不由自主地把否定作為面對孩子犯錯的唯一處理方式。孩子貪玩,家長否定;孩子追星,家長否定;孩子睡懶覺,家長否定。久而久之,孩子覺得自己既然做什么都是錯,那索性就不要聽話,破罐子破摔好了。

我在人大附中當班主任時,有一個學生的媽媽經常來找我哭訴,內容無非是“我兒子不好好學習,他天天就知道聽歌、追星,說他也不聽,說多了,他就把門鎖上不出來”。我一番話聽下來,知道她表達的全是兒子這也不好,那也不行,耗費了她的心血。我引導她:“不妨先和您的孩子做個朋友,聊聊他的喜好再說。”

等她再來找我的時候,抱怨的話變成了兒子如何不配合,她如何跟兒子沒有共同語言,如何沒說兩句就跟兒子吵起來了。我問她是怎么跟孩子溝通的,她的回答讓我大跌眼鏡。她說:“我就跟他說,你天天聽那些沒用的東西,喜歡那些沒用的偶像,為什么就不能好好學習呢?你看看別人家的孩子考多少分,你還有臉在這兒聽這些?你太對不起父母對你的期望了?!?

瞧,她一上來先否定了孩子的全部愛好,又把他描述得一無是處,別說是正處在逆反期的孩子,就是成年人也接受不了如此的打擊啊。

我只問了一句話就讓這位媽媽沉默了:“你想讓你的兒子成為英才,除了不斷地否定他,你還做了些什么?”

第二天,我把這個男孩叫到了辦公室,但是我并沒有跟他談學習談成績,而是選擇了聊他最愛的偶像。

“你喜歡周杰倫,是嗎?我也喜歡他?!?

他明顯愣了一下,很快,他的神色就由剛進門時的緊張變為驚喜。看來,想和一個青春期的孩子溝通,填平代溝有多么重要!我再適當地迎合一下他的愛好,就能搭起一座溝通的橋梁了。

“對,我超喜歡周杰倫,老師你也喜歡他?”

“是啊,說說看,你喜歡他什么?”

“太多了,他超酷,歌都是他自己寫的,特別好聽……”說到這個話題,他的話明顯多了起來。

我看到溝通的氛圍變得融洽,便順勢把話題慢慢引到學習上。我說:“我喜歡周杰倫,是因為我知道他之前的音樂生涯非常不順利,處處不如別人,但是他從沒有自暴自棄,就像他唱的歌一樣,有一種‘蝸牛精神’,我非常欣賞他的這種不服輸的精神。”

他聽完馬上對我的話表示認同:“沒錯沒錯,他就是特別堅持夢想,是不是特別棒?”

我乘勢追擊:“他是很棒,你也不差啊,你要是能像他那么努力,肯定比他更棒!”

“真的嗎?我媽總是說我這不好那不好,我現在自己都不太相信自己了?!?

“怎么會呢,老師看人很準的,你只要努力,一定能讓你媽媽刮目相看?!?

談話雖然短暫,效果卻相當驚人。之后的幾個月,這個孩子改變了很多,上課不再睡覺,作業也按時完成,甚至還會額外地做一些練習題。多年后,他考入了名牌大學。有一次提起這件事,他說:“當時我決定改變,是因為以前我一直活在否定中,第一次有人這么認可我,看好我,我從內心里非常感動。您當我是知己,我也不想讓您失望,所以我才努力的。”可見,肯定比否定更能激發孩子心中的斗志,斗志決定了一個孩子會付出多少努力,努力決定了孩子會取得什么樣的成績。

迎合孩子并不是件多么困難的事,其實在那次談話前,我并不了解周杰倫,甚至從未聽過他的歌。我所做的只是動動手指,上網查詢了一下周杰倫的相關信息,就成功地打開了他的心扉,改變了他的學習態度。

類似的談話應該貫穿在孩子成長過程的始末,但全靠老師不太可能,因為每位老師每天要面對很多個孩子,很難照顧到每個孩子。孩子們更多的時間,直接面對的是家長。更何況,家長作為他們最親的人,家庭作為他們避風的港灣,在這里得到肯定和鼓勵,更能讓他們感受到溫暖,并樹立信心。相關機構曾做過一次調查:一個經常得不到肯定的人,他的潛能僅能被開發到20%~30%;一旦得到肯定,他的潛能將會被開發到50%;如果這個肯定來自家庭,那么他的潛能將會被開發70%~80%。各位家長,還猶豫什么呢?

父母不攀比,孩子更踏實

現在人們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了,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推崇“富養”孩子。在吃穿方面,我從來不會虧待我女兒,有什么要求我都會盡量滿足她。但我不認為自己是在“富養”女兒,我也不認同“富養”的觀念。在我看來“富養”難以讓孩子腳踏實地。

有一次坐地鐵,我看見兩個孩子,他們每人手里拿著一款智能手機,正在對比看誰的手機品牌好、型號新。看到這一幕,我不禁感慨萬分,我能認出其中那款較高檔的手機,是因為同事剛剛托人在香港買了一部,而他托人在香港買的原因就是嫌這款手機在北京賣得太貴,這樣他可以省掉將近兩千塊錢。一款差價有兩千塊錢的手機,可想而知它有多貴,但它卻成了孩子們手中用來攀比的玩物。

追求名牌、追求前衛是當今學生們“半成熟心理”的表象,緣于他們對社會、對外界的模仿。再加上潛滋暗長的虛榮心,他們為了吸引周圍人的注意力,就會在衣著、新潮電子用品等方面與同學比較。你玩酷的,我更酷,我超酷,我酷斃了!

