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領導的方與圓(袖珍版)
- 曾仕強
- 1078字
- 2025-01-20 14:43:50
循則而變
持經達變
現在常常有人講要“創新”,我認為那都是“鬼話連篇”。我們一定要讀讀老子的書,老子的道理是:不可不變,不可亂變。所以,我們要研究發展變化,要在20%里面變化,千萬不能在80%里面變化。
我們現在學西方的管理理論當然很重要,但是西方人的智慧是有極限的。我們應該站在不變的立場上來變,千萬不能站在變的立場上來不變。
大家都有乘電梯的經驗。電梯上都有按鈕,電梯的按鈕應該裝在什么地方,這叫作“經”,是不變的原則。一般來說,我們進入電梯后不可能面向里面,一進電梯就會轉過身來,因此按鈕一般在前面。如果電梯按鈕在側面,進入那部電梯以后,大部分人都會找不到按鈕。
我還可以舉出很多這種產業界亂變的例子,而亂變的產品遲早是會被淘汰的。所以,我覺得“持經達變”四個字一定要牢牢地記在腦海里面,那是中國人最了不起的一個經營智慧。如果不懂得持經達變,最好不要當領導。
隨需而變
“持經達變”是變化要遵循的一個原則。那么,對于一個執掌企業的人來說(做人也是一樣),怎么去掌握哪些東西要變、哪些東西不能變的尺度呢?我給出的答案是四個字:隨需而變。
第一,不能為了要變而變。
先想一想,不變好不好?不變好,就不要變;不變不好,再來想怎么變。
有的干部會認為,如果不變的話,可能會有人說自己沒有做事情。怎么辦呢?不要管他。不能為了標榜自己而犧牲公家的利益,因為這只是為了表明自己做事了才變。“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一條魚放在鍋里煎,該翻的時候再翻,不能著急。翻來翻去,翻得魚都爛掉了,有什么意義?老子講得最清楚:“治大國若烹小鮮。”本來沒有什么事,就是老板一會兒這樣、一會兒那樣,才讓大家無所適從。
正所謂“無為而治”。但是,無為是要以無不為作為基礎的,無為不是什么都不做。我建議大家在對待中國人的事情上,要往深一層想,不要單從字面上去了解。
第二,把握好“時”與“位”。
我們說有一些東西是不能變的,這是“經”,是80%。還有20%要變的部分,應該怎么去變,根據什么去變呢?
我認為,要依據兩個標準:一個是“時”,一個是“位”,西方人稱之為時間和空間。“時”“位”一變,人就要變;“時”“位”不變,人就不能變。
就一家公司而言,法令規章沒有變,人員、干部沒有變,產品沒有變,但只要換一個人——總經理,公司就會開始變。盡管按照新任總經理的話講,什么都不變,蕭規曹隨。其實,三個月就會變了。
至于說這種改變的程度也是要依據一定條件的。如果他個人的聲望高,也許就變了;他的聲望不夠,就會想變也變不了。但是不管這個人是誰,他在變的時候,都要進行判斷,根據一些條件,比如說人的變化、時間的變化等,來制定自己改變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