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復盤教練:把組織經驗轉化為績效
- 石鑫 陳曉燕 姚志玲 褚冬彪
- 2348字
- 2025-01-20 14:42:06
1.1.1 復盤,讓你從新手變成高手
企業競爭,最終比拼的是人才。經常有管理者問:如何讓新員工快速成才?如何讓一個崗位新手迅速成長為高手?是張瑞敏提出的“賽馬不相馬”模式嗎?是華為的“融入狼群三階段”計劃嗎?
也對,也不對。說對,是因為這些模式都有過成功的實踐;說不對,是因為這些模式一旦脫離了所在企業的文化就很難被復制。其實,有一個非常簡單有效的人才快速成長模式一直沒被大家提及,那就是復盤。
2007年,筆者當時還在中海油(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旗下的一家公司做人力資源工作。有一次,筆者受邀為一家下屬單位的基層經理競聘活動做評委。在眾多競聘者中,一個叫李偉的競聘者引起了筆者的注意。
李偉在競聘演講時展示了兩本厚厚的日記。他解釋說,這是他參加工作兩年來每天晚上寫的工作反思日記,里面記錄了他每天在工作中遇到的困惑以及思考的對策,也記錄了向前輩借鑒來的方法和自己的感悟。所有評委都被這兩本日記吸引了,大家一邊傳閱,一邊就日記里面的一些見解向他提問。李偉謙和而自信地回應著。他態度沉著冷靜,思考頗有深度和廣度,完全不像是一個剛剛畢業兩年的新人。
競聘結果不出意料,李偉從一眾競聘者中脫穎而出,擊敗了多位工作年限在他之上的同事。
經過這次競聘活動,筆者結識了李偉,并且成了他的朋友。經過之后的交往,筆者發現,李偉其實并不是一個通常意義上的聰明人,因為善于反思總結,其成長速度遠遠超過了那些所謂的聰明人。
后來,當接觸到復盤這一領域時,筆者猛然想起了當年李偉那次競聘,這其實就是一個通過復盤讓新手迅速成長為高 手的典型案例。
雖然成功沒有捷徑,但是一定有方法,復盤就是其中一個有效的方法。此后,我們把復盤應用于新員工和新任經理的發展項目,果然大大地縮短了新人的成長時間。
其實,新手和高手之間就只差一個“復盤”。只要進行復盤,你就可以從新手成長為高手。
案例1-1 復盤:“笨人”曾國藩的“笨功夫”
曾子的復盤功夫在其第70代孫曾國藩身上,可謂體現得淋漓盡致。
曾國藩是個資質平庸的人,雖然刻苦努力但考秀才考了6次都沒考中。第6次考試時,他的文章還被考官斥為“文理太淺”,作為反面教材掛榜示眾,讓其余考生引以為戒。曾國藩痛定思痛,反思自己的文章為何被考官斥為“文理太淺”。跟他人的優秀文章一比,他發現,自己文章的主要問題在于文字拘謹,重視局部打磨,缺乏整體性、系統性。
于是,曾國藩閉門苦修一年,在文章的大局觀和整體氣勢上下功夫,成效立竿見影,順利考取了秀才。此后,他又陸續中了舉人、同進士,并在朝考中被道光帝親拔為一等第二,選為翰林院庶吉士。從此,曾國藩踏上了仕途。這是復盤建的第一功,讓曾國藩從一個“笨人”成長為一個官場新人。
從湖南湘鄉到了北京的曾國藩,就像進了大觀園的劉姥姥,看什么都新鮮,瞅什么都好奇,再加上他任職的翰林院工作清閑,曾國藩大部分時間都在呼朋喚友,虛度光陰。
幸好曾國藩有復盤的習慣,他在反思中幡然猛醒,及時止損,控制住了自己下滑的趨勢。在京城大儒唐鑒和倭仁的影響下,他立下了學做圣人的恢宏志向,通過每天堅持記日記復盤自己的言行,一發現問題,就馬上改正。很快曾國藩在氣質、性格上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曾國藩官運也很好,十年七遷,從從七品的翰林院檢討一路晉升為從二品的禮部侍郎,此后又兼任了兵、工、刑、吏四個部的侍郎,被人稱為“侍郎專家”。這是復盤建的第二功,讓曾國藩從一個官場新人成長為一個官場能人。
太平天國運動爆發后,腐朽的八旗兵、綠營兵一敗涂地,江南半壁盡失。惶恐不安的咸豐皇帝令在籍官員操練民兵備戰,在湘鄉為母守喪的曾國藩墨绖從戎,在長沙招募勇丁。他并沒有走形式、做樣子,而是真抓實干,一邊用心練兵,一邊整肅治安。這下,曾國藩得罪了整個湖南官場,成了湖南官場的萬人嫌,受盡排擠。直至湘軍在湘潭擊敗太平軍,震動朝野,咸豐皇帝下旨,湖南巡撫以下的官員都歸曾國藩節制,曾國藩才總算長舒了一口氣。
然而,當湘軍追擊太平軍到江西時,曾國藩再次遭遇了官場碰壁、處處掣肘的情形。咸豐皇帝對他心存戒備,只讓他干活,并沒有給他相應的權力。太平軍又在石達開的率領下將湘軍分割包圍在江西。一時間,曾國藩的處境岌岌可危。
不久,天京發生內訌,太平天國元氣大傷,江西危局不戰自解。清軍方面的形勢一片大好。曾國藩試圖改變自己的處境,這次咸豐皇帝不僅沒有答應他的要求,還順水推舟,批準了他回鄉守孝(天京事變后不久,曾父去世了)的請求。
咸豐皇帝卸磨殺驢的操作,讓曾國藩瞠目結舌。他一時間亂了方寸,將多年的復盤功夫丟得一干二凈。他每天在家罵人出氣,罵弟弟,罵弟媳,罵下人,直到幾個月之后,才終于平靜下來,開始對自己的官場生涯進行深度復盤。
正是這次復盤,讓曾國藩真正脫胎換骨了。曾國藩明白了為何自己一片正義發心,卻總是四處碰壁,舉步維艱。原因就是自從自己立下學做圣人的志向之后,他在別人面前不自覺地以圣人自居,自覺高人一等,動輒站在正義和道德制高點上要求和攻擊他人。你待人如此,哪能怪別人如此待你?別人不可改變,能改變的只有自己。
事實證明確實如此。曾國藩再次出山后,就徹底放低了姿態。只要是七品以上的當地官員,他都逐一上門拜訪,逐一真誠地感謝他們對自己的支持。結果如何呢?當年掣肘曾國藩的大小官員都開始支持和配合他。
后來,曾國藩在給弟弟的信中說道:“昔年自負本領甚大,可屈可伸,可行可藏,又每見人家不是。自從丁巳(1857年)、戊午(1858年)大悔大悟之后,乃知自己全無本領,凡事都見得人家有幾分是處,故自戊午至今九載,與四十歲前迥不相同。”這次復盤真正讓曾國藩從一個能人成長為一個高人。
復盤伴隨了曾國藩的一生,也讓曾國藩從一個學不得法的“笨人”成長為官場新人,再從一個隨波逐流的官場新人成長為才干出眾的能人,繼而從一個自恃清高的能人成長為和光同塵、可以擔當大事的高人。