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是偏見
- (美)戈登·奧爾波特
- 661字
- 2025-01-17 14:10:39
謠言的推波助瀾
我們可以說,謠言是暴動和私刑的催化劑,這條定律始終如一。謠言會在暴力的其中一個階段甚至所有階段都參與進來。
(1)暴力事件發生前,外群體為非作歹的謠言會助長仇恨的積累,尤其是人們聽到這個少數群體正在私下密謀、暗中策劃,或囤積槍支彈藥的傳聞。此外,種族謠言通常會病毒式擴散,這反映了日益加劇的緊張局勢。要想了解局勢的緊張程度,最好的方法就是收集和分析當地流傳的種族謠言。
(2)最初的謠言完成“使命”之后,新的謠言就成了暴動人士或私刑人士集聚的號令。謠言像號角一樣,集結所有仇恨的力量。“今晚河邊要出事?!薄八麄兘裢砭鸵ツ莻€老黑,然后弄死他。”警方如果有所察覺,就可以利用“煽動性謠言”預防暴力事件的發生。
(3)謠言是炸藥桶的導火索。當煽動性的謠言在大街小巷散播,就會在每次轉述中變得愈發夸張和扭曲。
(4)暴動正在勁頭上時,謠言會讓民眾持續處在情緒激昂的狀態。
我們再回到這項假設:謠言可以很好地反映群體之間的緊張程度。當然,謠言本身僅僅是仇恨言論,是言語敵意的表達。謠言會毫無例外地表達敵意,并編造令人厭惡的特質將敵意合理化。
由此可見,謠言或許就是群體敵對狀態的敏感度指標。我們或許可以通過澄清謠言來降低群體間的敵意,盡管這或許不是很有力。在戰爭期間,報紙上的“謠言診斷室”就是一種辟謠的嘗試,讓民眾意識到散播謠言造成的危害。然而,澄清謠言是否可以改變根深蒂固的偏見還值得審視。辟謠最大的作用就是提醒那些偏見比較輕微、并不強烈的人,無論是在戰爭時期還是和平時期,造成種族分裂的謠言,都與國家利益的最大化不相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