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企業成功轉型的基本邏輯
◎打造智慧型企業:企業轉型的終極目標
真正意義的轉型,需要大家把很多問題想清楚、看明白,然后發力。可以說,過去30年成功的企業主要是抓住了機遇,而未來幾十年成功的企業主要靠實力。企業的實力體現在哪些方面呢?看你是否擁有這四項權力——主動權、主導權、話語權、定價權。企業的轉型要圍繞著這四項權力,通過轉型來提高企業的競爭力。
那么企業轉型升級的最終目標是什么?我想只有一個,那就是打造智慧型企業,讓企業基業長青。
智慧型企業具有哪些特征?我們不妨從以下幾方面來分析。
遠見卓識
智慧型企業一定站得高、看得遠,具備前瞻性預判能力,可以走在時代前列,在別人還沒有動作之前先知先覺、搶占先機的企業。它是站在未來的立場上看機會、看問題,不是一味地迎合市場,而是主動引導市場,這就從根本上轉變了經營模式,從小聰明轉向大智慧。企業不會占小便宜,也不會投機取巧,一旦看清了未來,就有充足的時間去排兵布陣,搶占制高點,贏得主動權。
深刻洞察
智慧型企業一定有一個完善的市場情報系統,能對外部環境的變化有敏銳的感知,對產業發展趨勢、未來競爭格局、市場演變態勢以及客戶需求變化有深刻的理解。企業有了競爭情報系統,最高決策層在做決策的時候就有充分的依據、量化的數據,可以做到精密制導,把握未來商機,擺脫模仿和跟隨的窘境,實現厚利經營。
基礎牢固
智慧型企業具有“十年磨一劍”的心態,能夠靜下心來從長計議,愿意花時間、精力打基礎。智慧型企業的增長方式已經從追求數量轉變為追求質量,在“大”的基礎上追求“強”,在營造競爭優勢上做功課。這樣才能鉆得深、扎得牢。所以智慧型企業不會看重“短、平、快”的項目,而是追求可持續發展,不管做什么,都有耐心、恒心,執著地追求長遠目標。
關系明確
智慧型企業就像一個大家庭一樣,成員能夠和睦相處。俗話說“家和萬事興”,當企業內部的各個職能部門像一家人一樣相互幫襯,形成良性競爭,自然會營造積極向上的氛圍。所以智慧型企業各個職能部門之間的邏輯關系非常明確,沒有上下層級管控,只有相互服務。大家都知道自己是為誰服務的,自己部門對其他部門有什么樣的承諾,從而用制度來保證團隊合作關系。
精細管理
智慧型企業肯定是一個精細化管理的企業,企業內部從上到下都有追求完美、追求極致的精神,他們不滿足于60分,而是追求90分,甚至95分。在這樣的主導思想下,就會形成“第一次做事就要做對”的習慣,就會逐漸擺脫傳統思維的束縛,改變“差不多就行”的行為模式。智慧型企業的崗位職責描述、績效考評體系、培訓課程體系等管理制度不是擺設,而是各級管理人員提高工作質量和效率的有效工具。
實時管控
智慧型企業一定要有信息化系統做保障,因為這是打造智慧型企業的必要因素和前提條件。有了現代化信息系統,就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同時讓各級管理人員在千里之外就能掌握各種動態和信息,以便及早采取對策糾偏。信息化系統建設也是推進企業知識管理的重要步驟,有了它才可能做到實時管控,并把管控隱藏在服務背后,通過服務來實現管控,讓員工感到被服務得很舒服。
當然,企業轉型升級為智慧型企業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更是一種痛苦的蛻變,需要企業老板具備頑強的毅力和執著的精神,更需要勇于否定自己過去的成功,轉型成功意味著企業的重生,而轉型失敗則意味著企業的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