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意不再難做:互聯網+生態鏈重構
- 一言先生
- 1419字
- 2025-02-17 17:38:41
第一章
解析企業三大痛
我的“互聯網+生態鏈力量”課程舉辦了45期,我也借此課程走訪了幾百家企業。我走訪的大部分企業的“一把手”都認為,目前企業面臨的三大痛是:生意難做,業務員太難培養,忙、盲、茫(見圖1-1)。

圖1-1 企業三大痛
一、生意難做
這幾年的生意的確難做,原因有以下幾點。
1.互聯網對企業沖擊很大
第一,廠商。廠商在面對互聯網時處在比較尷尬的境地。產品在網上銷售,對線下經銷商的沖擊很大,甚至會讓它們根基盡毀。有的廠商,甚至明文規定不允許各地經銷商在網上銷售;換個品牌或者專門找個線上品牌店銷售,又由于品牌知名度、流量等因素限制,沒有取得好的效果。
第二,經銷商。各大互聯網訂貨平臺都攜巨資搶占終端門店。經銷商眼睜睜看著生意被搶走卻毫無辦法。大量客戶流失,加之它們自身對產品和價格的話語權微乎其微,明明知道未來幾年要面臨洗牌局面卻無能為力。鋪貨、壓貨、欠賬、人員不得力、租金上漲,一系列財務問題接踵而至,最終只能被拖垮。
第三,門店。對于“90后”“00后”這兩代,網上購物是第一優選,送貨到家成為他們網購時默認的一項服務。有鑒于此,各大商超也紛紛推出“到家”業務,隨之而來的是門店顧客實實在在地減少,門店的人氣比起以前下降許多。
2.同質化產品太多,價格透明,導致競爭壓力巨大
今天沒有多少人敢說自己的產品是獨一無二的,價格也是最實惠的。商家開展的各種促銷活動已經到了不促不銷的賠本賺吆喝的地步,但無奈的是銷售額還是上不去。
3.互聯網新興品牌和新興商業模式,讓傳統企業感到恐懼
互聯網上的新興品牌在促銷、包裝、服務等方面的運營方式令人眼花繚亂,甚至連裝修、汽車維修保養這些業務,如今都可以在互聯網上開展了。更可怕的是,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品牌的敏感度和黏性也不再像以前那樣強。
二、業務員太難培養
企業的發展靠人,尤其需要能干的業務高手。
對于企業來說,最缺的從來不是市場,而是像樣的業務員,因為一個業務員就可能撐起企業的一片天!
難招人:想盡一切辦法,就是無法找到想要的人。
難培養人:好不容易招回來的人,得培訓半年以上才能上手做業務。
難留人:好不容易培養起來的人,卻因為公司的發展前景、薪資、工作環境和工作模式等原因離去。在心疼這些所謂的“白眼兒狼”的同時,繼續循環著招人、培養人、人離開的怪圈。
中小企業的生存力或競爭力不足,很大程度上是人才的缺乏導致的!而解決之道或許就是快速培養新人!
三、忙、盲、茫
1.老板們忙
起得比雞早,睡得比狗晚!
忙得身體不行了!
忙得離婚了,沒時間照顧孩子,沒時間照看父母!
前幾年還有些錢,這幾年錢也忙得賠進去了!
忙得“不回家吃飯是正常的,回家吃飯是不正常的”!
2.業務員忙
天天在外跑,重復著低級機械的工作:拍照、陳列、抄單……一天跑幾十家店,沒時間開拓新客戶,沒時間推新品,沒時間和客戶談如何上量,沒時間和老板分解任務,沒時間培訓終端業務員,訂貨電話一個接一個,還要應付惱人的微信語音訂貨、無休止的服務電話……
3.商務內勤忙
訂貨、錄單、對賬……一個單子要處理半個小時,明明訂貨開單只需要幾分鐘,可沒有半小時到兩小時根本處理不完那些事。
更要命的是,還經常不能按時下班。
員工來了又走,走了又招,離職后說不定還會成為自己的競爭對手!
忙也許不算啥,最核心的問題是,天天忙的這些事,是纏身而不得不做的事,是低能產出的事,是每天都在重復的瑣事,是讓人沒有精力做更有意義的事的事。
出路就是:對現有的業務模式進行提升和改革,騰出精力干本職工作,做最有意義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