孩子之所以這么喜歡攀比手機、攀比衣服、攀比吃喝,其實是他們內心不自信的表現。因為不自信,所以他們更在意外在的東西,并想通過這些外在的事物“證明”自己。

一些在年輕時吃過苦的家長現在經濟條件好了,于是“再也不想讓孩子像自己當年那樣受苦了”,他們會盡可能地滿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尤其是對金錢、物質上的要求。還有一些家長雖然自己生活很簡樸,省吃儉用,卻傾盡全力滿足孩子的要求。我曾經親眼看見一位穿著樸素的母親,領著孩子去買鞋。他們去了阿迪達斯專賣店,孩子看上一雙兩千多塊錢的鞋,售貨員介紹說這款鞋的功能有多好,孩子立刻就喜歡上了。我以為他媽媽不會同意,沒想到她完全沒有猶豫,很平淡地說:“那就買這雙吧!”從她的態度和孩子的神情來看,這樣的鞋他們應該不只買過一雙。

家長自身的虛榮心與攀比行為也在影響著孩子,再加上精神上和物質上的嬌寵,無形中助長了孩子的攀比心理,始作俑者的家長自然難辭其咎。

我們經常抱怨孩子不懂節約、好攀比,孩子“要面子”的心理到底是從哪來的呢?不就是家長一點一點“培養”起來的嗎?要想讓孩子不愛慕虛榮,不跟同學比吃比穿,家長應該怎么做呢?

第一,也是問題的關鍵所在,要多肯定和鼓勵孩子,要從各個方面入手,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孩子自信了,攀比的事物就會從外在轉向內在,積極參與正面的競爭。

第二,必要時跟孩子講一講:家長的工作狀況是怎樣的,需要怎樣的勞動才能賺到工資,每月的收入有多少。要讓孩子清楚家里的經濟狀況,學會體諒父母、懂得珍惜父母的勞動。

第三,也可以讓孩子幫忙做家庭理財,參與安排每個月的家庭支出,這樣既培養了孩子做事的能力,又可以讓孩子約束自己。

第四,要教育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讓孩子把心思放在學習上,多跟同學比較學習和精神層面的事物。

第五,要培養孩子延遲滿足心愿的能力,從而珍惜自己的所得。對于孩子的要求家長不要馬上答應,要讓孩子體會到渴望的滋味后再滿足他。因為來之不易,孩子才會懂得珍惜。

最后,我還想提個小小的建議,也是我的一點見解:有時候,家長要適當地滿足孩子小小的自尊心。為孩子保留一份“面子”也是必要的,因為這樣可以保護孩子暫時不因為外在的東西不如別人而變得自卑,過后再引導孩子將注意力轉移到內在的事物上來。

家教,僅僅是孩子前行路上的一盞燈

在山東省高考升學率不到30%的情況下,我能把一個普通班的孩子100%送進大學;我能把人大附中一個班中的37人送入清華、北大,10人帶進哈佛、牛津,又將自己的獨生女兒送進了北大。很多家長在網上留言:“王老師,您是數學老師才能做到這個成績。我們不是老師,不懂數學,我們要怎樣才能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呢?”

這樣問的家長都是在找借口!

英才教育從來不要求家長們琴棋書畫、語數外理化生樣樣都行,也不要求他們把自己的事業都犧牲掉,全力去輔導孩子做題。培育英才,家長只需要明確并做到以下兩點就行:

第一,做孩子前程的“設計師”。

對孩子來說最為重要的是什么?是成長,是前程。孩子也許有心,但是為過量學習任務所壓,根本沒有機會,也沒有精力去考慮自己的前程該如何設計,同時他們在這方面也是毫無經驗的。但中小學階段的前程設計又是非常重要的,這個重要的任務由誰來完成?只有家長!所以家長的第一個角色應該是孩子前程的“設計師”。

第二,做孩子的“心靈導師”。

因為學習壓力大、課業負擔重、社會環境復雜,所以孩子的心理訴求普遍被忽視;同學交流有限,家中兄弟姐妹少,孩子的苦悶往往找不到宣泄出口。因此,家長必須學會做孩子的“心靈導師”。否則,孩子的心理問題會越積越多,最后形成心理疾病,再想好好學習,就很困難了。所以,家長要充當孩子傾倒“心靈垃圾”的回收站。

一個方向明確、心態陽光的孩子,就會自發地成長為英才,而良好的家教僅僅是孩子們成才路途上的一盞明燈。一盞燈,一條路。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汉沽区| 荔浦县| 收藏| 隆回县| 镇江市| 定兴县| 乳源| 沽源县| 鲁山县| 永仁县| 揭东县| 金寨县| 伊宁县| 潼南县| 高平市| 汉川市| 牡丹江市| 甘泉县| 重庆市| 铜陵市| 拉萨市| 宝山区| 肥西县| 公安县| 德化县| 罗江县| 乡宁县| 罗源县| 海南省| 丹棱县| 株洲市| 海南省| 红原县| 开江县| 盐亭县| 桓台县| 龙州县| 大足县| 寿宁县| 从江县| 沧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